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测评
展开《13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干涸.(gù) 呼啸.(xiào) | 坍.塌(tān) 缝.隙(féng) | ||
C.溜达.(da) | 戳.坑(chuō) | 微薄.(báo) | ||
D.酬.劳(chóu) | 乍.看(zhà) | 鲜嫩.(nèn)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海拔 | 废嘘 | 地毯 | 沉默寡言 | |
B.毅力 | 敬佩 | 干躁 | 源源不断 | |
C.富饶 | 滚烫 | 硬朗 | 刨根问底 | |
D.水渠 | 流淌 | 帐蓬 | 不毛之地 |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B.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 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的意思是艾力泽·布菲在不停地为这方 土地浇水。
- 艾力泽·布菲是一个积极乐观、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 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 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 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大约 35 年的树。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9 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
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 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 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 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 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里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里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 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 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放羊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 守护这个中心牌。
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防止它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 值得这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护“亚心”。
“亚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它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砸上“亚洲中心”四个字,再把这些亚心石 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地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很火。
四年过去了,吴庭德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 150 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赚更多的钱。
然而,老人不但没有把钱交给家里,反而将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石料。此 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刻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 狮。他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子陪伴它……”
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
有一个远方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奇迹,特意为吴庭德老人塑了一尊铜像,以表达对他最 崇高的敬意。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亚心塔,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塑像所吸引。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的 奇迹。
(有删改)
- 为什么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老人不可能创造奇迹?
- 在第 5 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来形容吴庭德老人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 下列对吴庭德老人砸亚心石的用意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低价出售给游客,赚点钱。
- 为了给“亚心”增加景观。
-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雕刻手艺。 D.为了宣传“亚心”,给游客当作纪念。
- 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一个“奇迹”?你从中感悟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
“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 要像金蝉一样, , 。
-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茂密的树林凝结了八位老人无数的血汗
材料二 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 2 000 米以上的山区植树护林 30 余年,建成 7 400 亩林场,累计
承包荒山植树造林 13.6 万亩。2010 年,他们把种下的 13.6 万亩树林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了当地政府。
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 8 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在
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 30 余年。
(1) 请从上面图文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
(2) 为下面的对联补出下联。
陆良八老,当代愚公,三十余载矢志坚守。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
(3) 记者将去采访其中的一位老人,请你为记者设计一个要采访的问题。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A 项,“涸”的读音应为“hé”;B 项,“缝”的读音应为“fènɡ”;C 项,“薄”的读音应为“bó”。
2.C 解析 A 项,“废嘘”的“嘘”应为“墟”;B 项,“干躁”的“躁”应为“燥”;D 项,“帐蓬”的“蓬”应为“篷”。
3.B 解析 A 项,“一千二三百米”是约数,应删去“一千二、三百米”中的顿号;C 项,“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是选择问句,应把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 项,是转述句,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4.D 解析 D 项,句中的“像”表示比较,而非比喻。
5.A
- 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从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的性格特点。
- 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 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 的认真、细致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做了铺垫。
-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 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 村里的人认为吴庭德老人以放羊为生,步入暮年,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 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 表明吴庭德老人“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
“亚心”的热爱之情。
12.D
- 吴庭德老人纯朴、善良,自觉承担守护“亚心”的责任;他克服多种困难,执着地守护“亚心”,宣传“亚 心”,痴情于“亚心”,理解了“亚心”的文化内涵;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做出了难能可贵的事。我们从中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执着和痴情,这样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变得 不再普通,能创造出奇迹。
- 示例 (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2)即使短暂 也要放声歌唱
15.(1)“陆良八老”坚守深山 30 余年植树造林 13 余万亩无偿献给政府。(2)十三万亩无偿奉献(意近、对仗工整即可) (3)示例 ①请问大爷,是什么信念支持你们坚守荒山植树造林 30 余年?②大爷,当初你们怎么会想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呢?(语言得体,有针对性即可)
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精练,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课文原句填空,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