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39496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饮湖上初晴后雨PPT课件免费下载
展开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后世称为“诗仙” 。
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断duàn楚 chŭ至 zhì孤 gū 帆 fān
自 读 课 文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水因撞击到山而折回去
写出了江水浩浩荡荡、来势汹涌的气势。
诗意: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句诗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中间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一“出”一“来”写出了李白内心的激动和惊喜。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岸青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小资料袋: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的水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拓展延伸1.天门山在什么地方?2.你能背出这首诗吗?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你能背出李白的其他诗吗?
古朗月行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读了《望天门山》,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有巍巍的( ),滔滔的( ),还有( ),真是太壮观了!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少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西湖美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抹 mǒ 亦 yì 宜 yí
潋滟:(liàn yàn )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 zhuāng)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朗 读 课 文1.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停顿)。2.指名试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3.学生按节奏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景色真好,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景色更加奇特。
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潋滟”是什么意思?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借助注释来说一说?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景色朦胧,也是那么奇妙!
“山色空蒙”是什么样的景象?
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湖水荡漾;雨天的西湖山色蒙蒙、云雾弥漫。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一起来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如何理解后两句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呢?
诗人赞美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诗人内心激动、兴奋,“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同时诗人把西湖比西子,比喻奇妙而贴切,写出了西湖的神韵美,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选一首苏轼的诗歌读一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朗 读 课 文1.指名试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诗句。2.学生按节奏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找一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洞庭 湖光 秋月 潭面 无风 山水 白银盘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齐,显得十分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和:相互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未:没有。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
遥望:远望。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
如何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字?
湖光与秋月两者融合在一起,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水月澄洁一色,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把“潭面”比作“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铜镜”,湖面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有些模糊,有些迷蒙,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镜未磨”用来形容月夜湖光,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真是恰到好处。
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无风,水平如镜,“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诗人放眼远望,只见青翠的君山倒映水中。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
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宋·张孝祥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唐·李白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唐·李白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
作业:1.背诵本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等奖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湖美景,我会组词,转弯抹角,再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即杭州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空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欣赏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苑风荷,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难点,《饮湖上初晴后雨》,解诗题,绘景悟情,明诗意悟诗情,悟诗情,齐读感受美,情感升华,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