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北京》课件 课件 12 次下载
- 《黄土高原》课件 课件 13 次下载
- 《台湾省》课件 课件 13 次下载
- 《台湾省》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 《珠江三角洲》课件 课件 11 次下载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展开黄土高原 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地形景观特征。
2、 能根据资料分析本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3、 了解本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表现及成因。
4、 会举例说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 提示和建议 |
引入新课 下面屏幕上依次出现的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逐一出现下列各段描述:(也可由教师逐一读出)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黄河穿过,成了地地道道的黄河。 (学生说出“黄土高原”后,教师同样打出其他几段描述,帮助学生验证)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新的区域──黄土高原 板书: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解:学习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知道黄土高原在哪儿?也就是它的位置。 作为一个地形单元,它分布在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范围之内。(指中国地形图讲解) 板书:where 提问:根据以往学习区域的经验,对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往往有几种表示方法。谁能到讲台上来,一边指地图,一边用与老师不同的角度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小结:(指图概括)同学们从不同的侧面表述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距省区的、位于温带亚欧大陆中部偏东的、我国第二级阶梯上、黄河上中游地区)正是在大家表述的这样一个位置上,有着这一独特的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黄土高原。 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提问:刚刚我们确定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这儿会形成黄土高原?──也就是黄土高原的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是得到了广泛支持的观点。虽然不能像科学家一样周密严谨的进行研究,但我们仍然可以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材P67大家可以找出哪些“风成说”的证据? 引申:还有同学能提出其他的支持风成说的观点的证据吗? 引申:有没有同学不同意“风成说”的观点,你的疑问是什么? 过渡: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风成说”能很好地回答,那么这种学说会更加完善;如果暂时不能回答,还需要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黄土高原的存在是一个事实,而且是世界之最,下面我们要看看它的样子。 顾名思义,高原──海拔较高,我们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可以读出其海拔高度在1 000~2 000米之间。 黄土:由黄土组成的。 我们从下面的演示中仔细观察黄土高原有哪些特点? 课件演示:由远及近,深厚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较大的坡度,深深的沟壑,植被稀少,暴雨冲刷,水土流失。 板书:what 提问:大家看到什么样的特点? 板书:严重的水土流失 演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这是黄土高原现在的面貌(一块塑料板上的土层植被稀少,支离破碎)。据考证,其原来植被茂密,沟壑稀少(塑料板上的草皮植被茂盛,沟壑稀少)。 提问: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变成今天的面貌? 提出你的观点,并采用前面老师提供的实物做实验,演示验证。(允许其他学生提出疑义,或提出相应的支持证据)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正确结论。 小结:通过大家的观察和实验,我们认为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而且这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板书:why 提问: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请大家继续设计实验,演示出来,说明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协助学生完成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小结: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 板书:(地形、气候、植被、河流)自然人为 提问:我们能否预见一下黄土高原的未来是什么样? 请大家回去思考,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展望黄土高原的未来。 | 学生思考,随时抢答。
学生1: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 学生2:黄土高原的经度和纬度范围。 学生3:黄土高原在亚欧大陆和中国的位置。 学生4:黄土高原与黄河的位置关系。
学生1:从西到东,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颗粒越来越小,说明黄土是风成沉积物的一个证据。 学生2:从西到东,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更进一步说明黄土的来源方向。 学生3:黄土像积雪一样的分布,说明是从天而降的。 学生4:黄土成分与当地基岩成分的不同,说明其外来性;与中亚和蒙古等地戈壁的成分相同,刚好和前面分析的来源方向相符合。 学生5:古土壤的存在说明其形成的阶段性。
学生:沙尘暴过后,一地不管何处,沙土的沉积厚度是均匀的;不同的地点,距沙尘源地越远,沙土的沉积厚度越小。
学生观察视频课件。
由黄土组成,土壤疏松。 黄土分布深厚。 地形特点: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学生1:地壳运动引起什么? 实验1:使塑料板变形,观察塑料板上土层的变化。或使用纸板,使纸板断裂,观察纸板上土层的变化。 学生2:风吹的? 实验2:用吹风机吹塑料板上的土层,观察塑料板上土层的变化。 学生3:流水侵蚀是怎样的? 实验3:用喷壶淋水在土层上,观察塑料板上土层的变化。 学生4:黄河含沙量大,就是佐证。
学生1:黄土本身疏松,容易溶解在水中。 实验1:对比黄土和岩石,说明黄土本身疏松,易溶于水,易被侵蚀。 学生2:黄土直立,坡度大,流水的侵蚀力大。 实验2:把土层倾斜和平放,流水侵蚀的力度不同。 学生3: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冲刷力强。 实验3:喷壶水流大和小,分别可看出冲刷力强和弱。 学生4:植被的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 如果是人为砍伐了树木,会加重水土流失。 实验4:草皮和土层在同等的水流情况下,水土流失的情况有明显差异。 |
板书设计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黄土铺就的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