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选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万马奔腾 B. 花香扑鼻 C. 五四运动 D. 心潮澎湃
2.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晓理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晓理要控制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3. 有关初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100m短跑成绩约为3s B. 正常体温约为37℃
C. 质量约为50g D. 身高约为160dm
4. 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端着托盘送菜品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托盘 B. 地面 C. 菜品 D. 机器人手部
5. 以下测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是( )
A.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B. 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铅块的体积
C.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
D. 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
6. 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调节游码的作用是( )
A. 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B. 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小砝码
C.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 相当于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7. 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凿壁偷光 B. 杯弓蛇影
C. 海市蜃楼 D. 长虹饮涧
8. 新冠疫情期间,晓理通过电脑进行线上学习,下列与线上学习中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晓理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给晓理的
C. 晓理带上耳麦避免外界干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晓理听不到其他同学说话声音,因为同学发出了次声波
9. 如图所示,在《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里,人们看到的一切和镜子中看到一样:爱丽丝钻入镜子,她环顾四周,看到壁炉上的闹钟向她微笑。“哇!这是镜子里面的钟呀?”,请你帮小爱丽丝读出钟表的时间是( )
A. 2:00 B. 4:00 C. 8:00 D. 10:00
10. 近年,森林火灾频发,有调查显示,一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装有水的瓶子。这些装有水的瓶子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三棱镜 D. 凹透镜
11.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如图四个图象能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 在你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 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 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D. 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13. 下列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
B. 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放热
C. 沾衣欲湿杏花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14.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从月球风驰电掣般向地球飞来,速度接近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外天体样本从月球到达地球,它的质量将变小
B. 地外天体样本从月球到达地球,它的质量将变大
C. 嫦娥五号返回速度约为40320km/h
D. 嫦娥五号返回速度约为11.2m/s
15.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1:2 B. 2:1 C. 4:1 D. 8:1
16. 晓理在实验室做实验,如图甲所示,他测得小圆珠的直径为______ cm;如图乙所示,测得某时刻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17. 如图所示是晓理元旦某段时间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晓理此次步行时间是5000s,步长(即每一步的长度)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晓理是______的。
微信
微信运动
名次
步数
2
10000
查看1月1日排行榜
18.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由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而引起的,如果增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 (填“高”或“快”)。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此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蜡烛A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将______。
20. 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约半分钟,观察易拉罐的下端和底部出现了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如图乙所示,戴口罩的晓理发现自己的眼镜“起雾”了,影响视线,眼镜上的“雾”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像。保持蜡烛与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______呈现蜡烛的像。
22. 如图所示,晓理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情景,读数时,他应沿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方向观察液面,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 mL。
23.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如果27L水刚好灌满洞,封实后,当洞里的水全部变成冰,冰的质量为______ kg,冰的体积为______m3。
24. 如图所示,一束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5.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光线。
26. 2019年成都打造了地铁5号线首发列车“大运号”地铁专列。地铁5号线一二期拥有成都地铁有史以来最长线路、最长列车和最大载客量,是营造“喜迎大运会、享受运动美”的最佳平台。5号线一二期全长49km,北起新都区,南至天府新区,中间跨越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最大载客量可达3456人,最高运行速度80km/h。求:
(1)“大运号”从最北新都区华桂路站至最南天府新区回龙站全线运行时长约90min,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若“大运号”以最高运行速度匀速运行1.5min则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27. 兴隆湖建筑工地需要一些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0kg,再用相同的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28.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能绕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在纸板上标有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的大小。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29. 学习密度知识后,晓理想测量如图甲所示的净含量为250mL蒙牛纯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发现游码未归零时天平已平衡。此时,晓理先将游码归零,再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好天平,将整盒牛奶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或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晓理用吸管喝完牛奶,再用天平测出包装盒的质量为23g,则纯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
