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展开考试内容:沪教版九年级1-4单元 难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a- 40 Fe-56 Cu-6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20·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仪器中能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量筒、试管B.烧杯、试管、蒸发皿
C.烧杯、蒸发皿、集气瓶D.蒸发皿、集气瓶、量筒
【答案】B
【解析】
A.试管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烧杯需垫石棉网也能加热,量筒用来量取液体,不能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试管、蒸发皿均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烧杯需垫石棉网也能加热,故B符合题意;
C.集气瓶只可用来收集气体,不允许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量筒分别用来用来收集气体和量取液体,不能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的用法,属于基础题,熟知常用仪器的用途即可正确作答。
2.(2019·上海九年级课时练习)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纯净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用石油可分馏出汽油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
【答案】A
【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均含有多种物质,均为混合物,A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B正确;
C、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不同,可利用此性质采用分馏的方法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C正确;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物质,D正确。故选A。
3.(2020·上海徐汇区·教院附中九年级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剂
【答案】C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吸附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导电性是物理性质,故A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4.(2020·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九年级期中)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B
【分析】
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的现象。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现象的描述不能出现产物的名称。
5.(2020·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九年级期中)关于化学反应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是氧化反应
B.碳与纯氧发生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每1ml碳和1ml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1ml二氧化碳
D.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是碳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可以表示碳与氧气发生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可以表示每1ml碳和1ml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1ml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可以表示每12g碳和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6.(2019·上海九年级课时练习)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下列有关表中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胃液显酸性B.只有胰液显碱性
C.正常雨水显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宜食用玉米粥
【答案】D
【解析】
A、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胃液和正常雨水的pH都小于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玉米粥的pH为6.9~8.0,可以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正常雨水的pH小于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D、玉米粥接近中性,也可以偏碱性,可以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食玉米粥,符合题意;故选D。
7.(2017·上海宜昌市·中考模拟)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C
【解析】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而灭火,A正确;
B.扑灭森林火灾的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以防止火势的蔓延,B正确;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
D.遇到火灾时,有害气体弥漫在上方,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任一条件可灭火。
8.(2020·青浦区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物质含有原子数最多的是( )
A.18g水
B.3.011023个氧分子
C.22g二氧化碳
D.0.1ml五氧化二磷
【答案】A
【解析】
A、18g水,即水的物质的量==1m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l×3=3 ml;
B、3.011023个氧分子,即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2=1ml;
C、22g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0.5m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3=1.5 ml;
D、0.1ml五氧化二磷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l×7=0.7 ml;
故选:A。
9.(2020·上海市民办新竹园中学九年级月考)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都属于有机物
B.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C.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A.丙是二氧化碳,虽然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组成与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习惯上还是将其看作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B.丁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甲是CH2O,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6:1:8,选项说法错误;
D.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CH2O)和乙(O2)的分子数之比为1: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2017·上海浦东新区·九年级月考)下列现象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的是
A.水在常温下呈液态
B.在加热条件下水变成气体
C.电解水可以得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D.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答案】C
【解析】
A、只是说出了水在常温下的状态,与水的组成元素没有关系,故A错;B、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存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与水的组成元素没有关系,故B错;C、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电解水生成了氧气,由于电解水发生的是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到水中只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问题,与水的元素组成没有关系,故D错。故选C。
点睛: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11.(2020·上海九年级课时练习)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C.步骤Ⅲ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故选C。
12.(2019·上海嘉定区·九年级期中)丙烯酸(C3H4O2)可用于制取“尿不湿”,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3H4O2是混合物
B.—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其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1
D.丙烯酸的式量为7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纯净物组成固定,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混合物组成不固定没有化学式,所以C3H4O2是化合物;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同元素物质量的比等于原子个数之比,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相对分子质量(式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丙烯酸的式量为3×12+4+2×16=72
考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意义与计算
13.(2020·上海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
C.过滤D.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点睛:掌握粗盐提纯的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14.(2019·上海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一组是( )
A.乙醇汽油、生铁B.冰水混合物、铁锈
C.石灰石、干冰D.生理盐水、水银
【答案】D
【解析】
A、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错;
B、冰水混合物是水,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错;
C、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化合物,故错;
D、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属于单质,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15.(2020·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九年级三模)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元素的存在状态为化合态
【答案】C
【解析】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中分子能够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相同。故B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前的分子数是3,而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故C不正确;
D、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同种分子,属于化合物。所以生成物中元素的存在状态为化合态,故D正确。故选C。
16.(2020·上海普陀区·九年级一模)某温度下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若将该溶液恒温蒸发掉 20g 水,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若在原溶液中加入 6g 硝酸钾,充分搅拌后,仍有 2g 不溶解。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20g/100g 水B.15g/100g 水
C.10g/100g 水D.5g/100g 水
【答案】A
【分析】
本题关于溶解度的求解,本题难度较大,简单看蒸发20g水是多余的,再加4g硝酸钾是能饱和,说明这4g溶解在20g水中,就可求出溶解度。
【解析】
