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明朝的建立,政治体制变化,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皇帝管六部,设内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了解明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疆域: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2)历史原因:认为丞相是历代王朝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主因。(3)现实原因:直接原因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扩大;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化。 (4)个人原因:明太祖个人性格因素。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一、朝堂上的明朝:皇权VS相权
2.政治体制变化 (1)废宰相
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朱元璋
据载在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之内,诸司奏章即多达1660件,共3391事。——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倍增。
A.奠基: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并废除宰相制度 ,权分 六部 ,由皇帝直接管理,设殿阁大学士 以备顾问;B.形成: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 文渊阁 值班,充当秘书,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内阁: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C.发展: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 票拟 ”。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 批红 ”。 D.全盛:明神宗时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③运作:其官员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票拟”→皇帝“批红”
票拟:替皇帝浏览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批红:皇帝在此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结合材料,思考:内阁首辅与宰相的异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
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司礼监:①协助/代理批红②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监视、侦查官民言行,有权逮捕、施刑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糸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刘晓东《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
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明史·职官制》
2.政治体制变化 (3)宦官专权
内阁和司礼监都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内阁
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政(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
首辅专政或是宦官专权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沿岸地区。
1.经过: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下西洋是朝贡贸易,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明朝的外交-郑和下西洋
积极:大大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声威,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消极:在海禁政策下,商业利益有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农耕帝国观念保守, 严重缺乏海洋观念,对外海战中处于不利地位。②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民间走私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寸板不许下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
(2)过程: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1.原因: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取得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
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给沿海人民带来了灾难。
(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明朝形势图 (1433年)
(1)防御:修筑长城(2)战争:明中期“土木堡之变”(3)议和:1571年
(1)册封:法王、王等称号(2)设机构
特点:恩威并施 因俗而治 多元一体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在明朝的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中,“内中外夷”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但他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促进“华夷一家”思想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标志着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栾凡《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1)建金1616年努尔哈赤建金
(2)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3)明亡1644年 崇祯帝自缢,明亡
(4)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完美版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时间轴,明朝的建立,一明朝建立,独立思考,二制度变化,合作探究一,变化二设立内阁,“批红”,变化三重用宦官,文书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评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旧版教材明太祖像,新版教材明太祖像,修图前vs修图后,中书省,废相设内阁,内阁执掌票拟权,朱元璋,黄宗羲,宦官专权,奏章的中转站参与机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