(3)经过分析发现,此方法测出的蒙牛纯牛奶密度值偏______。
30. 晓理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秒表。
[收集证据]
(1)实验时,晓理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______,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若降落伞释放瞬间晓理不够专注,迟缓一下后才按下秒表计时,则测得的降落伞降落时间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晓理改进后进行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2)晓理分析数据1和2发现,当降落伞的伞面面积、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______有关。
(3)老师提出针对晓理的猜想与假设,指出表中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你的看法和理由是______。
31.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且在耐压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钛合金材料制备及焊接、声学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潜水器中的人在深海中是用超声波与外界通话
B. 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是静止的
C. 潜水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D. 钛合金制成潜水器“战甲”,是因为钛合金密度大、熔点低等特点
32.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教室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图
B. 图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C. 图丙昆虫观察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
D. 图丁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书是镜面反射
33.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 该物质是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 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D. 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34. 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限速120km/h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其模拟情景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为1s
B.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C.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36m
D. 汽车已经超速
35. 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他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6cm3。如果这两个金属球中,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实心的
B. 乙是实心的
C. 空心部分体积是12.8cm3
D.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131.2g
36. 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中,物理老师组织同学们探究铅球是不是铅做的,需要先测量出铅球的密度。
(1)晓理掂量了一下铅球,感觉很沉,为了准确测出铅球的质量,他应该使用的测量质量工具是______(填选项)。
A.实验室的托盘天平
B.台秤
C.地磅
(2)为测量铅球的体积,晓理进行如图所示操作:①取出铅球;②加水到标志处;③用量筒加水到标志处;
④将铅球放到容器中。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晓理用量筒所加的水体积为510mL,测得铅球的质量为3.995kg,通过计算结合如表判断该铅球的基本成分是______。
常见金属密度(常温常压下)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3)
金
19.3×103
银
10.5×103
铜
8.9×103
铁
7.9×103
铝
2.7×103
(3)老师肯定了晓理实验方法巧妙,也提出此方法测出的铅球密度与真实值有差异,你认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7. 如图甲是某地交通模拟图,从A到E有两条路径,路径一是从A直线行驶到达E,但有三个红绿灯(B、C、D处)路口;路径二是沿AFE行驶,没有红绿灯路口,路程为60km。某汽车分别选择这两条路径做测试,其中路径一的v−t图如图乙所示;路径二时,汽车始终保持90km/h的速度行驶。若汽车在30km/h、90km/h时的油耗分别为11L/100km、6L/100km,当等红灯时,汽车的油耗为15g/min,汽油的密度为0.7g/cm3。(忽略汽车启动和刹车的过程)
(1)求该汽车通过路径一从A到E的过程中,等红灯时所消耗的汽油为多少g?
(2)若该汽车从A出发,沿路径一到达沿E,再沿EFA返回至A,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请通过计算分析哪条路径更节约汽油?节约多少g汽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万马奔腾,马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
B、花香扑鼻,是分子运动,是扩散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是历史上的一次青年组织的爱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心潮澎湃,是人内心情绪的变化,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答案】C
【解析】解:“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要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性的因素各不相同。
3.【答案】B
【解析】解:A、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时间在16s左右,故A不合理;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合理;
C、成年人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50kg左右,故C不合理;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0m=16.0dm左右,故D不合理。
故选:B。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合理的选项即可。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4.【答案】B
【解析】解:送餐机器人端着托盘送菜品的过程中,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机器人是运动的;
机器人与托盘、菜品、机器人手部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托盘、菜品、机器人手部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在使用工具测量长度、质量、体积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厚度,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铅块的体积,都可以求平均值有效减小测量误差;
由于不同时间,人的体温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不能减小误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人的体温在不同时刻可能是不同的。
