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产生问题的过程。
3.意识到对问题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2.难点: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化石图片或化石实物(有条件的话),紫砂泥或黏土(可用橡皮泥代替),贝壳、骨头或树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化石,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认识什么是化石
1.提问:教材上的图片是什么化石。
2.学生交流,并说出推断依据。
3.出示一块真的化石,让学生亲手摸一摸,看一看。
4.小结: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三、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
1.谈话:化石这么神奇,请大家猜猜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2.学生猜测。
3.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
4.提问: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四、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1.教师演示印迹化石模型制作方法。
2.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回答。
4.学生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教师适时指导。
5.各组展示最好的作品,交流感受。
6.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已经学习了地球内部构造,谁来说说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谈话:在地壳中,岩石可以根据年代分为一层一层的,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的文字。可是要读懂这些文字,就没那么容易了。人们由化石产生的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
二、了解科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困惑
1.谈话:下面是科学家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多媒体演示。)
(1)出示一些已灭绝的物种的图片。科学家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困惑一:为什么这些生物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2)出示大熊猫、银杏等图片。科学家发现,现在有些生物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3)出示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演变过程。生物学家发现,不同地层中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困惑三: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
2.谈话:人们对于化石还有许多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科学家,请各组选择教材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作出合理的解释。
3.各组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在研究前先了解一下各组选择的问题,进行协调,使每个问题都有小组进行研究。必要时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4.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汇报过程中,由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疑惑。
5.填写活动记录上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
6.教师介绍一些“活化石”,学生上网查找其他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完成记录表。
7.学生交流。
三、选择一个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合理解释
1.谈话: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很多解释,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有些被证明是错误的。
2.要求学生阅读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解释,并讨论:你倾向于选择哪种解释?为什么?
3.学生阅读讨论、交流。
4.小结。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资料。
【教学反思】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教师充分利用了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动手操作中有合作交流,在交流讨论中达成认识。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施展,也学会了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中尊重了教材、尊重了学生,探索的过程采用了由浅入深、先扶后放的策略,学生们在探索、观察、交流、汇报等环节都充满激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习题竞赛,查缺补漏,方法提升,思维训练,知识运用,难点突破,总结归纳,分享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共2页。
科学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