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展开一、点字成诗。(根据下列格子中提供的字识别一句诗,并写出诗的题目和作者)(24分)
1.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
1.下面哪首诗词的作者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朝代的?( )
A.《春日》 B.《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C.《过故人庄》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描写诗人坐船出行的场景的?(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描写江南美景的?(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下面哪一项不是孟浩然的诗?(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对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条清清的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油油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把青春山色送进屋来。
B.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C.“一水护田”加以“绕”字,可见小河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恰似一位母亲护着孩子。
D.“送青”前冠以“排闼”二字,写出了山色的青翠欲滴,而且写出了青色向庭院扑来的景象,化静为动,充满美感。
6.下列不属于爱国名言的一项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金、木、水、火、土 B.五彩:黄、紫、赤、白、黑
C.五谷:稻、麦、黍、菽、稷 D.五音:宫、商、角、徵、羽
8.下列词语全部与戏曲有关的一项是( )
A.亮相 跑龙套 笑面虎 有板有眼
B.行当 捧场 花架子 妙笔生花
C.压轴 唱白脸 对台戏 科班出身
D.行头 打圆场 字正腔圆 轻歌曼舞
9.下列书法家与其书法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献之——《兰亭集序》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帖》 D.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10.下列关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B.刘备、诸葛亮、李逵、周瑜都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C.《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来写的。
D.《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三、根据语境填写诗句。(10分)
1.状状和元元坐船到西湖游玩,突然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雨点儿噼噼啪啪地打在船上。见此情此景,状状脱口吟出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我们一家人到郊外踏青。沐浴着暖暖的春风,看着眼前万紫千红的花儿,我不禁想起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的夜晚,清风送来阵阵稻香,耳边传来阵阵蛙声,我想起了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回到久别的故乡,村口的孩子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爷爷望着远处,不由自主地吟起了贺知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回想起母爱,想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结合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知识,仿照例子填写下表。(9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并说明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下面诗句中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概括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6分)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学校准备向来访的国外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关于国学经典的书,你觉得送什么书好呢? 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成的奶奶是一名剪纸艺术家,成成想和奶奶学习剪纸,但是很多同学认为剪纸已经落伍了,没有必要去学习了。就此,说说你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17分)
郑人买履
郑①人有欲买履②者,先自度(duó)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已得履,乃⑦曰:“吾忘持度(dù)⑧。”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⑨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期的郑国。②履:鞋子。③度:用尺子测量的意思。④坐:同“座”,座位。⑤市:集市。⑥操:拿,携带。⑦乃:于是,就。⑧度:量好的尺码。⑨遂:于是。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8分)
A.量好的尺码。 B.鞋子。
(1)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3)反归取之( ) (4)何不试之以足( )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成语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和“郑人买履”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刻舟求剑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买椟还珠
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复习参考答案
一、1.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孟浩然
2.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 刘禹锡
3.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贺知章
4.茅檐长扫净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二、1.C 2.A 3.A 4.D 5.B 6.D 7.B 8.C 9.A 10.B
三、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2.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3.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四、吴承恩 孙悟空 大闹天宫 施耐庵 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 曹雪芹 林黛玉
黛玉葬花
五、1.对于《中国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的人群关注度较低。(或:关注的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2.我认为有必要。因为积累、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A
六、1.材料一:专家呼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向世界。
材料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刊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示例:《论语》。因为读者可以从《论语》那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3.示例:我认为这些同学的想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之一,是中华瑰宝,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七、1.(1)A (2)A (3)A (4)B
2.(1)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2)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我们做事不能过于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4.A
人
松
清
时
江
几
有
近
月
风
月
霜
淘
乌
涯
簸
天
浪
啼
落
自
回
老
离
细
不
斜
小
归
家
少
须
大
见
无
檐
江
天
唯
净
苔
茅
扫
际
长
作品
作者
主要人物(填一个)
精彩情节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诸葛亮
草船借箭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突破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突破卷【含答案】,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综合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点字成诗,飞花令,选择题,填空题,阅读古诗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 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积累,按提示写出对联或名言警句,看图猜古诗,选择题,按要求将诗句补充完整,古诗词拓展,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