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1.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 可能是一种化合物
B. 一定是一种单质
C. 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 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
4. 2012年2月我国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 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6.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B. 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7. 会引起食物中毒的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1 C. +3 D. +5
8. 某地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其中铅、铜、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9.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10. 为了使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每期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 )
A. S B. SO2 C. SO3 D. CO
11. 2018年2月9日,冬奥会在韩国平昌如期举行,俄罗斯运动员受兴奋剂风波影响,诸多名将未能参加。乙基雌烯醇(C20H32O)是禁止运动员服用的兴奋剂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基雌烯醇是混合物
B. 乙基雌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8g
C. 乙基雌烯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0:32:1
D. 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由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2.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若干克,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0
5
5
反应后质量(g)
16
未测
4
0
A. 甲可能是反应物 B. 乙一定是催化剂
C.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D. 该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5
13.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14. 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 ①单质、③氧化物 B.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
C. 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凡是氧化反应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
16. 用所学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原子 ______;
(2)3个氢氧根离子 ______;
(3)2个氧气分子 ______;
(4)标写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与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______。
17. 原子序数为11∼17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结合下图回答:
(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______,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
(2)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
①原子序数为12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③原子序数为13、17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3)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18. 我们学习了很多概念,对于概念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1)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______保持了金属锌的化学性质;
(2)一个氨气分子(NH3)是由______ 和______构成的(填具体的微粒名称);
(3)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它是由______ 和______构成的(填具体的微粒符号)。
19. 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 ②液氧 ③澄清石灰水 ④蒸馏水 ⑤高锰酸钾 ⑥铁粉
其中属于单质的 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 .
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用序号填写)
20. 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明矾→沉淀→过滤→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是 ______ .
(2)加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
(3)如图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其作用是 ______ .
②除缺少一种仪器外,图中还有一处错误是 ______ .
③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④改正错误后,该居民发现过滤速率越来越慢,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写一点即可)
⑤要检验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需用 ______ 来检验.
21. 将一种无色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无现象,再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金属E红热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液体D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______;B ______;C ______;D ______;E ______;F ______。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______。
22. 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
(一)探究物质的性质
用图1所示的方法可检验氢气的纯度,根据该图示可以推测出氢气的性质:
(1)______。
(2)______。
(3)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二)如图2:探究物质的用途
(4)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电解水实验时甲应接电源 ______极;通电后,乙中产生的是 ______。
(5)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______(只写一个)。
(三)实验的改进创新
利用图3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
(6)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______火焰。
(7)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8)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 ______。
(9)推断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
(10)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23. 下列各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 ______
(2)装置A 中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氧气的最佳时间是 ______ .
(5)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______ .
(6)已知在实验室可用稀盐酸(液体)和石灰石(固体)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该反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序号)
24. 某同学加热33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至混合物质量不再减少时得到23.4g固体。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化合物至少两种元素,但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因此不可能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故A错误;
B、一瓶气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B错误;
C、一瓶气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据此分析判断.
在利用元素分析单质和化合物时,首先要分析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不要简单根据元素作出判断.
4.【答案】C
【解析】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原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要根据PM2.5的特点考虑,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本题考查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和PM2.5的特点,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5.【答案】B
【解析】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故说法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仍然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B、分子、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C、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如不能说水分子比铁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D、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可分,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7.【答案】C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答案】B
【解析】解:在蔬菜中,铅、铜、铬等重金属是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这里提到的铅、铜、铬是指元素。
故选:B。
根据蔬菜中铅、铜、铬等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判断.
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元素有化合态和游离态(单质形式)两种存在方式.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定义、元素周期表的有关内容、质量守恒的原因等知识,题目较易。
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判断。
B、依据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即可。
C、根据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进行分析。
D、根据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判断。
【解答】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正确;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故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乙基雌烯醇中只含有乙基雌烯醇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由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甲在反应后质量增加,一定是生成物,故错误。
B、乙反应后的质量=(10+10+5+5)g−(16−4−0)g=10g,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错误。
C、反应时甲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丁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故反应表达式是丙+丁→甲,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D、该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5−4)g:(5−0)g=1:5,故正确。
故选:D。
质量在反应后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小的是生成物,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情况可以判断反应类型及物质的质量比.
