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物质运输的器官》第1课时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心脏是“生命之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血液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地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地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重点内容是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与四个腔分别相通的8条血管以及两组瓣膜和其作用。难点是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2.说出心脏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重点、难点)
3.说出心脏内部结构中,与心脏各个腔相连接的血管名称。
4.通过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学习,认识和区分心脏的四个腔。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爱生命的思想,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 “激趣自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学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使学生学会自学及看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关于心脏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先通过观察羊的心脏实验,大体认识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演示往心脏注水,让学生理解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使学生理解心脏具备这些结构特点,才能够起到物质运输的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同时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哺乳动物的新鲜心脏、解剖刀、镊子、水、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新课预习。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提问:(3分钟) | 1、人体内的血管有哪几种?三种血管的各自有何特点?(请从管壁、官腔、血流速度等方面回答) 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呢? | 对上节课内容复习、归纳,并巩固记忆。 | 复习、归纳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 | 猜猜看:猜谜语 四个小房结构巧,拳头大小似红桃。 日日夜夜泵血忙,时时刻刻咚咚跳。 打一人体器官? 我们同学真聪明,可见心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的为我们运输物质。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还需要动力,其动力来自心脏。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那么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心脏的跳动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这节课学习(板书课题) 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
学生回答:心脏 | 引出课题。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2分钟)
| 请学生把自己的右手放到左胸,认真的体会一下感觉到了什么? 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1.心脏的位置 引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描述心脏的位置。 2.心脏的结构 第15章教师把心脏的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提出问题: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 对照教材图3.3-10认识心脏的结构。 学生观察讨论:心脏有几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厚薄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有什么特点?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心脏实物的结构: 探究活动:观察心脏的结构 每组的解剖盘中有一个猪的心脏,根据实验步骤观察心脏的结构。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的步骤: 第一步: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结合书本上的图辨别心脏的前后、上下、左右。 第二步:亲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 第三步:找出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判断哪些是动脉?(认识主动脉和肺动脉)哪些是静脉?试着用解剖针从各条血管探入,把握各条血管与各腔的连接情况。 第四步:利用漏斗分别向四个腔所连接的血管中注水,观察现象。 第五步: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分别打开左心室、右心室和左心房、右心房,暴露出四个腔。观察四个腔的结构,比较心室和心房壁的厚度。(注意解剖剪和解剖刀的使用)
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操作规范性、安全性。
精选问题探究 各个小组展示交流实验步骤二中记录的,漏斗灌水的情况。 1.把清水从肺静脉注入,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如果把水分别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会怎么样? 3.将下腔静脉扎住,水从上腔静脉注入,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一起总结出: 左心室连主动脉 右心室连肺动脉 左心房连肺静脉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脏的结构,那么心脏跳动一次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一分钟心脏可以跳动多少次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3.3-11 心脏收缩舒张示意图。 讨论: a.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时,心脏的状态是怎样? b.当左右心房收缩时,血液分别流入哪些结构? 左右心室收缩,血液又是分别流入哪些结构? 同学们再用手按在腕部桡动脉位置,数一数在一分钟内你的脉搏(心跳)次数是多少? 心率 (1)提出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吗?怎样测心跳次数。学生体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心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叫心率。心率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心率的正常变动范围:60-100次|分钟 学生从自身感受入手,对心率有一个感性认识。 | 结合图示思考回答: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形状像倒置的梨 ,大致和本人的拳头那么大。
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各个小组分组探究实验: 第一步:取一个新鲜的羊心脏,结合书本上的图辨别心脏的前后、上下左右。 第二步:亲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 第三步:找出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判断哪些是动脉?(认识主动脉和肺动脉)哪些是静脉?(认识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试着用解剖针从各条血管探入,把握各条血管与各腔的连接情况。 第四步:利用漏斗分别向四个腔所连接的血管中注水,观察现象。并记录。 第五步: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分别打开左心室、右心室和左心房、右心房,暴露出四个腔。观察四个腔的结构,比较心室和心房壁的厚度。认识房室瓣、动脉瓣。 (上图:打开右心房、右心室) (上图:解剖针探明血管与腔的连接) (上图:认识房室瓣) 第六步:整体实验材料器具,将使用后的实验材料放入垃圾袋中,清洗试验台
学生总结出对应的实验现象 三、水从肺静脉注入,由主动脉流出 四、水从主动脉和肺动脉注入,都注入不进去。只能从注入口流出。 五、扎住下腔静脉,水从上腔静脉注入,从肺动脉流出。
学生从自身感受入手,对心率有一个感性认识 | 感受自己心脏的跳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获得了感性认识。
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让学生通过初步模仿来完成步骤的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解剖实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体验学习
通过进一步探究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
构建知识 | (一)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 1、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2、左右心室的壁厚薄不同,左心室的壁最厚;右心室较薄。(解释: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脏能产生推动力,使血液不停地流动,左心室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路径远,故室壁较厚。) 3、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 4、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5、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二)引导学生自编口诀 选出总结知识点全面,押韵流畅的口诀展示交流。公布给全班同学,帮助大家背诵记忆 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左心房连上下腔,右心房连肺静脉。 心房心室房室瓣,心室动脉动脉瓣, 控制血液往下走,走向动脉不倒流。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 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识记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口诀的总结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知识点完美串接,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
达标测试 | 1.心脏分为 个腔,上部分两个腔为左右 ,下部两个腔为左右 , 的壁最厚。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 2.心脏 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成年人的心率、正常变化范围一般为 。 3.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4.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 A.心室和心房间 B.心室和动脉间 C.动脉内 D.静脉内 5.如图所示请写出下列各部分名称: 5 、7 、10 、11 4与5之间的结构 ,作用是 。5与7 之间有肌肉壁隔开作用是 。 3.如果把下腔静脉扎上,往上腔静脉注水,水会从 流出来。 | 学生独立完成,正确写出答案。
注意做题速度、空格填写的规范。 | 分层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也要会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第2课时)
心脏
左心房 -----与肺静脉连通
1.四个腔 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2. 瓣膜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第二课时,本课主要学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对于心脏的形态、大小、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掌握,教师可少讲或不讲。心脏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猪的心脏结构,手捏心室壁和心房壁,观察课本上心脏的结构图,很直观使学生认识到心脏的结构,以及新房壁与心室壁的区别,心脏四个腔所连的血管。再引导学生往心脏主要血管注水,体会房室瓣与动脉瓣的作用。这样设计即降低了学习难度,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心脏的跳动过程,心率的正常范围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学生自学。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有整体认识。
本课不足之处:没能设计一个心脏的跳动过程视频,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降低记忆的难度。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共9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仔细阅读课本P50实验,进行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建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