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
    • 练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生物
    2020.06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说明:本卷共4页,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代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1. 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与其对应的探究方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察法 B.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法
    C. 通过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法 D. 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调查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究实验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详解】A.通过不探究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属于实验法,错误。
    B.由于对种子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分别进行控制,从而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实验法,正确。
    C.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应用比较法,正确。
    D.要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正确。
    故选A。
    【点睛】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 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
    2.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 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 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答案】A
    【解析】
    【详解】若室内细胞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A正确;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右下方移到正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该是右下方,B错误;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C错误;镜头污染可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D错误。
    3. 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碘液。下列实验中,碘液作用相同的是
    ①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⑤唾液的消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便于观察细胞核,就要用碘液染色;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⑤唾液的消化作用,滴加碘液,是验证淀粉的含量,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4. 下列是某同学对常见绿色植物体植株各组成部分的标注,标注科学的是( )
    A. 海带 B. 葫芦藓 C. 肾蕨 D. 银杏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
    【详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所以葫芦藓的根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B错误。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肾蕨的茎和根在地下,地上部分是叶,C正确。
    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各类植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 下表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番茄放在不同温度的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绘制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量表:
    温度(℃)
    10
    15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2.25
    3.00
    3.50
    据表中数据分析(温度控制在实验范围内),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呼吸作用越来越强
    B. 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光合作用越来越强
    C. 温度控制在25℃时,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温度控制在35℃时,番茄表现出不能正常生长的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详解】在黑暗情况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即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的实际情况,释放二氧化碳量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在光照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实际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之和。吸收二氧化碳量越多,光合作用越强。
    有机物的积累情况可以根据吸收二氧化碳量来衡量,吸收二氧化碳量越多,有机物积累越多。一天24小时内吸收二氧化碳量是“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之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温度(℃)
    10
    15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2.25
    3.00
    3.50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2.25
    3.00
    3.50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mg/h)
    2.50
    3.60
    6.10
    6.50
    6.50
    24小时内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40
    1.60
    0.50
    -0.05
    A.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呼吸作用越来越强,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可知,在10℃-30℃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光合作用越来越强,而在30℃-35℃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光合作用没有变化,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可知,温度控制在25℃时,24小时内番茄吸收二氧化碳最多,则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可知,温度控制在35℃时,24小时内番茄只释放二氧化碳,而不吸收二氧化碳,则说明番茄植物体只消耗有机物,不产生有机物,使番茄植物体本身有机物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番茄不能正常生长的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分析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 下列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的解释或说明,不符合科学道理的( )
    A. 黄鹂、翠柳和白鹭三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黄鹂和白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过程,其肺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
    C. 说明黄鹂和白鹭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 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2)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A.黄鹂、翠柳和白鹭三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正确。
    B.黄鹂和白鹭都属于鸟类,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无论是在吸气还是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C.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在求偶,属于繁殖行为,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在迁徙,属于节律行为,两者不是竞争关系,错误。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话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中的美学价值,正确。
    故选C。
    【点睛】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7. 生物小组将正在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的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下列分析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甲瓶和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B. 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 现象是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的蜡烛继续燃烧
