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课,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学习例1,利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自我小结,共同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04面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
(2)昨天,郎老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我排在第4。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一)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跳绳和跑步
1、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作准备,我们班有感兴趣的同学吗?”
由学生自愿举手报名,每人至少报一项,如果两项都想参加的,可以两项都报。
2、学生现场报名,并将报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二)游戏: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来做一项活动:请报名参加跳高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跑步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问:“( )你们怎么还不站好来?”“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
“因为我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教室里炸开了锅:“站中间、站中间”
四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问: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左边表示参加跳高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跳远的同学,中间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
(三)、画一画
1、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
师一边观察并及时指导创作。
2、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3、学生评价,进行整理和改进
“老师,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高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
“不行,那中间的同学怎么办?”
“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参加了跳高的,又参加了跳远的?”“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画法。”
“老师,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高的呀”
“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一起呢,他们还参加了跳远啊”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片刻,有同学欢呼起来了:“老师,我画出来了”
说着,高举着自己创作的画,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起来。指名上黑板画。
4、向学生介绍韦恩图: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发明了,他就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叫韦恩图。也可以叫集合图。
“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比韦恩更早出生的话,我们也能发明这样的图,那这图就该怎么命名了呀?”
5、数一数,参加跳高的有几位同学?(6人)
参加跑步的有几位同学?(8人)
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14人”
片刻,有少许声音:“不对,不是14人”
接着,有人举手:“老师,不是14人,是10人。”
争论声渐起:“就是14人,6+8=14,怎么会不是14人呢?”
“6+8是等于14,可这里不能这样加。”
“为什么呀?不用加法那用什么方法?”
“6+8=14,还要减掉4才对”
越来越多的学生点头表示赞同,但仍有一部分不解的声音:“为什么要减掉4?”“是啊,为什么还要减?”
更多的声音喊出来了:“因为有4个人重复了”、
“因为这4个人既参加了跳高,又参加了跑步”、
“因为跳高的6个人里面有这4个人,跑步的8个人里面也有这4个人”
“用6+8就把这4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4”
“对呀,算跳高的人时算了这4个人,算跳远的人时又算了这4个人,这4个人不就是多算了的吗?所以要用6+8-4=10,这样才对。”
教室里发出了一阵:“哦,是这样”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再次异口同声:“10人”
5、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注意语言的表述:左边:只参加跳高的
右边:只参加跳远的
中间:既参加跳高的,又参加跳远的
6、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①2+4+4=10人
②6 +8-4=10人
三、学习例1,利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
1、出示例1中的表格,提问:“从这份名单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你觉得这两个课外小组中共有几人?”“会有这么多人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说出有3个人的名字出现两次。)
“名字出现两次说明什么?”(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2、利用韦恩图,加深理解
要求学生:把表格里的名字填到相应的圈里。(每位学生发一张事先准备好练习纸)
独立填写后投影反馈,着重请学生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3、掌握算法,归纳揭题
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
揭示课题:集合问题
四、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1、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上课开始时老师给大家出的脑筋争转弯吧: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共是几个人?”“真有这么多人吗?”“可能会有什么情况?”
2、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排在从前数第9个,从后数第7个,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3、投影出示信息: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借助重叠图来理解算法),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4、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五、自我小结,共同提高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参加跳绳
参加跑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智慧引入,任务导学,活动促学+互动研学,学以致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