本题考查了测量过程中减小误差的方法,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来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6.【答案】B
【解析】解:A.指针的指示反映了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不能用游码来代替,故A错误;
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小砝码,故B正确;
CD.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游码和平衡螺母的作用不同,故CD错误。
故选:B。
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小砝码。
掌握天平的构造、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道易错题。
7.【答案】A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8.【答案】A
【解析】解:A、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
B、通过电脑进行线上学习,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给晓理的,故B错误;
C、晓理带上耳麦避免外界干扰,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声音的响度小,人不能发出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A。
(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电磁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人的发声频率范围85Hz−1100Hz,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了解人的发声频率范围,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可解答此题。
9.【答案】C
【解析】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8:00。
故选:C。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
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10.【答案】B
【解析】解: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选:B。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凸透镜会聚光线特点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我们要能够根据凸透镜的定义分析出生活中的凸透镜。
11.【答案】C
【解析】解:①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象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象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物理规律以函数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12.【答案】D
【解析】解:答试卷的过程中,由于墨水在减小,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点知:其质量减小了,但是密度没变,虽然质量减小,但是体积也减小,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故ABC错误。
故选:D。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13.【答案】D
【解析】解: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胡天八月即飞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沾衣欲湿杏花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14.【答案】C
【解析】解:AB、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地外天体样本从月球到达地球,所处的空间位置变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A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嫦娥五号从月球风驰电掣般向地球飞来,速度接近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每秒=11.2km/s=11.2×1km13600h=40320km/h,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2)会正确对速度进行单位换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速度的理解,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D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
当时,;当时,,
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
,
所以,甲乙的密度之比:
::0.5g/cm3=8:1。
故选:D。
在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密度比值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
16.【答案】1.20−5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小圆珠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1.20cm对齐,所以小圆珠的直径为d=1.20cm−1.00cm=1.20cm;
(2)由图知,温度计上0℃至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的下面,说明温度低于0℃,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5℃。
故答案为:1.20;−5。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几种物理仪器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17.【答案】1 静止
【解析】解:步行的路程为:s=0.5m×10000=5000m,此次步行时间t=5000s,
步行速度为:v=st=5000m5000s=1m/s;
若以手机为参照物,晓理的位置相对于手机没有变化,故晓理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静止。
(1)先用步数乘以步长得出运动的路程,再用v=st计算得出他步行的速度;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18.【答案】振动 高
【解析】解: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当喇叭播放音乐时,引起纸箱的振动,同时纸箱的振动又引起小矮人的振动,当把音响的响度调大时,纸箱的振幅随之增大,同时小矮人也跳得更高。
故答案为:振动;高。
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9.【答案】不变 变大
【解析】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此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蜡烛A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将变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不大。
20.【答案】凝华 液化
【解析】解: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即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戴口罩的晓理发现自己的眼镜“起雾”了,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1.【答案】变大 不能
【解析】解:保持蜡烛与透镜位置不变,物距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像距变大了,像也会变大;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变大;不能。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2.【答案】乙 30
【解析】解:甲、乙、丙中只有乙视线和液柱的凹形底面相平,是正确的;
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液柱在30mL处,液体的体积是30mL。
故答案为:乙;30。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形底面相平;要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此题考查了量筒中液体体积的读数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23.【答案】270.03