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利用相关的考查要求判断分析即可求解.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
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
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而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一种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解:纯净物中按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与化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其中化合物中又可分为含氧化合物等,有图示可以看出①应该是单质②应该是化合物,利用以上的关系解决此题。利用这些信息其中的并列与包含关系可知:③是含氧化合物其包含氧化物,故④是氧化物。
故选:B。
纯净物中按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与化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其中化合物中又可分为含氧化合物等,有图示可以看出①应该是单质②应该是化合物,利用以上的关系解决此题。
此题是对物质分类之间关系的考查,了解其中的并列与包含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关键所在,同时区分各概念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是很重要的解题基础。
15.【答案】C
【解析】解:A、氧化反应强调物质与氧的反应,而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强调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氧化反应强调物质与氧的反应,而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强调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但氧化反应有时也可能是化合反应,铁丝的燃烧即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反应强调物质与氧的反应,而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强调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但氧化反应有时也可能是化合反应,磷的燃烧即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
D、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而氧化反应的特征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无必然的联系,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如磷的燃烧即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氧化反应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3S3OH− 2O2 C+4O2 Al2O3
【解析】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个硫原子表示为3S,故答案为:3S;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故答案为:3OH−;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氧气分子表示为2O2,故答案为:2O2;
(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答案为:C+4O2;
(5)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与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铝,铝元素+3价,氧元素−2价,表示为Al2O3,故答案为:Al2O3。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155Mg2+Cl2AlCl3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解析】解:(1)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所以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15,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填:15;5;
(2)①原子序数为12的是镁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Mg2+;故填:Mg2+;
②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每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填:Cl2;
③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3号元素是铝元素,其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而显+3价,17号元素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显−1价,故氯化镁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故天: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8.【答案】H、O两种元素 Zn或锌原子 1个氮原子 3个氢原子 Na+ Cl−
【解析】解:(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金属锌是由锌原子构成的,锌原子保持锌的化学性质;
(2)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氨气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 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3)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号为Na+ 和Cl−
故答案为:(1)H、O两种元素; Zn或锌原子; (2)1个氮原子; 3个氢原子;(3)Na+;Cl−;
根据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分析;金属和固态非金属以及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明确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是解答本题关键。
19.【答案】②⑥;④⑤;①③;④
【解析】解:液氧和铁粉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蒸馏水和高锰酸钾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填:②⑥;④⑤;①③;④.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20.【答案】过滤;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使之沉降;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破损;滤纸上附着大量的不溶物;肥皂水
【解析】解:(1)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是过滤.
(2)由于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具有吸附性,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使之沉降.
(3)①由图示可知,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②除缺少一种仪器外,图中还有一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③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④改正错误后,该居民发现过滤速率越来越慢,其原因可能是滤纸上附着大量的不溶物等;
⑤要检验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需用肥皂水来检验,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
故答为:(1)过滤;(2)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使之沉降;(3)①引流;②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③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④滤纸上附着大量的不溶物;⑤肥皂水.
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分析净化水时明矾的作用,根据过滤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净水方法,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H2O2 MnO2 O2 H2OFeFe3O4 催化 催化剂
【解析】解:(1)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所以C是氧气,液体A在黑色粉末B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将金属E红热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液体D的集气瓶中,剧烈 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所以D是水,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C是氧气,D是水,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
(1)H2O2;MnO2;O2;H2O;Fe;Fe3O4;
(2)催化;催化剂。
根据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所以C是氧气,液体A在黑色粉末B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将金属E红热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液体D的集气瓶中,剧烈 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所以D是水,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 正 氢气 红磷不足(合理即可)明亮的蓝紫色 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解:(1)图示操作中,试管口向下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2)当试管靠近酒精灯的火焰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或轻微的“噗”的声音,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具有可燃性;
(3)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符号表达式为;故答案为:;
(4)A中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实验时甲中的气体是氧气,应接电源正极;通电后,乙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故答案为:;正;氢气;
(5)B实验(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并读数;故答案为:红磷不足(合理即可);
(6)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答案为:明亮的蓝紫色;
(7)在点燃的条件下,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故答案为:;
(8)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故答案为: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9)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10)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根据图示操作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5)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6)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7)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8)根据实验设计来分析;
(9)根据棉花团的作用来分析;
(10)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氢气的验纯方法、电解水的知识、氧气的化学的性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集气瓶;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A;E;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B
【解析】解:(1)图中②是集气瓶.
(2)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受,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
(5)实验完毕,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6)在常温下,用块状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
故答案为:(1)集气瓶;(2)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3)A;E;2KMnO4.△K2MnO4+MnO2+O2↑;(4)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5)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6)B;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与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给固体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的事项分析;
(6)根据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即可.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完成此类题目时,要熟知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以及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24.【答案】解:(1)生成氧气质量为:33g−23.4g=9.6g;
答:生成了9.6g氧气。
(2)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96
x9.6g
24596=x9.6g
x=24.5g,
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3g−24.5g=8.5g
答: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5g。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氯酸钾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