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新冠病人急救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钢水用于工件的铸造D. 钨丝用于制作灯泡灯丝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A.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 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 使用清洁能源汽车D. 控制建设工地扬尘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2SO4B. NaOHC. KClO3D. H2O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钙④硝酸银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H+的性质的组合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某CO气体中含有少量的CO2和H2O,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
A. a→b→c→dB. b→a→c→dC. c→d→b→aD. d→c→b→a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B.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C. 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D.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碳化钼(M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C. 该反应体现出CO具有还原性D.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如图甲所示,用滴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物质至过量,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y与加入x物质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曲线变化特点的是( )
A. AB. BC. CD. D
疫情防控中,各级政府部门宣布了“口罩令”,要求大家出入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
(1)某品牌医用口罩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棉、铁丝、塑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医用口罩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______的主要作用相同。
(3)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应投放进的垃圾桶为______。
小金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他观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
(1)该装置有什么缺陷? ______ ,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A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2)若黑色粉末是四氧化三铁,写出一个A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已知:①在68℃时,Cu(OH)2会分解;在500℃时,Fe(OH)3会分解。两种物质的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且化合价不变。②装置气密性良好,试剂均足量,反应均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分解。
实验室现有Fe(OH)3、Cu(OH)2和少量杂质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欲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将49g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 ______ 。
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一会儿,再开始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反应结束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 ______ 。
重复步骤Ⅱ,控制温度在550℃左右。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B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装置B中的试剂也是浓硫酸,那么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 。
(2)每次停止加热后仍需继续通N2,作用是 ______ (写出两点)。
(3)样品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若步骤Ⅱ中物质反应不完全,则样品中Fe(OH)3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 (“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小明和小天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小明的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测出溶液温度为22℃.由此,小明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②小天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省略)。
向烧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红墨水在实验过程中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小天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
(1)小明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______。
(2)小天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他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关键是在装置中增加了导管a,导管a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反思拓展】
(3)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认为他的实验中NaOH与稀硫酸两者已恰好完全反应。小天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于是他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_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为了检验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______。
为了抗击疫情,我区某校收到的疫情防御物资:口罩、额温枪、硫磺皂、84消毒液等。其中“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制备,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氢气。
(1)请写出制备方程式: ______ ;
(2)现有1000千克的11.7%的食盐溶液,可以制得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2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7.2g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 ______ g。
(2)加完50克稀硫酸溶解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 (填化学式)。
(3)请列示计算出图中a的值。
机动车“双限”政策出台、全民参与“五水共治”一项项举措正在使杭州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请回答: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排放,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则丁是 ______ (写化学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物质有3种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氧气用于新冠病人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热,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不合题意;
C.钢水用于工件的铸造是利用了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钢的硬度大,属于钢的物理性质,不合题意;
D.钨丝用于制灯泡的灯丝是利用了钨的导电性以及熔点高,属于钨的物理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A。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B
【解析】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所以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煤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所以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故B符合题意;
C、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不污染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控制建设工地扬尘,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处理、提倡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答案】D
【解析】解:A.H2SO4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酸,不合题意;
B.NaOH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不合题意;
C.KClO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不合题意;
D.H2O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4.【答案】B
【解析】解:氧化铁、金属锌、氢氧化钙分别属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碱,均能与稀硝酸、稀盐酸反应,体现了酸的通性,即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H+的性质,而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但是与硝酸不反应,没有表现“酸的通性”,即在反应中不能表现H+的性质,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某CO气体中含有少量的CO2和H2O,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最后通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混在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要注意除水蒸气要放在最后去除,否则会再次引入水蒸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d→b→a。
故选:C。
除去CO气体中含有少量的CO2和H2O,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注意除水蒸气要放在最后去除。
6.【答案】A
【解析】解:A、酚酞试液在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都不变色,不能鉴别,错误;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混合反应没有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C、稀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没有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是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就是根据物质所具有的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与所提供的物质,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对它们加以区分。
