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2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2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图形,图形的表示法,合作学习,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2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是以现实背景为素材,在以往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同时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叙述两点间距离的含义;掌握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过实物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操作固定硬纸条等活动,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的探究,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线段和直线的两个结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几何语言,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以及学生的互动合作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图片,三角板,窄木条.课件。学生:直尺,几枚图钉,薄窄木条或硬纸板条.教学过程一、认识图形1、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 2、想一想: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3、议一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绷紧的琴弦、旗杆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手电筒的光线,激光近似看作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海岸线可看作直线.直线没有端点.二、图形的表示法活动一的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D1、 如何表示2条不同的线段呢? B A a B C (根据线段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征集各类结果最后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说明表示方法).(1)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记为“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CD”或“线段DC”).(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记为“线段a”、“线段b”.活动二的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一条射线) 2、如何表示射线呢? O a B 记为“射线OB”(注意:不能记为“射线AO”).或者记为“射线a”说明:(1).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2).端点不同的两条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3)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的条件: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活动三的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一条直线) 3、直线又该怎样表示? A a B 记为 “直线AB”(或“直线BA”)或者记为“直线a”4、连一连,请你把左边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以A为端点,经过点B的射线; 连结A,B两点的线段; 经过A,B两点的直线. 学生小结后教师整理成表.图形名称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直线 直线AB(BA)或直线m没有射线 射线AB一个线段 线段AB(BA)或线段a两个 5、做一做、比一比(1)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⑴ ⑵ (2)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和直线OQ.(3)图中的几何体有多少条棱?请写出这些表示棱的线段.(4)请写出图中以O为端点的各条射线. 三、合作学习(四人一组)活动内容和步骤:1、画一画⑴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⑵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2、做一做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3、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归纳总结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数学服务于生活(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使每行砖在同一水平线上,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的同一高度处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2)植树时,先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可以保证一行树都在一条直线上。5探究于思考两条直线l与直线m相交,得到一个交点A,它们会不会还有另外的交点?为什么?直线的性质: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6.讨论:直线与点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1)点o在直线上 (即这条直线经过点o)(2) 点o在直线外 (即这条直线不经过点o)四、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1)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 线段AB长2000米,射线AB长2000米。 ( )(3) 射线比直线短一半。 ( )(4) 线段,射线可以度量长度,直线不能。 ( )(5) 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 )五、课堂小结1 (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射线的表示有方向性,端点的字母在前,射线上其它任意一点字母在后,线段,直线的表示与字母顺序无关。(4)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三线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由一人代表发言,老师最后归纳。六、 作业: 1 课本第137页 练习 1 2,2 课本第137页 习题 1 2。七、板书设计
4.2 线段 射线 直线复习: 线段 射线 直线异同点: 课堂练习: 图形的认识: 合作学习 :例题 课堂小结:概念:线段 射线 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作业:图形表示方法: 点和直线位置关系:八、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能够实现了整个教学的设计意图,同时在活动中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引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为学生正确建立这三个概念创设了较好的条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直线的形成与认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三线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在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的异同点时,先详细教学了射线、直线、线段,然后又回顾了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中内容。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直线、探究一个基本的事实,引发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得出它们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从事有效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以后学习的正迁移。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机会较多,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展示,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完成新课标下的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我会不断钻研、探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4.2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2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线段,看图说话,例题,思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2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