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0 竹节人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0 竹节人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竹节人
《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 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本文是作者对儿时所玩的竹节人的游戏的回忆,不但回忆了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可很多学生对竹节人这一游戏不了解,所以在阅读本文时虽然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很难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 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本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再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梳理阅读过程,总结学法。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 联系本单元阅读的要求,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
-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斗竹节人的场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师:多媒体课件,斗竹节人的视频片段。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 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习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玩具?(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玩过的玩具真不少,那你们知道一种叫“竹节人”的玩具吗?(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 介绍作者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画出生字新
词。
-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裁:左下角的“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要变捺为点。
跺:“ ”最后一笔是提。
颓:左边“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 学生小组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1)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说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裂缝“像黄河长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课桌破旧的特点。)
(2)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这句话把立起来的竹节人比作健美比赛中的小伙子,同时运用“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等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竹节人的神采。)
(3)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赫赫伟绩”“鏖战犹酣”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了
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了竹节人游戏的吸引力之强、乐趣之多,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2) 合作与交流。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原因,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第二部分(第 3~7 自然段):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 8~19 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情景与乐趣。
第四部分(第 20~29 自然段):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 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竹节人
概述“我们”全都迷上了竹节人描述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写斗竹节人的情景与乐趣
写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自己偷偷玩
第二课时
- 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 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一、复习导入
- 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教师播放“斗竹节人”的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过渡:竹节人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 也很难买到实物。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提示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要关注的内容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及玩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装饰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重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明确制作竹节人需要准备的材料——毛笔杆、纳鞋底的线,然后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一对”“八截”“一根”和动词“锯、钻、穿”来梳理制作步骤、操作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重点阅读第 8~9 自然段,关注段落中“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等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梳理玩竹节人的方法和过程。)
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聚焦第 8~19 自然段,紧扣表现“我们”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时有趣、快乐、投入的词句,体会乐趣:
A.(第 9~16 自然段)竹节人搏斗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竹节人会没完没了地对打,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就呆头呆脑地挨揍,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纯的喜爱与纯粹的快乐;“我们”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
B.(第 17~19 自然段)“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玩得入迷,忘记上课。
②聚焦第 20~23 自然段,感受玩竹节人对孩子的吸引力,体会乐趣:一是上课也依然意兴不减;二是竹节人被没收后“我”沮丧透顶、希望找回竹节
人……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读?(重点阅读第 20~29 自然段,即课文的第四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读。)
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能让读者感受到老师的童心未泯。)
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时,觉得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同时, “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老师带去快乐而感到自豪。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2) 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 读第 11~14 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填空。(课件出示填空题)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 | ),就成了手握( )的(
),就成为手握( | ),号称(
)的( | )。
),号称 |
( )。 |
|
|
|
②“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给你什么感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破课桌当作古战场,把同学们的竹
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 读第 17~19 自然段,感受惊心动魄、无比热闹的“搏斗”场面。
①读一读第 17~18 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两段中,斗竹节人时的招式五花八门,同学们的配乐铿锵有力,宛如一台地地道道的戏剧表演。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就烘托出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
②读第 19 自然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可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攒”的意思是“聚”, 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等细节侧面烘托,与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 课件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
- 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
力。)
竹节人
做竹节人——快速阅读
斗竹节人——仔细阅读、反复阅读
乐趣
没收竹节人 浏览阅读
玩竹节人
教学本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不同时,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填写表格与分析重点句段相结合的方式。此外,本文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进行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学习时,同学们参与度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分析课文时,我的指导比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课堂进行不完,最终拖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3 桥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盼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