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人教版)(解析版)
展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Mg-24 Al-27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D.取泥制坯
【答案】A
【解析】
A、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淘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液氧
C.碳酸饮料D.加热高锰酸钾后残留固体
【答案】B
【解析】
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液氧是由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碳酸饮料中含有水、碳酸、其它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加热高锰酸钾后残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D错。
选B。
3.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B.+5C.+6D.+7
【答案】C
【解析】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选C。
5.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溶有较多氯化钠的水称为硬水
C. 蒸馏不是自来水生产的必要过程
D. 水通电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C
【解析】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A错误;
B、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故B错误;
C、自来水净水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絮凝剂、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投药消毒除去细菌、微生物,不需要进行蒸馏操作,故C正确;
D、水通电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7.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2.5 g氯化钠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量B. 用100 mL量筒量取47.5 mL的水
C. 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保存在广口瓶中D. 将称量的氯化钠和水依次加入烧杯中溶解
【答案】D
【解析】
A、不能将2.5克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取量筒时,应遵循偏大接近的规则,应使用50mL的量筒量取47.5mL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2.5克,并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B.过量二氧化碳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D.一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石墨质软,故A错误;
B、过量二氧化碳可加剧温室效应,不能形成酸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着的木条能点燃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9.用如图装置,制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资料:①HCOOH(甲酸)= H2O+CO↑②CuO+COeq \\ac(\s\up6(△),\(==,===))Cu+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②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固体变红
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
【答案】B
【解析】
A、反应①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反应②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均为-2价,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氧化铜变为铜,故a处黑色固体变红,正确。
D、气球的作用是尾气处理,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铜(铜锌合金)的硬度小于铜的硬度
B. 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不可能完全溶解
C. 铝是活泼金属,所以铝制品容易被锈蚀
D. 武德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答案】B
【解析】
A、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高,故说法错误;
B、把少量的生铁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但不可完全溶解,碳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说法正确;
C、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铝制品的抗腐蚀性强,故说法错误;
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解析】
A、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选D。
1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
【答案】D
【解析】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盐、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通常是指元素。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C.2H:2个氢元素
D.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答案】A
【解析】
A、Mg2+中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
B、应该是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
C、应该是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C.X不可能是氧化物
D.物质X含4种元素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把未参加反应的分子删除掉,反应微观过程图可得:
A、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 3:l,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物质X的微观构成可知,X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则物质X含2种元素,若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物质X的微观构成可知,X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则物质X含2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20℃时,等质量的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答案】D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20℃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正确;
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D。
16.小金对CO还原CuO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eq \\ac(\s\up5(一定条件),\s\d0(========))H2O+CO↑,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优势之一,所需的CO可现制现用
B.气球能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保证实验成功,实验一开始就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D.此实验B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中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解析】
A.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胶头滴管加入甲酸的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可现制现用,故正确;
B.气球在装置的后面,能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
C.为保证实验成功,应先将HCOOH加入热浓硫酸中,使产生的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错误;
D.此实验B中,一氧化碳在加热时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在C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在B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中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故选C。
17.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的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它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5
C.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它含有 1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
C、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18.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每消耗14g甲,可生成22g丙
【答案】C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eq \\ac(\s\up6(催化剂),\(=====,======),\s\d6(120℃))CO2+H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故正确;
B.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不能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甲与丙的质量比是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14g甲,可生成22g丙,故正确。
故选C。
1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b可能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答案】D
【解析】
A、x=40+40+10+32﹣12﹣10=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a、d质量减小,是反应物,b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b是由a、d反应生成的,因此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0.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4g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6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C.滤出的固体中可能有铁无铜
D.滤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铜和镁
【答案】A
【解析】假设2.4g的镁完全与硝酸铜反应则
Mg+Cu(NO3)2═Fe(NO3)2+Cu
24 64
2.4g 6.4g
由于6.4g>6g,说明了镁先将溶液中硝酸铜反应完后又与硝酸亚铁发生了反应。
A、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故A正确。
B、通过上述计算,不能确定滤液中是否含有硝酸亚铁,故B错误;
C、通过上述计算,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和铜,故C错误;
D、通过上述计算,滤出的固体中有铁和铜,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21. (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_性。
(2)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导电 (2)碘 (2)金刚石 (4)增大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1)用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起溶解作用的物质是溶剂,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3)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4)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确保煤能完全燃烧,充分利用能源。
22. (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氢离子_____;
(2)氧分子_____;
(3)水中氧元素显﹣2价:_____;
(4)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
【答案】 (1). H+ (2). O2 (3). H2 (4). Cl﹣。
【解析】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氢离子可表示为H+,故填H+;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氧分子可表示为O2,故填O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水中氧元素显﹣2价,故填为:H2。
(4)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填Cl-。
23. (5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一种是硝酸钾)。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2)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
(3)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_____物质(填“甲”或“乙”)。
(4)图2“操作X”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加适量硝酸钾 B 蒸发适量水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5)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____。
