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展开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消失了的恐龙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收集了解关于恐龙的文字、图片、模型,视频。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
【教学课题】消失了的恐龙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1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生物与环境”中的“进化”这一内容体系。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对恐龙消失的话题进行交流、推理和解释。
本课是按照“交流恐龙资料——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和作用——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编写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VR和PAD交流对恐龙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小组合作深入探究,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结合亲手手发掘恐龙化石,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及还原过程;第三部分是让学生研究恐龙化石的模型,根据恐龙化石展开合理的推测与想象,亲手发掘体验恐龙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恐龙奥秘的持久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3)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过程和方法:
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课中自学、交流收获---观看课件、合理推测---拓展演练、深化认识
学习利用框图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利用沙盘模型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体验到科学家工作的艰辛。
4、 技术与工程
能挖掘恐龙化石,根据不同形态,判别像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利用恐龙模型设计制作沙盘
【行为与创新】通过pad 互动交流、会查阅网络、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通过建模制作能自己制作恐龙沙盘。
【教学重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
【学情分析】
以恐龙为主题的是科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喜欢的一个内容。事实上,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已经对此有了较多感性的认识,他们对恐龙的种类如数家珍,知道的恐龙名称甚至比老师还多。因此,如果本课的教学仍然局限于对恐龙知识的一般了解,则必然是看上去学生发言热烈,只是杂乱无序的知识罗列。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本人认为在本课的现代技术支撑教学设计时,应当比较充分地考虑学生原有的对恐龙的认识,从学生对恐龙的原有认知出发,将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对恐龙未知的领域且依然适合学生认知的仍可以理解的那方面。只有那些对于学生是未知的东西,才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正是应当在学生的“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在“知”与“未知”之间设置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是真正的体现教为了学生的学,真正体现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前自学释疑法 教师讲解 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学习 分层教学 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VR技术支持、店对对点pad教室,课件;恐龙模型
学生准备: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视频资料和恐龙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 设 情 景 , 导 入 新 课 | 用VR视频课件播放一段视频《恐龙纪录片》,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恐龙生存的时代。一同感受史前动物恐龙的生活情景。
| VR视频以其声像效果,能营造一个逼真的场景,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引发学生的内心的震动,使其进入一个积极思考的境地 |
自 主 合 作 , 探 究 新 知 | 一、自学自悟,互学相长 1、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世界上从未有人看到过恐龙,为何能拍摄得如此真实?仅仅是一种丰富的想像吗?有没有科学的合理的依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恐龙。 出示课题《消失了的恐龙》 2、课前大家已自学了不少关于恐龙的知识,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好的信息。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整理资料?整理哪些内容资料?(课前有所指导) 希望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 整理方式:A视频分析B网络收集整理C文字书籍D图片资料E拼装模型资料F思维导图G框图H手抄报 汇报内容:A恐龙的种类 B恐龙的食性 C恐龙的生存的年代与环境 D恐龙特性 E恐龙的生活习性等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做简要汇报,师评价教师讲解复习框图或思维导图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果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到网络上进一步查询。谁能给同学们推荐好的网站和了解方式? 中华恐龙馆、中国科普博览-恐龙博物馆、古生物恐龙馆参观等方式进一步了解。 http://baike.baidu.com/view/3232.htm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作用) 1、提问:恐龙已经消失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恐龙这么多知识的? (学生很可能说出答案:恐龙化石)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恐龙化石,请各组同学们模拟科学家发掘化石的过程,亲自发掘恐龙,并依据恐龙死亡的状态,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 2、追问:关于恐龙化石,你们又知道哪些信息?请各小组同学先研讨发掘化石的方法,和步骤;再结合化石的相关资料,了解分析恐龙消失的原因。 3、发掘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注意事项 各个小组同学通过研讨化石的发掘、包装及运输过程, 并动手实践发掘恐龙。
三、深入探究,展示交流:(根据恐龙化石展开合理的想象与推测,分析其死因) 1、课件出示:根据恐龙化石图片展开合理的推测和想象 希望各个小组按照不同方式汇报: 学生汇报:希望学生做出以下不同hui包 第一组: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得知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 )年被发现的。 (2)通过恐龙化石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具具完整的恐龙骨架是经过( )---( )---( )---( )等步骤还原出来的。 本小组挖掘出了梁龙,根据梁龙的身体形态特征,我们发现他死亡的时候形态安详,所以我们推断他是自然死亡。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到恐龙消失的原因还有可能石小行星撞击地球。 第二组:通过挖掘恐龙,分析该恐龙头部有角,硬质、身体庞大,牙齿锋利、头大呈三角形,故推断为三角龙,分析推断恐龙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第三组—第六组分别发掘、分析、推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并根据发掘的恐龙状态,合理推断出其死亡的原因。 (此处教师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学生的推断合理,允许不同的想法存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批判精神和思辨思想的存在。) 谈话:大家的推测与想象真了不起,都快赶上真正的科学家了。
