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7《壶口瀑布》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7《壶口瀑布》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页
    17《壶口瀑布》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知识链接
    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3.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
    精读品味
    1.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3.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4.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拓展探究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小结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壶口瀑布的美,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四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表格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品读两次看瀑布,生发,出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