【解析】解:
(1)由题知,水的体积,
由ρ=mV可得,水的质量:;
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即冰的质量为27kg;
(2)水结冰后,冰的体积:。
故答案为:27;0.03。
(1)已知水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公式m=ρV得到水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2)已知冰的质量和密度,根据V=mρ求出冰的体积。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等于90∘−40∘=50∘,反射角等于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解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一内容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线,先找出入射角的大小,再判断出反射角的大小,从而作出反射光线。
25.【答案】解: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时,方向不变,由此作出进入玻璃砖的光线;
光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时,先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向另一介质时方向不变;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完成作图。
本题考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关键知道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6.【答案】解:
(1)从最北新都区华桂路站至最南天府新区回龙站的路程s=49km、运行时间t=90min=1.5h,
平均速度:
v=st=49km1.5h≈32.67km/h;
(2)最高运行速度v′=80km/h、在此速度下的运行时间t′=1.5min=0.025h,
通过的路程:
s′=v′t′=80km/h×0.025h=2km。
答:(1)“大运号”的平均速度约为32.67km/h;
(2)若“大运号”以最高运行速度匀速运行1.5min,通过的路程为2km。
【解析】(1)知道从最北新都区华桂路站至最南天府新区回龙站的路程、运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2)知道最高运行速度、在此速度下的运行时间,利用s=vt求通过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两个运动过程、六个物理量,注意区分。
27.【答案】解:(1)由ρ=mV可得,桶的容积:
;
(2)桶中沙石的体积:,
沙石的密度:
。
答:(1)桶的容积是0.02m3;
(2)沙石的密度是2.5×103kg/m3。
【解析】(1)知道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利用V=mρ求水的体积,即桶的容积;
(2)桶中沙石的体积等于桶的容积,知道砂石的质量,利用ρ=mV求出沙石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空桶平装满一桶沙石时沙石的体积和桶的容积相等。
28.【答案】垂直 入射角、反射角 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可能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解:
(1)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在纸板上标有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
(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当纸板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当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垂直;入射角、反射角;(2)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可能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便于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实验过程是解题此题的关键。
29.【答案】右 0.622×103 小
【解析】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发现游码未归零时天平已经平衡,先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直到横梁平衡;
(2)由图乙可知,牛奶的总质量为:m=100g+50g+20g+8.5g=178.5g;牛奶的质量为:;
牛奶的体积为:V=250ml=250cm3;
牛奶的密度为:;
(3)晓理用吸管喝完牛奶,由于牛奶不可能完全喝净,会使得测量的空盒的质量偏大,纯牛奶的质量偏小,根据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右;(2)0.622×103;(3)小。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左盘物体质量等于右盘所有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根据总质量和包装盒的质量求出牛奶的质量,根据牛奶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的大小;
(3)根据测量过程中质量的偏差分析密度的变化。
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实验,从天平的使用、物体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考查。
30.【答案】天平 小 伞面材料 确实不完整,实验没有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
(1)实验中需要测量测量降落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故还需要用到天平;当迟缓一下后才按下秒表计时,会导致测得的降落伞降落时间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2)分析数据1和2可知,当降落伞的伞面面积、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相同时,纱布的下降速度较快,而棉布的下降速度较慢,因此可知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3)实验中需要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是否有关,需要控制伞的材料和伞面面积相同,改变质量的大小,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缺少相应的对比数据。
故答案为:(1)天平;小;(2)伞面材料;(3)确实不完整,实验没有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的关系。
(1)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需要测量降落伞和重物的总质量;迟缓后才按下秒表想当于计时晚了,测得时间会偏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3)实验中需要探究伞的降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伞的材料和伞面面积相同,改变质量的大小。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和什么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不大。
31.【答案】AB
【解析】解:A、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潜水器与外界的通讯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潜水器相对潜水器中的人位置不变,故潜水器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潜水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远小于3.0×108m/s,故C错误;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用钛合金制作,是因为钛合金的密度大、强度高,故D错误。
故选:AB。
(1)声音能传递信息;
(2)根据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声速远小于光速;
(4)钛合金的密度大,强度高。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速,是一道综合题。
32.【答案】BC
【解析】解:
A、图中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佩戴凹透镜矫正后,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是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
