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实;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装置;
(3)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4)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解释惯性现象;
(5)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关物理学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及解释,领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合理推理,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三.教学教具:多媒体、黑板刷。
四.教学过程
情景展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用力推课桌;
现象:课桌能够在推力的作用下运动,撤去外力后,课桌不再运动。
踢出去的足球,与小时候玩的秋千;
现象:足球踢出去之后,滚动段距离,最后停下来。秋千在推力作用下,荡开之后,不再推秋千,最终也会停下来;
通过这两种现象的对比,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是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够运动或者保持运动状态。
教师: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总与推、拉等行为联系,如果不再推、拉,原来的运动便会停止。
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可知,这时需要给静止的黑板刷个力的作用,才能使它运动,之前那些运动的物体,如果失去了力的作用就会停下来。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总与推、拉等行为联系,如果不再推、拉,原来的运动便会停止。是不是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即: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b. 运动的物体失去了力的作用,就不能继续运动下去。
新课教学
这种说法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有提出。他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得到这样的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大家觉得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吗?
学生:不正确,(部分学生提出)力撤去之后,物体还是会运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物体没有立即停止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
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没有力的作用,一切运动的物体最终将会静止。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经常是通过经验出发,经过简单的思考探究出自然规律,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总结经验得出来的,可是,通过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是否是真理,还是有待实践的检验的。因为,有时事物所呈现的表象可能会掩盖他们本质。就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从生活经验来总结看到的可能多数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然而,当我们物体自由下落时,不管轻重,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快慢是一样的,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原因,其实是空气阻力。
1.伽利略理想实验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指导着人们的思想,直到三百多年前另一个物理学家质疑了他的观点。他就是伽利略。伽利略认为,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滚动,球也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阻力的作用的结果,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便滚得越远。于是他推断:如果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于是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滚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就会离得更远。于是,他猜想:如果将后一斜面放水平,球会滚多远?结论显然是球将一直永远滚下去。这也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消除一切阻力,也不能把水平木板做得无限长,伽利略的这个实验是个“理想实验”。它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力的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在伽利略时代,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牛顿第一定律
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结论的基础上,牛顿总结得到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也就是物理学中的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a.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原因。
(3)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不受外力作用---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b.关于惯性的理解: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其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惯性大,则运动状态难于改变,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五.课堂小结: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假想实验)
这是一种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科学探究方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和意义)
三、惯性
(定义,决定因素,本质)
课堂练习:
【练习1 】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
A.排球受到向上的冲力的作用。
B.排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排球具有惯性。
D.排球不受阻力的作用。
【练习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是:
A.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B.运动越快,物体的惯性越大。
C.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
【练习3】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练习4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六.课后作业
P80页 1、2、4小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时间 位移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重力势能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