四、活动检验,复原恐龙 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找出与它们对应的化石和模型吗?你也来制作恐龙世界沙盘吧。 利用pad 和骨骼模型与实物模型汇报展示。 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及模型,出示图片、化石和恐龙模型三位一体相对应,并作出合理解释。
实物模型,一一对应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2、但消失的恐龙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还有很多很多。课件视频:恐龙灭绝带给我们人类的思考。 http://v.ku6.com/show/YvToEEq_RAyDWGSD.html 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恐龙于2亿3千万年到6500万年前雄霸地球,但无论它们怎样凶霸,最终还是突然消失了,今天,我们人类取代了恐龙,成为地球霸主。回望历史,不管恐龙是何种原因灭绝,当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环境不再适应恐龙的生存,对照我们人类今天的所作所为和所处的环境,你会想到些什么?希望课后能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科普小作文。 学生说出适者生存,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春天是踏青的季节,同学们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带自己去参观离我们最近的古生物博物馆系统了解恐龙的化石,也可以去恐龙园的官方网站先浏览一遍:http://www.cnkly.com/ | 学生课前自学自悟,以使他们自学的更有动力,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式、内容多样化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不由自主地去自学的习惯。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初步解疑前对文字、书籍、恐龙图片、模型、思维导图、框图的观察,对影片的观赏,他们头脑中对这些“恐龙”的相关知识已经初步系统的了解,也有了疑问,这时组织学生就恐龙化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既反映出了学生的疑问,同时也引发出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的理性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小组自主发掘恐龙化石,复原恐龙,并依据其死亡的状态,合理解释分析深入探究其消逝秘密的任务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了解是源于科学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是源于对化石的研究,为下一课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体会到科学家工作的辛劳与艰辛,受到情感上的震撼。
通过亲自动手挖掘、分析、猜测、想象、合理解释和推断的建模的过程,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符合新课标科学技术与工程部分对学生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灭绝动物给人类思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护生物,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通过视频和提问讲述将同学们的探究延展到课外、课后、启发倡导学生做进一步研究。 |
激 发 探 索 , 拓 展 延 伸 | 虽然这节课我们的探索结束了,但是我们探索的脚步却没有停下,关于恐龙的知识,是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有了今天的课堂学习基础,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探讨!也欢迎同学们和老师继续交流! |
|
【教学特色】
本课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利用模型亲自动手建模及小组合作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采用课前自学释疑法 ,课中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学习,分享交流。本课的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样,学习手段灵活,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这节课。他们对恐龙的种类如数家珍,知道的恐龙名称甚至比老师还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将零散的知识建构成系统体系。
一、 现代化多媒体资源,让学习质量倍增。
VR视频导入,点对点pad应用以其声像效果,营造一个逼真的场景,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引用恐龙的视频立刻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内心的震动,使其进入一个积极思考的境地。
二、 化石、图形与建模多维统一,建构多元释意概念。
对于一种早已灭绝的动物,人类对恐龙的研究,是通过亲自挖掘化石,并根据其死亡状态,合理解释分析死亡原因,重建其生活场景,这一亲自动手复原的方式来研究来推测的。通过观察、动手、分析、再动手、对比复原、合理猜测解释的过程先研讨化石挖掘步骤方法,再亲自挖掘,通过观察来推测恐龙的体型、重量、大小、习性、繁殖方式等根据其死亡状态分析死亡的原因。这主要是让学生模拟地“经历”考古学家的考古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推断能力和想像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课堂表现形式丰富,教学策略灵活。
本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学习内容多样化,不拘一格,知识容量丰富,交流汇报方法灵活,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导图、动手建模等多种方式学习,整个课堂情趣盎然。
教师采用先后使用自学释疑法 ,课中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灵活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自主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整个课堂完全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释疑、自主建模,教师只是适当的点拨引导。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关于恐龙的知识,是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在课堂上,只能是引一引,奠一个基础,激一激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授之于鱼更授之于渔,这样才能达到举一隅反三隅的效果,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信息的海洋”。有了课堂教学的基础,再把学生的视角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这样,作为延伸拓展的网站资源有了根基、依托,才能真正使网站资源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撑背景,满足学生不同的恐龙研究需要。
主要流程
1、 VR视频,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2、 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汇报对恐龙的了解
分组汇报:
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
图片复原
书籍了解
参观博物馆
电影、纪录片
思维导图、框图
化石及实物模型
了解的内容: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食性
恐龙的生存的年代与环境
恐龙形态特性等
3、 深入探究:
了解恐龙消失的方式:批判精神
了解方式:
最主要的方式挖掘化石,复原(科学家工作艰辛)()
图片复原
电影复原
牙齿等方式复原
模型复原
小组汇报交流 :
制作恐龙沙盘,复原恐龙生活场景
恐龙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呢?100种解释。
4、 学以致用,复原建模
任务驱动,图片、化石、模型一体化合理解释建模
5、 进一步探究未解之谜,引发思考
保护动物以免灭绝,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重点,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