    D. 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详解】AB.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正确。
    C.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继续燃烧,C正确。
    D.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证明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点睛】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证明释放二氧化碳。
    8. 下列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的措施与其应用的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 “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氧气,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B. 田间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为植物的根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C. 合理密植可增加植物接收光照的叶片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 间作套种既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又能充分利用土壤里的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利于植物光合作用,A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田间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为植物的根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合理密植,是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的植物间距,增加植物接收光照的叶片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达到高产的目的,C正确。
    D.间作套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又能充分利用土壤里的水分和无机盐,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D正确。
    故选A。
    【点睛】此题中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9. 下图是对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B. 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
    C. 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A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储存有机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识图分析作答。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0时~6时AB段、18时~24时CD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并且B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6时~18时BC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18时C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曲线图解。
    10. 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动物的以下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B. “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
    C. 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D. 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详解】由分析可知,A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B“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C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而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属于先天性行为,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11.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关节囊可以保护关节不易脱臼
    B. 运动所需动力来自于骨骼肌的收缩
    C. 关节腔里的滑液以及韧带使关节保持灵活
    D. 骨骼肌收缩时受到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运动。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详解】A.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关节囊内外都有韧带,可加固两骨之间连接,保护关节不易脱白,A正确。
    B.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因此运动所需动力来自于骨骼肌的收缩,B正确。
    C.关节软骨可以减少摩擦,关节腔里的滑液以及关节软骨使关节保持灵活,C错误。
    D.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因此骨骼肌收缩时受到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D正确。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运动系统各部位在运动中的作用,注意理解。
    12. 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下列哪一图所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


    即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故选项D图示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肺泡内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解答时结合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是解题的关键。
    13. 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关的是(  )
    A.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
    B. 小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
    C. 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
    D.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而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结合小肠的特点进行解答。
    【详解】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增大了消化面积;A不符合题意;B、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B不符合题意;C、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C不符合题意;D、小肠内有小肠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和小肠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作用无关,D符合题意。
    【点睛】理解掌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曲线AB和BC两段的变化中,膈肌分别处于收缩和舒张状态
    B. E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 在曲线CD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
    D. 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A、C、E三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CE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A.AC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A错误。
    BD.E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B、D错误。
    C.CD、DE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C正确。
    故选C。
    【点睛】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
    (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
    (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15. 下图是心脏收缩和舒张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表示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
    B. 图(二)表示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C. 图(三)都是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
    D. 图(三)心室壁和心房壁中的心肌都舒张
    【答案】C