蒸发掉20g水就是饱和溶液:某温度下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就是饱和溶液+20g水。若继续加入6g硝酸钾有2g不溶解溶解,这说明有4g恰好溶解,也就是说4克硝酸钾加入20g水中达饱和 ,那也理解为2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达饱和,那说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100g 水,故选A。
【点睛】
本题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蒸发溶剂和添加溶质操作都可以使得
溶液饱和,同时根据溶剂和溶质量求出溶解度。
17.(2020·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二模)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
B.实验室制取氢气:Cu+H2SO4=CuSO+H2↑
C.实验室制取CO2:CaCO3+H2SO4=CaSO4+H2O+CO2↑
D.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2CO+O22CO2
【答案】A
【解析】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正常的雨水略显酸性,该化学方程式书写也完全正确,故A正确;
B、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错误;
C、该反应因生成CaSO4微溶于水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反应自动停止,故C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错误。
故选A。
18.(2015·上海徐汇区·中考模拟)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解释正确;
B、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解释正确;
C、焦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解释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有色素,所以制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解释正确;
故选:C。
19.(2020·上海虹口区·九年级一模)对下图启普发生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反应平稳进行
B.图甲中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
C.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一定会分离
D.可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
【答案】B
【分析】
启普发生器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不正确;
B、图甲中固体和液体分离,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故B正确;
C、图乙中固体和液体未分离,充分接触反应,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不会分离,故C不正确;
D、启普发生器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能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启普发生器不能进行加热,也不能用于强烈的放热反应和剧烈放出气体的反应,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的反应。
20.(2020·上海松江区·九年级二模)恒温蒸发某物质的溶液,现象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都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①<②<③<④
C.溶质的质量:①=②>③>④
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答案】C
【解析】
A、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二次蒸发水,析出晶体,则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而甲溶液一定不饱和,选项错误;
B、①②中溶质、溶剂的量都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③④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但比①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①=②<③=④,选项错误;
C、①②中固体都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相等,③④中有固体剩余,且④比③固体多,溶质的质量:①=②>③>④,选项正确;
D、实验中溶液的温度没有改变,不能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
故选C。
21.(2020·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九年级三模)下列有关“摩尔”和“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的式量
B.“摩尔质量”表示的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克
C.“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1摩尔氢气的质量是2克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构成微粒
【答案】D
【解析】
A、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单位是“g/ml”,故选项说法错误;
B、“摩尔质量”是表示单位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l,故选项说法错误
C、“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故选项说法错误;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2020·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九年级三模)CaSiO3是高炉炼铁的炉渣成分,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5B.+4C.+2D.+1
【答案】B
【解析】
设Si元素的化合价为x,Ca为+2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有:(+2)+x+(-2)×3=0,解得x=+4,故选B。
23.(2018·上海)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不变,故选:B。
24.(2020·上海杨浦区·九年级二模)利用太阳光能人工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丁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水属于无机物,甲烷属于有机物,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2018·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一模)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
A. 二氧化锰放入双氧水中
B. 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
C. 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
D. CO通过灼热的CuO
【答案】C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在分解前,溶液中本身就有水,所以水的质量不能从零开始,故A错误;
B、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在燃烧过程中,集气瓶的体积不变,所以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不变,只是瓶内的压强变了,故B错误;
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开始是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而不是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所以开始溶液质量不增加,等到水过量后才开始溶解,溶液质量一直增加,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开始需要通入一氧化碳将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出,不一定需要通入0.05ml的一氧化碳,才开始加热反应,涂油的一氧化碳可能大于0.05ml,可能小于0.05ml,故D错误。
故选C。
26.(2020·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一模)具有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装置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
A、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7.(2020·上海崇明区·九年级二模)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a试管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B.刚开始预热,b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答案】D
【解析】
A.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中观察到a试管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选项正确;
B. 刚开始预热,b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时排出的是装置内原有的空气,不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C. 碳在反应中得氧成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选项正确;
D.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如操作顺序颠倒,易导致水倒流使试管,使试管炸裂,选项错误。
故选D。
28.(2020·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一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的是氧化铜,而碳不能,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碳不能,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9.(2019·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 N
C.气体 M、N 的质量比为 1:2
D.检验 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解析】
A、通电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气体产生速率负极快,正极慢,故选项错误;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选项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为氢气,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正极为氧气,由图示可知应是N,气体M、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30.(2017·上海崇明区·九年级一模)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答案】D
【解析】
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剩余固体越多,表明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选项A错误;
B、t1℃时,剩余固体都是10g,说明溶解了20g,因为水的质量是50g,所以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选项B错误;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固体减少5g,应该是溶解了5g,选项C错误;
D、c中剩余固体最少,a中次之,b中剩余固体最多,所以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选项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题每题3分,第33题4分,共10分)
31.(2018·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含义
① 2个氦原子___________; 2摩尔H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② 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_。
③ 生石灰可以作为“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清凉油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C10H10O),它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________,73克薄荷脑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l,1ml薄荷脑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氢原子。