C、昆虫观察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C正确;
D、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书,这是书对光进行了漫反射,使光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BC。
(1)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正是应用此原理;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4)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以及光的反射,难度不大。
33.【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从3min∼6min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即熔点为48℃,故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B错误;
该物质从3min到6min是熔化过程,经历时间:6min−3min=3min;第3min即将开始熔化,物质在B点处于固态,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图象判断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根据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分析第8min末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得出结论。
在“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属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
34.【答案】AD
【解析】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1=0.6s2=0.3s,
由v=st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2=0.4m2=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2−s1=102m−68m=34m。
(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t−t1+t2=1.1s−0.3s+0.2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st=34m1s=34m/s=122.4km/h。
因为v=122.4km/h>12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故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3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3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35.【答案】BD
【解析】解:AB、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
,
因为,且两金属球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所以乙金属球是实心的、甲金属球是空心的,故A错误、B正确;
C、由ρ=mV可得,金属球甲实心部分体积为:,
所以小球甲空心部分体积为:,故C错误;
D、空心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
则水的质量,
所以总质量为:,故D正确。
故选:BD。
(1)已知两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它们的密度,因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密度小的小球是空心的;
(2)求出了金属的密度,可以得到空心球的实心体积,利用空心球的体积减去实心的体积,可得空心部分的体积;
(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其空心部分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加上空心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此题考查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能够根据密度大小判断哪一个金属球是实心的,哪一个金属球是空心的是解决此题的难点。
36.【答案】B ④②①③ 铁 把铅球从水中取出时,会带走部分水
【解析】解:(1)铅球的质量大于托盘天平的量程,所以不能用托盘天平测铅球的质量,而地磅的量程很大,分度值也很大,大于铅球的质量,所以没办法用地磅测量铅球的质量,而台秤无论是量程还是分度值都很合适用来测量铅球的质量,故选B;
(2)先把铅球放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倒水直到把铅球淹没,在液面位置做好标志,取出铅球,液面将会下降,最后用量筒往容器中加水至标志处;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③;
铅球的体积即为量筒所加水的体积:V=510mL=510cm3=5.1×10−4m3;
铅球的质量:m=3.995kg;
铅球的密度:ρ=mV=3.995kg5.1×10−4m3≈7.8×103kg/m3;
由表格数据可知,铅球的密度和表格中铁的密度最接近,所以,铅球的基本成分应该是铁;
(3)把铅球从水取出时,铅球会带走部分水,则用量筒往容器加水时就需要多加水,导致所测铅球体积增大,根据ρ=mV可知,所测的密度会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B;(2)④②①③;铁;(3)把铅球从水中取出时,会带走部分水。
(1)从测量工具的量程和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去分析;
(2)先把铅球放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倒水直到把铅球淹没,在液面位置做好标志,取出铅球,液面将会下降,最后用量筒往容器中加水至标志处;量筒所加的水的体积即为铅球的体积,知道铅球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mV可以计算出铅球的密度,结合表格数据,可以知道铅球的材料;
(3)把铅球从水取出时,铅球会带走部分水,导致所测铅球体积增大,密度偏小。
本题考查的固体密度的测量,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质量和体积都不能用常规的天平和量筒测量时,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测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37.【答案】解:
(1)由图乙可知路径一等红灯时间为6min;
等红灯时所消耗的汽油m=1.5g/min×6min=90g;
(2)通过路径一所用的时间t1=4660h=2330h,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为46min−6min=40min=23h;
路径一的距离s1=v1t1=30km/h×23h=20km;
通过路径二所用的时间t2=s2v2=60km90km/h=23h;
总路程s=s1+s2=20km+60km=80km;
总时间t=t1+t2=2330h+23h=4330h;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80km4330h≈55.81km/h;
(2)汽车在路径一消耗的汽油的体积V1=20km×11L/100km=2.2L;
汽车在路径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m1=ρV1=0.7g/cm3×2.2×103cm3=1540g;
汽车在路径二消耗的汽油的体积V2=60km×6L/100km=3.6L;
汽车在路径二消耗的汽油的质量m2=ρV2=0.7g/cm3×3.6×103cm3=2520g;
通过计算路径一更节约汽油,节约了2520g−1540g=980g汽油;
答:(1)求该汽车通过路径一从A到E的过程中,等红灯时所消耗的汽油为90g;
(2)若该汽车从A出发,沿路径一到达沿E,再沿EFA返回至A,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5.81km/h;
(3)通过计算路径一更节约汽油,节约了980g汽油。
【解析】(1)根据等红灯时,汽车的油耗乘以等红灯的时间求出等红灯时所消耗的汽油;
(2)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之比求出程的平均速度;
(3)分别求出两条路径消耗的汽油判断哪条路径更节约汽油?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密度的计算,题目比较简单,难度不大。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八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八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中考物理二诊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中考物理二诊试卷(含答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