    【解析】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详解】AB.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由图中(一)示意图可知: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所以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由图中(二)示意图可知: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这时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所以心室收缩,心房舒张,AB正确。
    C.图(一)和图(三)都是房室瓣张开,动脉瓣关闭,C错误。
    D.图(三)所示的心脏处于全心都舒张,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6. 下图是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③,数量最少的是②
    B. 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①,体积最小的是③
    C. 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②
    D. 含有细胞核的是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①红细胞数量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个体最大数量最少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详解】A.三种血细胞中①红细胞数量最多,②白细胞的数量最少,A错误。
    B.②白细胞体积最大,③血小板体积最小,B错误。
    C.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因此,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②白细胞,C正确。
    D.含有细胞核的是②白细胞,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D错误。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17. 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 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 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 从成分上看,甲的④内液体应该少量的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
    【详解】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故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故不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所以从成分上看不出甲的④内液体有少量的大分子蛋白质,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18. 搞好产业扶贫,总书记念兹在兹。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柞水县考察时,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在5月11日到达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时提到“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下列对图示中小黄花(黄花菜)和木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小黄花的花为单生花,两性花,可依靠种子进行繁殖
    B. 小黄花的果实内有多粒种子,原因是小黄花的内部有多个子房
    C. 木耳依靠蔓延到木头中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分解者
    D. 木耳和小黄花的主要区别是木耳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小黄花只在花序轴顶端着生一花,不形成花序轴,故为单生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故为两性花;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可依靠种子进行繁殖,正确。
    B.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小黄花的果实内有多粒种子,原因是小黄花的子房内部有多个胚珠;子房将来会发育为果实,错误。
    C. 木耳在生态系统中属分解者,可以依靠蔓延到木头中的菌丝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正确。
    D. 木耳属于真菌,小黄花属于被子植物,二者都属于真核生物,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特征的应用。
    19. 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它将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B. 图甲中④是胚芽,能发育成图乙中的⑥茎和叶
    C. ⑤是子叶,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D. 图甲中①是果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甲图中①是种皮、②是胚根、③是胚轴、④是胚芽、⑤是子叶;乙图中,⑥是茎和叶、⑦子叶、⑧根。
    甲图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胚根,它将发育成乙图中的⑧根,A正确;甲图中④是胚芽,能发育成乙图中的†⑥茎和叶,B正确;⑤是子叶,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C正确;甲图中①是种皮,不是果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植物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20. 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前行的习性
    B. 猛禽由于经常性的撕裂不同的猎物来获取食物而使自己的喙和爪变得更加锐利的
    C. 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D. 大部分昆虫隐藏在树缝内,这一现实环境选择了长舌的啄木鸟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足,但仍然可以爬行,A错误。
    B.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用进废退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早提出来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个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在黑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错误。
    D.大部分昆虫隐藏在树缝内,长舌的啄木鸟可取食树缝内的昆虫,而生存下来,这一现实环境对长舌的啄木鸟进行了定向选择,D正确。
    故选D。
    【点睛】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 如图是某家庭某遗传病发生情况的遗传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 8号个体的X染色体通过母亲来自2号或1号个体
    C. 5号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一定表现正常
    D. 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8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据此答题。
    【详解】A.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8号是男孩,其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来着母亲(4号),而4号的X染色体来自4号的父亲(2号)或者来自4号的母亲(1号);而Y染色体来着3号父亲,B不符合题意。
    C.5号的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不一定表现正常。如果5是纯合体(其基因组成为两个显性基因),小孩一定正常;如果5是杂合体(其基因组成为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小孩50%正常,C符合题意。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为1/4,而小孩是男孩的可能性为1/2,则生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8(1/4×1/2),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2. 下图所示为果农对苹果品种改造示意图,甲、乙、丙三枝条的基因组成和所结苹果的性状如图所述,当枝条成活开花后,采用人工方法让甲、乙各自枝条上的花接受对方枝条上花的花粉,则对甲、乙枝条所结果实和种子内结构特征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枝条甲所结果实的果色为红色,种皮的基因型是AA,胚的基因型:Aa
    B. 枝条甲所结果实的果色为绿色,种皮的基因型是Aa,胚的基因型:Aa
    C. 枝条乙所结果实的果色为黄绿色,种皮的基因型是AA,胚的基因型:Aa
    D. 枝条乙所结果实的果色为黄色,种皮的基因型是Aa,胚的基因型:Aa
    【答案】A
    【解析】
    【分析】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
    【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对甲、乙枝条人工授粉后,即AA与aa杂交,其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即胚的基因型为Aa。种皮的基因型与枝条自身基因型相同。枝条甲所结果实的果色为红色,种皮的基因型是AA,枝条乙所结果实的果色为黄色,种皮的基因型是aa。
    故选A。
    【点睛】熟练掌握种皮和胚由什么发育而来是解题的关键。
    23. 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下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 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详解】A.已知D为卵,若此图表示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则发育过程为D→A→C,故说法错误。
    B.已知D为卵,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则A为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故说法错误。
    C.已知D为卵,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A是幼虫期,C是成虫期,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故正确。
