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解析版+原卷版)期末复习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材习题1】教材P12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答案】(1)银、铜。 铜。
(2)银;铁;铝的熔点低。
(3)铝; 铝盆,很多机械零件……便宜,同体积情况下质量小。
【解析】(1)分析表格中导电性能强弱可以看出,导电性能最强的金属是银,其次是铜。看哪种金属适宜做导线没需要分析表格中金属的市场价格。银昂贵,铜便宜,所以铜更适合适宜做导线。
(2)分析表格中导热性能强弱可以看出,导热性能最强的金属是银,其次是铜。看哪种金属适宜做各种锅需要分析表格中金属的熔点。银,铜熔点低,铁的熔点最高,所以用铁更适合适宜做各种锅。
(3)分析表格各种金属密度一项数据可以看出,铝的密度最小,生活中用铝做成铝盆,轻便,便于携带,各种机械的零部件也用铝制作。
【要点点拨】考查对物质的属性的理解及其应用。
【方法指导】(1)选择哪种金属做到先要看导电性强弱来确定。同时要结合市场价格。
(2)选择哪种金属做锅,要看导热性,但同时要看金属的熔点高低。
(3)观察表格没重金属密度就知道哪种金属密度的大小。使用密度晓得金属做机械零件,目的轻便,方便携带。
【变式题1】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 |||
金 | 19.3×103 | 水银 | 13.6×103 |
钢、铁 | 7.9×103 | 纯水 | 1.0×103 |
冰(0℃) | 0.9×103 | 植物油 | 0.9×103 |
干松木 | 0.5×103 | 酒精 | 0.8×103 |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质量的大小.
A.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比铜和铝的密度都大,故A错误;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
C.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
【教材习题2】教材P12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找10个新1角硬币,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在量筒里面装适量的水,,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V0,然后将这10个硬币浸没其中,记录此时的总体积体积V。
(3)根据ρ=m/V计算出1角硬币的密度,并与铝的密度进行比较。
(4)再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出5角和1元硬币的密度,再与1角硬币密度进行比较。
【要点点拨】测小固体密度方法一般用累积法比较方便。
【方法指导】测量多个硬币的质量和体积,求出密度。
【变式题2】小明在校运会上获得一块奖牌,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的,于是他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该奖牌的质量和体积为14g和2cm3,并算出它的密度为 g/cm3.小明通过查密度表知道,铜的密度为8.9×103kg/m3,由此他判断该奖牌 (选填“是”或“不是”)由纯铜制成的.
【答案】7;不是.
【解析】首先利用密度公式ρ=计算出密度,然后与铜的密度比较.
奖牌的密度为:ρ===7g/cm3.
而铜的密度为8.9×103kg
【教材习题3】教材P12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答案】0.9g 0.9cm3
【解析】m冰=ρ冰V冰=0.9g/cm3×1cm3=0.9g
m水=m冰=0.9g
ρ水=1.0g/cm3
V水=m水/ρ水=0.9g/1.0g/cm3=0.9cm3
【要点点拨】考查质量不随物态变化而变化,也考查密度公式应用。
【方法指导】(1)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2)根据密度公式变形求出冰的质量;(3)水的密度要记住,质量已知,根据密度公式变形,求出水的体积。
【变式题3】 1 cm3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体积与冰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B.水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
C.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D.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答案】D
【解析】m冰=ρ冰V冰=0.9g/cm3×1cm3=0.9g
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改变了,但质量不变。
m水=m冰=0.9g
ρ水=1.0g/cm3
V水=m水/ρ水=0.9g/1.0g/cm3=0.9cm3
可见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小了。
【教材习题4】教材P12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答案】见解析。
【解析】暖气因为温度较高,所以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导致密度减小,且小于上方空气的密度而上升。同时上面的冷空气密度较大会向下补充,这样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要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
【要点点拨】能解释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并说出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变式题4】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答案】D
【解析】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根据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小,A错误;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体积变大,由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小,B错误;
C.粉笔是固体,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也相应的减小,密度不变,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不变,由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大,D正确。
1.祖政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A、B、C、D四点结论。则( )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是固定不变的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答案】D正确。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m/v知道:v= m/ρ 对于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m相同,ρ大的,则v小。根据密度表看出,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两者质量相等,所以铜块的体积小于铝块的体积。
鉴别物质时,先测出被鉴别的物质的密度,再对比密度表确定它是哪种物质。如果密度相同的两种物质,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硬度等区分。要准确的鉴别物质,常常需要多种方法并用。
2.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
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答案】D
【解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物体的浮
沉条件判断正确答案。
室内火灾发生时,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
3.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1)在图象中找出密度最大的位置,看对应的温度是多少;根据图象找出0℃~4℃水密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2)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3)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从曲线可看出曲线的最低处即为较深河底的水温;
(4)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
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
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
4.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 ( )
A. 窗户的上面 B. 窗户的下面 C. 厕所 D. 棚顶
【答案】B
【解析】当暖气散热时,下面靠近暖气的气体被加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但是总质量没变),密度变小从而上升。同时,房间内上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下降。然后再被加热上升形成对流。如此往复,整个房间到最后都变热了。如果安装在上面,则热空气(密度小)下不来,要使整个房间变暖显然更浪费能源。
5.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 )
A.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 冰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D. 冰的密度不等于水的密度
【答案】A
【解析】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
而自来水管在气温变低时体积收缩容积变小,在巨大张力的作用下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6.水的的密度受______的影响最大,4℃时的水密度________。
【答案】温度。最大。
【解析】水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水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4℃时的水密度最大。
7.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被冻裂,原因是冰的密度ρ=0.9×103kg/m3,小于水的密度,在水结冰过程中,物质的质量 ,体积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所致.
【答案】不变;增大.
【解析】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
冬天室外的自来水水管容易被冻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水结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ρ=m/v知,体积增大.
8.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2×10﹣4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该盒牛奶的质量为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0.24;不变.
【解析】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牛奶的质量.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1)牛奶的质量:
m=ρv=1.2×103kg/m3×2×10﹣4m3=0.24kg.
(2)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喝掉一半牛奶后,牛奶的密度不变.
9.寒假期间,小芒在上海工作的舅舅带舅妈乘坐G11次高铁回曲阜,全程750km只用了3h,欢天喜地的小芒邀舅舅舅妈一起游三孔,小芒想送舅妈一件孔子像作为纪念,在一销售处,销售人员向小芒和舅妈推荐一纯铜制品(如图所示),舅妈非常喜欢,但是小芒怕上当受骗,聪明的小芒借旁边水果店大娘的电子秤和一盆水对该孔子像进行了测量;先测出孔子像的质量为4.45kg;再测出一满盆水的质量为7.35kg;将盆中的水全部倒回水桶,然后将孔子像放入盆中,再向盆中倒满水,测出总质量为11.3kg.根据以上数据请帮小芒完成以下计算:
(1)G11次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孔子像的体积是多少?
(3)孔子像是不是纯铜制品?
【答案】(1)G11次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50km/h;
(2)孔子像的体积是5×10﹣4m3;
(3)孔子像的密度是8.9×103kg/m3;是纯铜制品.
【解析】(1)知道上海至曲阜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s/t计算出平均速度;
(2)根据将孔子像放入盆中倒满水时的总质量求出此时减小的水,利用V=m/ρ求出盆中减小水的体积即为孔子像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孔子像的密度,与铜的密度比较即可判断.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