7.【答案】B
【解析】解:A.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由于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钠,不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是碳酸钡,碳酸钡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滤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滤液变为红色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碳化钼(M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B.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原理可知,在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水的氧,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反应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各选项问题分析解答。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9.【答案】B
【解析】解: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Cu+2AgNO3=Cu(NO3)2+2Ag,反应前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0,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生成的溶液比加入的溶液的质量要少,不符合图中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前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增加的质量比与铁反应时还多,符合图中变化趋势,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粉末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增加56份质量,至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增加的质量比与碳酸钙反应时要少,不符合图中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D、烧杯中的是碳酸钠溶液,反应前溶液的质量不为0,不符合图中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钙粉末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烧杯中的是碳酸钠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答案】塑料 过滤 D
【解析】解:(1)棉属于天然材料,铁丝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故填:塑料。
(2)医用口罩能将部分有害气体和物质隔离开,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过滤的主要作用相同,故填:过滤。
(3)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应投放进到有害垃圾的垃圾桶内,故填:D。
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口罩的作用以及垃圾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没有尾气处理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解析】解: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观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没有尾气处理;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
根据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观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2.【答案】200g203.6g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 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使反应生成的水全部被B装置吸收 40%偏大
【解析】解:实验步骤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填写,Ⅰ将49g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是200g,Ⅱ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一会儿,再开始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反应结束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是203.6g;故填:200g;203.6g;
(1)如果装置B中的试剂也是浓硫酸,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水蒸气,那么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
(2)每次停止加热后仍需继续通N2,作用是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使反应生成的水全部被B装置吸收。故填: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使反应生成的水全部被B装置吸收;
(3)设氢氧化铜质量为x,
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水的质量:203.6g−200g=3.6g,
Cu(OH)2−100℃CuO+H2O↑
98 18
x3.6g
9818=x3.6g
x=19.6g
样品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19.6g49g×100%=40%;
若步骤Ⅱ中物质反应不完全,导致第二次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的氢氧化铁质量偏大,则样品中Fe(OH)3的质量分数会偏大;故填:40%;偏大。
实验步骤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填写;
(1)根据实验目的和浓硫酸的作用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和氮气的作用;
(3)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并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难度较大。
13.【答案】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转换 起到连通器的作用,使液体更好的流下 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放热,使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温度升高,不能确定是溶解放热还是反应放热;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小天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转换法,烧瓶上导管a的作用是起到连通器的作用,使液体更好的流下;故填:转换;起到连通器的作用,使液体更好的流下;
(3)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认为他的实验中NaOH与稀硫酸两者已恰好完全反应。小天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于是他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放热,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要证明溶液的酸性和中性,可以使用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4.【答案】(1)Zn、X、Cu、Ag;
(2)Ag;
(3)Cu+2AgNO3=Cu(NO3)2+2Ag;
(4)Ag+、Cu2+。
【解析】解: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故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含有铜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
(3)③中是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反应的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硝酸银剩余,故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离子和剩余的硝酸银中的银离子。
故答案为:(1)Zn、X、Cu、Ag;(2)Ag;(3)Cu+2AgNO3=Cu(NO3)2+2Ag;(4)Ag+、Cu2+。
根据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前面,不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的后面,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并分析溶液中的成分。
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意义。
15.【答案】
【解析】解:(1)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生成的次氯酸钠(NaClO)和氢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2)设可以制得次氯酸钠的质量为x
58.574.5
1000kg×11.7%x
×11.7%x
x=149kg
答:可以制得次氯酸钠的质量是149千克。
(1)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2)依据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反应原理,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6.【答案】3.2H2SO4、CuSO4
【解析】解:(1)7.2gCu和CuO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分析图像可知,7.2g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3.2g,故填:3.2;
(2)分析图像可知,加入10g氢氧化钠后,沉淀的质量开始增加,则Cu和CuO与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CuSO4,故填:H2SO4、CuSO4;
(3)设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 98
20g×20%x
8098=20g×20%x
x=4.9g
反应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4.9g+3.2g=8.1g,则a值为8.1;
答:图中a的值为8.1。
(1)依据图像数据分析;
(2)依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3)依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曲线图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7.【答案】N2 A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丁是N2;
A.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故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CO2)和丁(N2)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
故答案为:N2;A。
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无色酚酞试液
B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氢氧化钡溶液
C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石蕊试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铜
硝酸银溶液
B
铁
盐酸溶液
C
碳酸钙粉末
盐酸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温度/℃
室温
100
550
B装置/g
200
203.6
209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Fe2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