    D.已知D为卵,若此图表示春蚕的发育过程,则A是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为了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A时期,故说法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发育过程。
    24.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春期少男少女应该克服性意识的萌动及对异性产生好感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B. 人的胎儿期可以检测到胎心,感觉器官已经开始形成
    C. 人体生殖时,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初始部位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D. 胎儿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中的血管从母亲的血液中获取营养物质
    【答案】BD
    【解析】
    【分析】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受精作用在输卵管内完成,睾丸是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详解】A.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性意识的萌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A错误。
    B.可检测到胎心,出现尾,妊娠8周末,感觉器官开始形成,初具人形,叫做胎儿,可见人的胎儿期可以检测到胎心,出现尾,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完成受精作用,胚胎发育的初始部位也是输卵管,C错误。
    D.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故正确。
    【点睛】由于经常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会疏忽对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应引起重视。
    25.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分子生物学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B. 我们分析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可以总结出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
    C. 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无机物到简单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命起源学说
    D. 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2)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3)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4)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能直观说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
    【详解】科学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研究发现: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A正确;分析植物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看出,植物的进化趋势由水生到陆生,B错误;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正确;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因此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D正确。
    【点睛】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说明:本卷共4页,共6道题。需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6. 我市以“打造国内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特色旅游品牌,加快乡村振兴,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如齐鲁酒地运动休闲小镇,齐鲁桃海小镇等乡村旅游景点在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更好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加了当地市民的经济收入。结合下图所示及所学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1)齐鲁酒地旅游度假区以“宜养宜游宜业宜居的幸福小镇”为核心定位,打造以酒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酒文化特色旅游、千亩花海观光、开心主题乐园、健康养生、低空飞行观光、滑雪、滑冰等旅游新业态。
    ①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类型是图1中的_______(填写图中代号),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那么“通气”和“密封”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
    ②每年的五一前后,游人畅游在姹紫嫣红的千亩花海之中,享受大自然的美。造成花儿“姹紫嫣红”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2中的[_____]______中,请你写出植物体产生该物质的生理过程:_______。
    (2)齐鲁桃海小镇,以3万亩红冠蜜桃基地为依托,打造以赏花、采摘、农家乐等为主题的休闲文化旅游。
    ①桃子的食用部分则是由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
    ②下图是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画出的所观察到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从图中看出,要想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在该关系图中,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生有_______,从生态学分析,蛇和猫头鹰之间的生物关系是_______,请你写出该关系图中包含三层消费级别的食物链_______,在该食物链中,若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增加10千焦的能量,则需生产者最少供______千焦的能量。

    【答案】 ①. 乙、丁##丁、乙 ②. “通气”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进行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③. [2] ④. 液泡 ⑤.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⑥. [A] ⑦. 子房壁 ⑧. 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分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⑨. 鼠、兔 ⑩. 捕食、竞争 ⑪. 桃树→蝗虫→食虫鸟→猫头鹰 ⑫. 10000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甲的病毒、乙是酵母菌、丙是细菌、丁是霉菌、戊是草履虫、己是衣藻,1是细胞膜、2是液泡、3是细胞核、4是叶绿体、5是液泡、A是子房壁、B是胚珠、C是卵细胞。
    【详解】(1)①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造成花儿“姹紫嫣红”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二中的2液泡中;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2)①桃子的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是由图三中的A子房壁发育而来。
    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图四中展示的是杂草、桃树、樱桃树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该关系图中,鼠和兔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特征;从生态学分析,猫头鹰吃蛇,二者是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又都吃鼠和鸟,二者又属于竞争关系,写出该关系图中任意一条包含有三个消费级的食物链即桃树→蝗虫→食虫鸟→猫头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是10%-20%,在该食物链中,若让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增加10千焦的能量,则需生产者最少提供10÷10%÷10%÷10%=10000千焦的能量。
    【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7. 下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系统,a、b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1、2、3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不同的血管,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的胸廓与膈肌的运动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系统[A]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物质[1]由系统[A]进入系统[C]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
    (2)生理活动a、b是通过 __________ 实现的,当发生生理过程a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是图二所示的 ____________ (填写图中代码)。
    (3)能够保证人的血液在系统[C]中只朝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有___________。
    (4)血管[①]与血管[②]中的血液相比,所含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___。
