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ppt课件
展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思路:思路1:用药品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氧气,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思路2:用药品通过化学反应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铜受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少,从而测出实验后装置内减少气体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仪器用品: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 、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及不带玻璃管个各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
① 测量玻璃管的容积。
②在另一相同容积的玻璃管中装入足量铜粉,塞上橡胶塞,用小气球密封玻璃管口。
③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胶塞。
④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有铜粉的部位加热,同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
⑥停止加热后,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6.实验结论:空气中,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N2)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粉反应;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7.实验注意事项:1.所取铜粉应足量。2.加热时温度要高、时间要长。3.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冷却后再读数)。
8.误差分析:装置漏气,结果偏小。铜粉用量不足,结果偏小。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结果偏小。加热时间太短,反应不充分,结果偏小。反应结束后,没有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结果偏小。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史上都做出巨大贡献,18世纪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舍勒3. 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 1:4 B. 5:4 C. 4:1 D. 5:1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课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各成分,空气各成分的作用,呼吸作用,稀有气体的发现,三关注空气质量,实验步骤,随堂练习,O2N2CO2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认识空气成分的组成,一认识组成,实验药品,实验装置,红磷P,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研究实验装置,操作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对容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