⑤ 2017年5月18日我国。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还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甲烷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下图A和B是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e 2ml氢原子(2摩尔氢原子) N2 CO CaO + H2O=Ca(OH)2 3 146 g/ml 0.5 6.02×1024 可燃 CH4+ 2O2 CO2+2H2O 1:3
【分析】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系数之比)。
【解析】
① 2个氦原子的化学式为2He; 2摩尔H的意义表示为2ml氢原子(2摩尔氢原子)。
② 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③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④薄荷脑化学式为C10H10O,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由3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146 g/ml,73克薄荷脑的物质的量是,1ml薄荷脑分子中含有6.02×1024个氢原子。
⑤甲烷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可燃性。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2O2 CO2+2H2O。
⑥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点睛】
32.(2020·上海静安区·九年级二模)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和节约。
①A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
②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从宏观上观察:如图B所示,试管甲和乙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③在如图C的空白处画出反应的微观过程_____。
【答案】过滤 2:1 2H2O2H2+O2 分解反应 CD
【解析】
①由图可知,小卵石和石英砂之间有不同大小的间隔,可以阻隔不同大小的杂质颗粒,原理类似于过滤,因此,A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故填写:过滤;
②由图可知,试管甲中产生的气体比试管乙中产生气体多,且体积比大约为2:1,故填写:2:1;
水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写:2H2O2H2+O2;
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分解反应,故填写:分解反应;
从宏观组成来说: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构成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因此,正确的说法是CD,故填写:CD;
③由图可知,2个水分子,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子发生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或新物质可知,2个水分子发生破裂,形成4H、2O,每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组成一个氧分子,因此,反应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故填写:。
33.(2020·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九年级三模)如下图一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若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甲,则采用____方法。
②某同学在t1℃时开始进行如图二实验, 在烧杯A、B、C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编号),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填编号);
③烧杯C中再加入1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g。
【答案】降温结晶 B C 140
【解析】
①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若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甲,则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②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故该温度下,将15g甲加到100g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再加15g甲,只能溶解5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升温到t2℃,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故升温后,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填:B;
③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这时烧杯C中再加入15g甲后,充分搅拌,这时烧杯中甲的质量是45g,但是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甲,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40g=140g。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题每题3分,第36题4分,共10分)
34.(2016·上海松江区·九年级三模)下面是几种实验仪器.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
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填编号).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取用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F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m”或“n”)端通入.
【答案】试管 DE A 2KClO32KCl+3O2↑ bac m
【解析】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DE,取用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仪器是药匙,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DE;A;2KClO3 2KCl+3O2↑;
(3)F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若用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bac;m;
35.(2020·上海浦东新区·九年级三模)用氢气、木炭粉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上述实验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A中试管敞口,C中玻璃管密闭的原因是_______。
③B、C中都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若B、C中等质量的氧化铜均完全反应,则石灰水(足量)中产生的沉淀质量是B_______C(选填“>”、“<”或“=”)。
【答案】黑色粉末变红色 一氧化碳有毒,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
【分析】
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解析】
①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上述实验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氧化碳有毒,氢气无毒,故A中试管敞口,C中玻璃管密闭的原因是一氧化碳有毒,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③B、C中都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B、C中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则B、C中等质量的氧化铜均完全反应,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较多,故石灰水(足量)中产生的沉淀质量是B
①装置图中仪器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Ⅱ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选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开始加热后,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 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d 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放置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可以用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若用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___进。(选“k1”或“k2”)。
⑤实验室一般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B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长颈漏斗 A 2KClO3 2KCl+3O2↑ 催化 bc B或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k2 2H2O22H2O+O2↑ 稀释溶液 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实验室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的综合应用
【解析】
(1)锥形瓶
(2)长颈漏斗
(3)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择装置A
(4)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原理:2KClO3 2KCl+3O2↑
(5)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6)a开始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d 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上放在试验台上。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以选择装置B或C
(8)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10)用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短管进,长管出”k2进气
(11)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2H2O+O2↑
(12)稀释过氧化氢溶液
(13)将长颈漏斗换成可控的分液漏斗
【点睛】
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注意事项:1反应物的状态2反应条件3气体密度4气体水溶性
物质
胰液
胃液
正常雨水
玉米粥
pH
7.8~8.0
0.9~1.5
≈5.6
6.9~8.0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
x轴表示的含义
y轴表示的含义
A
将MnO2放入双氧水中
时间(s)
溶液中水的质量(g)
B
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时间(s)
瓶内气体的体积(mL)
C
向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
水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D
CO与CuO反应
通入CO的物质的量(ml)
CuO的物质的量(ml)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 CO2 和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 CuO 和 C
通入 CO,并加热
D
除去 CuO 中的少量 C
通入 CO,并加热
期末测试卷01-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挑战满分冲刺卷(上海沪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卷01-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挑战满分冲刺卷(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期末测试卷01原卷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挑战满分冲刺卷上海沪教版doc、期末测试卷01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挑战满分冲刺卷上海沪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02(沪教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02(沪教版)(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78,6g=32,4 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