    (5)正常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6)尿液和汗液中,所含有的相同的物质成分有___________,生理过程a、c、e所体现出的生物的生命现象是___________。
    (7)皮肤除图示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两项及以上)。
    【答案】(1) ①. 胃液、肠液、胰液
    ②. 吸收
    (2) ①. 呼吸运动 ②. 乙
    (3)静脉瓣、动脉瓣、房室瓣
    (4)氧气、尿素、营养物质等
    (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6) ①. 水、 无机盐、尿素 ②. 新陈代谢
    (7)保护、分泌、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多种刺激等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B表示呼吸系统;1表示吸收,a呼气和b吸气,ab示肺的通气,c表示排尿,e表示排汗,①表示肾静脉,②表示肾动脉。
    【小问1详解】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所以,物质1由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小问2详解】
    a和b表示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呼气(图二乙)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小问3详解】
    在人的血液循环中,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除了静脉瓣外,还有心脏内的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进入心房,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小问4详解】
    当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时,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而未被吸收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在此发生交换,变成了静脉血,然后汇集到肾静脉流出肾脏。所以,肾静脉中血液与肾动脉中血液中相比尿素、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小问5详解】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
    【小问6详解】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汗液和尿液的成分都包括尿素、无机盐和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故生理过程a、c、e属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小问7详解】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皮肤的作用有,①保护:防止紫外线的照射来达到保护皮肤,是通过分泌黑色素来进行保护。②吸收:毛孔、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皮脂腺及汗腺是皮肤吸收营养的三个途径。③排泄: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④呼吸:皮肤吸收的氧气量仅为肺的1/160,不足以供应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需。⑤新陈代谢:新旧细胞更新代谢的一个过程。⑥感觉。⑦调节体温:夏天毛孔打开冬天闭合,可调节体温。⑧免疫功能:皮肤是我们重要的免疫器官。所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
    28. 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遇到红灯等一等,这一反射属_______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上,形成视觉的部位在[_____]______。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救护车的鸣笛声产生的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_______(用图中代码和箭头表示)。
    (3)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最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_____]______。
    (4)当绿色指示灯亮起时,行人便会通过人行横道,这一动作的完成是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脊髓[_____]______内的下行传导束(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_____]______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产生的动作。
    (5)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的“一盔一带”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的安全防护措施。某人由于在骑行过程中未佩戴安全头盔,在一次交通事故后,导致其成为一名植物人,“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病人一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条件 ②. 6 ③. 视网膜 ④. ③ ⑤. 视觉中枢 ⑥. B→C→E ⑦. ④ ⑧. 小脑 ⑨. 甲 ⑩. 白质 ⑪. d ⑫. 传出神经纤维 ⑬. ⑤ ⑭. 脑干
    【解析】
    【分析】图一表示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耳郭(耳廓),B是鼓膜,C是听小骨,D是半规管,E是耳蜗。
    图二表示眼球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虹膜,2是瞳孔,3是角膜,4是晶状体,5是巩膜,6是视网膜,7是视神经,8是玻璃体。
    图三表示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身体感觉中枢,②是听觉中枢,③是视觉中枢,④是小脑,⑤是脑干。
    图四表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甲是脊髓的白质,乙是脊髓的灰质。
    【详解】(1)遇到红灯等一等,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物体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因此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6]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的部位在[③]视觉中枢。
    (2)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由于鼓膜和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属于内耳,因此救护车的鸣笛声产生的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B鼓膜→C听小骨→E耳蜗。
    (3)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最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④]小脑,影响了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4)当绿色指示灯亮起时,行人便会通过人行横道,这一动作的完成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当行人看到指示灯变绿,视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然后沿着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中的相应神经中枢,进行思维活动后,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脊髓[甲]白质内的下行传导束(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d]传出神经纤维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产生的动作。
    (5)“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病人一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⑤]脑干,这是因为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地方是脑干。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区分反射的类型,了解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和掌握反射弧。
    29. 为了加快优良种奶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其中a~c分别表示某生理作用(或过程),①~④表示不同的细胞或发育阶段。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生理过程a是被称作_______,生理过程b包括_______,c过程的实现所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
    (2)获得牛E、牛F所采用的生物技术分别是______。
    (3)用来促进B牛多排卵的激素主要受内分泌腺_______的控制。
    (4)发育成牛E、牛F的胚胎的发育场所是______,其性别均为雄性的几率分别是______。
    (5)在方法Ⅰ中,一般应选择_______(填写图中数字标号)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6)从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方法Ⅰ是否成功的标准是______。
    【答案】 ①. 受精作用 ②.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③. 胚胎移植 ④. 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⑤. 垂体 ⑥. 子宫 ⑦. 50% 、0 ⑧. ③ ⑨. 牛E是否有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出现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加快优良奶牛繁殖速度的两种方法,方法Ⅰ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产生的试管牛E属于有性生殖的产物;方法Ⅱ采用了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产生的克隆牛F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
