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第1页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第2页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7页。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感悟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2学习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多角度写景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探索大自然的坚强毅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感悟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2学习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多角度写景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醇的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吗它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三、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马丽华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一级作家编审她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  (lénɡ)(xiāo)  (zhòu)  ()(lóng)  (páng)  而至(zhǒng)霹雳( )  (chuāng)  风景(shā)(mǎng)  ()  (qián)(zhòu)  ()  (xuàn)(quán)  腈纶(jīng lún)  (xiào)()  (dài)  蜿蜒(wān yán)(dūn)  (zhě)  ( shuò)(nuó)  (shuāi)  ()          (2)词语释义黧黑形容黑骤然突然忽然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色使人扫兴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徒)恭顺恭敬顺从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考究精美静穆安静而严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懈怠松懈懒惰演绎展现表现(3)词语辨析漫不经心心神恍惚都有心神不定的意思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指的是态度心神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形容的是状态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朗读课文再给课文划分层次最后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交代造访各拉丹冬的缘由,概写壮美景色和探险情况。第二部分(213)叙写探寻各拉丹冬的过程感受和痛苦遭遇展现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第三部分(1415)写静听长江源头的流水之声畅想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流向下游2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答案示例:叙述了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答案示例:的游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山脚——草坝子上——冰丛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蜷卧在冰山脚下,置身冰窟——第二天,进入冰塔林——返回砾石堆。4本文是采用怎样的视角来观察各拉丹冬的冰雪奇观的答案示例:由远及近;由仰视到近察再到俯视。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弄清楚了文章的线索下节课我们便要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宿(   )     马脚(   )(   )   (   )(   )   费苦心(   )(   )   (   )2填空马丽华一级________编审她的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________》《________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________》《走过西藏》等答案示例:1.lù lòu yūn yùn shā shà shěnɡ xǐnɡ 2.作家 终极风景 西藏之旅 灵魂像风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情感三、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1自然段最后一句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1自然段最后一句交代了近年来为长江源头探险而壮烈牺牲的探险者有十多位。这一交代既写出了人类为探寻未知世界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侧面交代了长江源头的环境极端恶劣和地势的极端凶险。22自然段写各拉丹冬的季节和天气状况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交代季节为隆冬将尽,天气恶劣,这为下面摄制组遇到的重重困难埋下伏笔。点拨: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大多有三类:(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33自然段写安托师傅的表现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用安托师傅的前后表现的对比显示出各拉丹冬海拔的高度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这也为作者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4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观赏冰塔林的展现了冰塔林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示例:5自然段从俯视的角度写冰塔林。作者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写出了冰塔林晶莹连绵”“平坦辽阔的特点。作者在展现这一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写人在冰谷里渺小的身影,对比写出了冰塔林的辽阔511自然段是从什么角度写冰塔林的展现了冰塔林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手法答案示例:这一段是从更近处描写冰塔林。描写时,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冰塔、冰柱等的状态比作长发披肩,展现出冰塔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特点。点拨:景物描写的角度常见的有:(1)时空,如季节(春夏秋冬)、时间(早晨、中午、傍晚、夜晚)(2)视角,仰视、平视、俯视;(3)动静,以动衬静;(4)哀乐,如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以哀写哀、以哀写乐;(5)虚实;(6)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6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答案示例: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7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句,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文中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演绎铺陈发挥的意思文中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它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巨人”“骨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刀削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彰显了各拉丹冬景色的壮美。2如何理解第1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答案示例:用壮烈献身的探险者之多,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的环境恶劣,地势凶险。3你是如何理解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这句话的答案示例:驻防指军队驻扎防守,用在此句中是将严寒人格化,说明各拉丹冬的严寒时间之长,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也使行文变得活泼、亲切。4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冰山的精美与高峻。5正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这几句交代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几句答案示例:叙写作者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为下文作者仍然坚持探寻下去作了铺垫。6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垂挂的冰如同流苏的样子,比作披肩的长发,写出了冰塔、冰柱等的美丽无比。7说说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内涵答案示例:作者用细腻的手法写自己静听冰下的流水声。水声潺潺,给人以静穆的感觉,带人进入一个圣灵的世界,让作者和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这水声不断地流淌着,一直穿越千山万壑,不断地流向下游,养育着中华儿女,孕育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所以也会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长江的故事啊!点拨: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联系具体语境,不能将句子从文章中抽离出来,与文章整体脱节,就句论句。二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因此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就要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三要联系文章的背景进行理解。一些文章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写的,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的思想感情等都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时候,要结合背景进行理解体会。四要抓住修辞手法,体会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作者为了达到特别的表达效果,常常会在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因此如果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在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时,不仅要从语法和句式的角度思考和体会,还要根据修辞的规律来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通过该句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五要抓住句子中具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进行理解。通过关键性词语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会用这个词语来表达,然后进一步思考其表达效果和目的。()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本文记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各拉丹冬,展现了它的雄奇、壮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同时展现了人们探寻大自然的坚强毅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运用比喻拟人表达细腻活泼答案示例: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展现了它的雄壮美丽。如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一句,作者将阳光和风比作刻刀,生动形象而又细腻地表达出冰塔林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威力。再如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两句,既将冰川比作巨人,又将太阳人格化,表达生动形象,读来也活泼亲切。2由远及近多角度写景答案示例:作者在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的游览经历,展现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写。如在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时,调动了听觉、视觉的感官,多侧面描写了自己游览各拉丹冬的经历和感受,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而在运用视觉描写时,作者又采用了由远及近的顺序,先从远处砾石堆上俯视各拉丹冬,写出各拉丹冬的整体面貌;再从砾石堆上下来,靠近冰山,以平视的角度来写冰川的概貌;最后再靠近冰川,进入冰塔林,用特写的方式具体写冰塔林的形状,让我们能够全方位认识各拉丹冬。3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妙笔生花答案示例:文章中运用静穆”“晶莹”“熠熠烁烁这些优美鲜活的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拉丹冬的千姿百态,壮观奇景,使文章更加的灵动,给人以无限美感。作者以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语言平实,浅显易懂。()课外拓展对比延伸1学习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示例一:我和作者一样,都深深的为各拉丹冬的奇异壮美景色所折服,更为祖国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骄傲。示例二长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长流不息就是因为有各拉丹冬这些巨大的冰体它们是长江水之源也是长江两岸生命之源示例三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景色壮美人迹罕至生态完好要想使长江中下游水势高涨水质清澈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对长江的保护设施使长江这条母亲河能永葆青春的容颜2学习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之后(2)班开展话说长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几项任务需要你协助完成(1)【搜寻长江诗词】请写出两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撰写环保标语】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请拟一则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展文化活动】请仿照示例了解母亲河——长江为主题列出两项活动示例活动一实地考察长江流域污染状况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示例一:千金易得,一江难求。 示例二:保护水源,爱我家园,造福后代,长江之源。 示例三:保护长江,人人有责。 (3)举办长江诗文朗诵比赛 办一期关于长江的手抄报四、课堂小结各拉丹冬是长江之源它银盔白甲高耸入云简直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它的美丽让我们惊叹震撼赞美同学们如此美丽的自然之景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啊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跳读课文,理顺思路,精读细品,感受景色,体会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