【答案】(1) > (2)80g (3)甲 (4) C (5)在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解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 t1℃时,溶解度:甲>乙;
(2)由图中可以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
(3)由图2可以看出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60g,再结合图1可以看出t2℃时只有甲的溶解度大于60g,故可判断出甲是硝酸钾;
图2由步骤②到步骤③,恰好饱和且溶液质量不变,则不能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溶剂,再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故操作X可能是降低温度,故选C;
(5)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在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24.(11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金属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的存在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而金、铂却能以单质形态存在,这是因为________。
②常见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这两种矿石的主要成分含铁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
③日常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有________(写一种)。
(2)认识金属的性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进行图中甲实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图中只有乙实验没有明显现象,由此得出铜、铁、镍(Ni)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关系,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写出图中丙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金属钨(W)可由氢气和三氧化钨(WO3)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金属的用途使用下列金属制品时,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烤制食物时用的铝箔 B.铜导线 C.黄金首饰
【答案】
(1)①铝;金、铂化学性质稳定;②Fe3O4;③保持洁净干燥;
(2)①3Fe+2O2eq \\ac(\s\up7(点燃),\(===,====))Fe3O4;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②Ni、Fe、Cu;
③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3)WO3+3H2eq \\ac(\s\up7(高温),\(===,====))W+3H2O
(4)A
【解析】
(1)①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金、铂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
②Fe2O3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2:3,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3:4,原子个数比值最高的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也就是最高的,故答案为:Fe3O4。
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因此隔绝氧气或水可防止生锈,日常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有 保持洁净干燥;
(2)①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eq \\ac(\s\up7(点燃),\(===,====))Fe3O4,实验中,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从而炸裂集气瓶;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镍能置换出铁,说明镍比铁活泼,而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故填:Ni、Fe、Cu;
③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三氧化钨与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钨和水,化学方程式为:WO3+3H2eq \\ac(\s\up7(高温),\(===,====))W+3H2O;
(4)A.烤制食物时用的铝箔,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B.铜导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C.黄金首饰利用了金具有黄色的金属光泽,显示高贵。故填:A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10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②小丽欲使用图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生锈条件:铁与空气中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锈原理:将铁制品隔绝________。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____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①2KMnO4eq \(===,\s\up6(△))K2MnO4+MnO2+O2↑;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②b;③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水和氧气;水和氧气;
(3)黑;Fe2O3+3COeq \\ac(\s\up7(高温),\(===,====))2Fe+3CO2。
【解析】(1)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eq \(===,\s\up6(△))K2MnO4+MnO2+O2↑;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所以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②氧气不易溶于水,小丽欲使用图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③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铁生铁是铁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锈原理:将铁制品隔绝空气和水;(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eq \\ac(\s\up7(高温),\(===,====))2Fe+3CO2。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6. 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是由H、C、O、A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F、G、H、I均属于单质,B、D、E属于氧化物;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D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5∶2;G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G→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G→H和I→H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
(1)C2H5OH CaO
(2)CO2+ Ca(OH)2=CaCO3↓+H2O
(3)2Al+6HCl=2AlCl3+3H2↑或2Al+3H2SO4=Al2(SO4)3+3H2↑
(4)置换反应
【解析】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推测A是乙醇;D属于氧化物,且D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5∶2,推测D是氧化钙;G属于单质,且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推测G是铝;乙醇能生成B、E两种氧化物,则可能是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是氧化钙,能生成C,则C可能是氢氧化钙;B和C能反应,则B是二氧化碳,E是水;E能生成F和I两种单质,且F能和铝反应,则可能是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F是氧气,I是氢气;H是单质,且氢气和铝能生成H,推测H是铜。验证可知推理正确。
(1)A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D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2)B是二氧化碳,C是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G是铝,I是氢气,G→I可能是铝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如果铝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如果铝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4)铝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都属于置换反应。
五、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7.(11分)小豆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后,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气体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猜想假设】猜想一:________;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设计】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1)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2)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D中红色粉末变成________色。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猜想________成立。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反思交流】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_______影响实验结果。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请你说出一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________。
【答案】CO2、H2O;黑;三;;Fe2O3+3COeq \\ac(\s\up7(高温),\(===,====))2Fe+3CO2;检验二氧化碳;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提供充足的空气
【解析】【猜想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水,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推断猜想三成立。三氧化二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eq \\ac(\s\up7(高温),\(===,====))2Fe+3CO2;
【反思交流】
(1)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请你说出一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可以提供充足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8. 铜锌合金又叫黄铜,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 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2;
(2)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90.2g﹣290.0g=0.2g
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652=x0.2g
x=6.5g
Cu%=6.5g20g×100%=3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29.(6分)将3.0 g的丙醇(C3H8O)和6.4 g氧气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生成3.6 g的水、4.4 g的二氧化碳和x g的M。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x的值为_____________。
(2)氧气和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CO(2分) 1.4(2分)
(2)4∶1(2分)
【解析】
(1)丙醇燃烧,氢元素转化成水,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则M为C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的质量相等,故3.0 g+6.4 g=3.6 g+4.4 g+x g,则x=1.4。
(2)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等于氧气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的最简整数比,即等于(6.4 g/32)∶(1.4 g/28)=4∶1。另外根据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可以求出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上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011023个氧分子,1ml五氧化二磷,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下列实验方案及操作中,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鲁教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鲁教版)(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0%、硅26,02×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