    【详解】(1)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可见图中a表示受精作用,b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c表示胚胎移植。
    (2)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试管牛E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方法Ⅱ产生的克隆牛F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
    (3)对良种母畜注射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可促使其超数排卵。
    (4)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即发育成牛E、牛F的胚胎的发育场所是子宫。
    (5)试管牛E属于有性生殖的产物,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E牛是雄性的概率是50%,克隆牛F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克隆牛F的遗传物质来自C牛,一定是雌性,即为雄性的几率是0。
    (6)在转基因过程中,通常把目的基因导入到精子和卵细胞刚完成受精,核未融合时,即导入③受精卵内。
    (7)基因控制性状,若E牛有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出现,说明转基因成功。
    【点睛】本题结合试管牛和克隆牛培育过程图,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及过程,明确试管动物的产生属于有性生殖。
    30.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抗疫斗争最醒目的价值导向。在2020年初至今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率先有效阻断了病毒的传播,给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请你根据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结构示意图(图一)和救治重症患者使用的人工心肺机(ECMO)结构示意图(图二),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________,从图一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与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的最大不同点是_______,该病毒进行自我复制的模板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
    (2)从免疫学分析,注射疫苗是抵抗该病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各国科学家之所以还没有研制出高效疫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先后采取:①居家隔离;②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③平衡膳食,均衡营养;④适度运动,充分休息;⑤外出到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⑦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⑧参与抗击疫情的医生应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⑨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等措施抗击疫情。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以上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______。
    (4)对肺功能严重受损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采用人工心肺机参与治疗。其中氧合器帮助人体实现的是呼吸过程中的_______过程,血泵则类似人体的______功能。
    【答案】 ①. 病原体 ②. 无细胞结构 ③. [2] ④. 遗传物质(或RNA) ⑤. 病毒(特别是RNA病毒)其遗传结构不稳定,易变异 ⑥. ③、④ ⑦. ①⑥ ⑧.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⑨. 心脏
    【解析】
    【分析】(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构成。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流行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详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是由1蛋白质外壳和由2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构成,进行自我复制的模板是2遗传物质。
    (2)由于病毒(特别是RNA病毒)其遗传结构不稳定,易变异,因此各国科学家还没有研制出高效疫苗。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①居家隔离、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③平衡膳食,均衡营养、④适度运动,充分休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其余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氧合器”(即人工肺)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静脉血经管道引出,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再经“血泵”将血液泵回人体的动脉,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间往返流动,因此“血泵”模拟的是心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1. 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教授带领科研小组经过10年努力,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源杂交三结合育种方法培育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彩色小麦,并被列入我国太空育种计划。
    (1)采用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进行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
    (2)科学研究表明,冬小麦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取数十粒冬小麦种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低温处理,乙组不处理。将每粒种子切成两半,按下图方式黏合(黏合后种子仍有活力),并置于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将来可能抽穗的是_______。

    (3)小麦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E、e表示),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种植实验。请你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子二代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

    【答案】 ①. 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从而提高出现新类型的几率 ②. A、C ③. 将子二代的种子进行种植后与无芒小麦进行杂交,获得子三代种子;将子三代种子种植;若植株均表现为有芒,则子二代种子的基因型为EE;若植株表现为有芒、无芒比例接近1:1,则子二代种子的基因型为Ee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详解】(1)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会诱发遗传物质的突变,提高突变率,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从而提高出现新类型的几率。
    (2)由于冬小麦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抽穗,而感受低温的部位必须是胚,因此必须含有低温处理的胚部分才能抽穗,即含有胚的甲部分的种子(A、C)将来可能抽穗。
    (3)结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根据图片可知,小麦的无芒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ee,而有芒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为EE或Ee。可以使用测交法判断有芒小麦的基因型,即将子二代的种子进行种植后的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隐性性状)进行杂交。因为无芒小麦的基因型是ee,其传递给子三代的基因只能是e,所以子三代性状是由子二代提供给子三代的基因决定。如果子二代的基因型是EE,其提供给子三代的基因只有E,则子三代的基因型只能是Ee,只能表现出有芒性状。如果子二代的基因型是Ee,其提供给子三代的基因可能是E,也可能是e,两种可能性是均等的,则子三代的基因型可能是Ee或ee,表现出有芒性状和无芒性状的比例约为1:1。根据以上原理,设计验证子二代种子的基因型的实验方案如下:将子二代的种子进行种植后与无芒小麦进行杂交,获得子三代种子;将子三代种子种植;若植株均表现为有芒,则子二代种子的基因型为EE;若植株表现为有芒、无芒比例接近1:1,则子二代种子的基因型为Ee。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理解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相关知识点。

    相关试卷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等八县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等八县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构适应功能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 蒸腾作用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城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城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