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溶液形成过程,能够从微观认识溶液,建立一个有关溶液较为科学的概念
2.通过交流、合作、总结,认识溶液、溶剂和溶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问题讨论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微观角度了解溶解过程
教具
泥沙、油、蔗糖、氯化钠固体、高锰酸钾和硫酸铜、水、酒精、试管、滤纸、药匙、烧杯
教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施意义
【导入新课】
播放大海图片,提出问题。
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海水有味道么?
除了海水之外还有什么物质也是有味道的?
回答
海水是混合物,海水有咸味,生活中的食醋、糖水也是有味道的。
使学生体会到溶液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知】认识溶液,了解溶解过程。
演示实验:将蔗糖加入水中,提出问题: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糖水各个部分甜度是否一样?在不改变外界条件的基础上,糖和水会不会分离?
提出问题: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于水中。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碘和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并通过小组动手实验,探究硫酸铜,碳酸钠、泥沙和植物油溶于水的情况。
提出问题:糖水能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演示氯化钠固体加入糖水中。
得到溶液的概念。像蔗糖。氯化钠等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之为溶液。
提出问题:蔗糖固体到哪里去了?播放蔗糖和氯化钠溶解的微观动画
观看实验
说出糖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提出猜想,动手实验。
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泥沙和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到水可以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
理解溶液的概念
观看动画
通过实验获得信息,利用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溶液概念,从而突破本节的重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溶液的概念
通过微观动画,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讲授新知】认识溶质和溶剂
提出问题:在刚刚的动画中,溶液中有哪些微粒?
提出问题:在溶液定义中,谁是被溶解物质,谁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
提出定义:像水这种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被称为溶剂,蔗糖固体和食盐固体是被溶解的物质被称为溶质。
引导学生认识溶液的组成
结合动画,得到溶液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回答:一种或几种物质是被溶解的物质。另一物质是溶解其他物质的。
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通过微观动画,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溶液溶液的构成。
结合微观动画,针对定义设疑,帮助学生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自主探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呢?
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组织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内容,掌握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了解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字展台便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巩固提升】
1.请你帮助超市管理员购物车中的液体按照溶液和非溶液分类。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完成练习
小组讨论并展示答案
加深对溶液的理解。
多媒体的使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巩固总结】
提出问题:溶液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展示生产生活中一些有关溶液的照片,如无土栽培,医用药水。
观看图片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溶液产生亲切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
布置本节作业
初中化学1 溶液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1 溶液的形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德育融合点,评价任务设计,主问题设计,教学过程,主问题处理过程,成果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1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1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溶液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溶液的形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