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4108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4108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及其工业分布特点。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3.重点和难点:
确立依据:学习地理区域首先要全面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还要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练习,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重点: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工业;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视野相对狭窄,特别是别的国家基本都很陌生,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可能会有一定了解,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具体认识,这是本册第一个具体学习的国家,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 ,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首都等;了解日本是个平原狭小、海岸曲折、多港湾的岛国;能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掌握日本发达的工业及其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具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出示世界地图,指向日本,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日本是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和我国一样位于亚洲东部即东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日本的一些地理知识。屏幕出示课题日本。
让学生分组将课前预习和收集的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讨论整理后用彩笔写在老师发给的纸条上,完成后将纸条贴在黑板上。再带领学生把收集的知识分类,以下按所分类别进行学习。
【讲授新课】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展示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日本。
学生活动:读图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讲解总结: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我国东面。
2.领土组成
屏幕显示日本轮廓图,让学生填充:周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濑户内海);四大岛(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
明确日本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是本州岛。在学生填充时显示所答知识点,这样可有效检查预习情况。
观察海岸线弯曲情况,分析岛国这一条件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3.地形特点:
学生读图7.2,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等主要地形区,归纳日本的地形特点。
4.多火山和地震
学生阅读课本P15,结合图片7.3、7.4、7.5、7.6,感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日本每年有感地震每天平均4次。
教师提问: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结合图7.7,完成P16活动题。
讲解拓展: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也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把学生分成4小组,选择不同场景(在校、在家、在室外、在地下商场),自由选择汇报方式,以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给学生发挥空间,进行防震意识教育,使学生敢于面对自然灾害,不怕困难。
提问导入:日本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哪种国家?(发达国家)
讲解: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引导学生读材料,了解日本经济。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日本的工业特点
提问:同学们在其他方面应该知知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那么,日本靠什么发展工业呢?主要工业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文P17,结合图7.11、7.12,讨论以下问题:
①日本进口哪些物资?日本出口哪些物资?
②日本工业特点。
师生共研: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发达的科技和劳动力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总结: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2.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讨论:日本为什么能从二战战败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是依靠什么发展了本国经济呢?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
讲解: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短缺,但是他们依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优点,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本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3.日本工业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7.14,完成P18活动,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归纳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总结: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
【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学生归纳。
【练习及作业】完成学案导学、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概况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在设计上以“图”为主,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图。本节课以三个图为契机,进行了有关日本知识的“图”的教学。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日本的教学中,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
但也有用的不够好的地方,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实践应用,反馈练习,小结及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总结,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