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因为其振动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C.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一根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2.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3.4月20日寿光蔬菜博览会隆重开幕,我市某文艺团体举办公益庆祝活动,活动中一名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4.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ab B.bc C.cd D.ad5.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6.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7.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某一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另一特征。前、后两种情况改变的乐音特征是( )A.响度、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8.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9.小刚与小林是邻居也是同学,他们上学和放学时都常常同行,路上也经常交流学习问题。某周五放学,由于小刚值周交接,小林回家先行,小刚交接了值周工作后,才急忙去追小林。当小刚看到前方离他还较远的小林时,便大声喊小林等等他,可小林却没能听到小刚的叫喊。关于这个现象的以下讨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可能是小刚的喊声没能传到小林耳中B.可能是小刚当时太激动,发出的是超声波或次声波C.可能是小刚当时发声的音色太差的缘故D.可能是小林离小刚较远,小刚的喊声传到小林耳中响度太小的缘故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B.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12.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工厂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简答题13.小明正在向暖瓶里倒水,这时“妈妈说快要满了,小心!”,请你先回答小明的妈妈是通过听什么听出水要满了的?并说理由。14.如图所示,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最外圈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第二圈打上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同定在一个轴上,匀速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圈的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对准第二圈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由此实验你探究到什么问题?15.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闭上眼睛后,一只蜜蜂从耳边飞过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请问如果一只蝴蝶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_______ 16.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17.晓明对着对面的山头大声喊叫,5秒后听到回音,请问晓明距离山头多远?用回声测距的方法能不能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18.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 ℃)1 450冰3 230水(15 ℃)1 470软橡胶(常温)40~50水(20 ℃)1 480软木500海水(25 ℃)1 531铁(棒)5 200(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 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__ m.19.学完声音的有关知识,小丽同学取8个相同的玻璃瓶,如图所示向瓶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20.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范氏家门口的青铜大钟,可是钟又大又重,不好带走,小偷就想敲碎了带回去。可是一锤下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钟声一响,不就告诉别人有人在偷钟吗?他灵机一动,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了,放心地砸起钟来。才敲了几下,人们就纷纷赶来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惊讶地问:“你们是怎么听到钟声的呢?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1.D【详解】A.“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指的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故B错误;C.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一根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中间的棉绳是固体,故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正确。故选D。2.C【详解】AD.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但不能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说明声速与频率的关系;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本实验不能说明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故AD错误。BC.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是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错误,C正确。故选C。3.C【详解】由题知,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根据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可知,男低音声带的振动频率低,振幅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D。5.A【详解】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拉二胡演奏时,琴师的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B不符合题意;C.“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故D符合题意。故选D。7.C【详解】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疏密程度不同都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影响音调。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通过改变发声琴弦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的。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响度,琴弦的振动引起共鸣箱中空气的振动,共鸣箱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了振动的幅度,从而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A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钢尺越难振动,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正确,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高低跟频率”的关系时,只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9.D【详解】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次/秒和低于20000次/秒,且响度足够大,且必须有传声介质和健康的听觉器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听到声音。AD.声波的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变大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小刚的喊声可能传到小林耳中,只是此时声音的响度太小,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人发声的频率在85Hz和11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人不可能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人能否听到声音与音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A【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故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B.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11.C【详解】A.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乙声音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故A错误;B.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丙声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故B错误;C.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振幅比乙声音振幅大,即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故C正确;D.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的频率低于丙声音的频率,即甲声源发声时每秒振动次数少于丙,故D错误。故选C。12.C【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13.妈妈是通过听音调“听出”水要满了,因为水快倒满时空气柱的长度最短,振动频率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详解】往暖瓶里倒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倒水,空气柱的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知道是否快倒满水了。14.(1)第一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2)第二圈上的小孔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用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实验可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解析】【详解】解答: (1)第一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2)第二圈上的小孔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用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实验可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点睛】从物理学角度来讲: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声体不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15.答: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解析】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16.报警或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窗户,遮挡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带上耳塞或棉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报警或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窗户,遮挡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带上耳塞或棉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7.850;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试题分析:(1)声音从人传递到山崖后再反射回来,总用时5s,那么可求单程时间,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现即可求路程.(2)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波.解:根据题意5s是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那么声音从晓明到山崖传播的时间为t=×5s=2.5s,由v=可得晓明距离山头的距离:s=vt=340m/s×2.5s=850m,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850;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的运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声波测距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测距时还要注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8.介质的温度 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介质的种类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不一样 3062 【解析】(1)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①声音在水、冰、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②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与同一介质的温度有关;(2)根据题意知道,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是:t=4/2s=1s,由表格数据知道,声音在25℃的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所以v=s/t可得海水深度是:s=vt=1531m/s×2s=3062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重点考查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得能力,同时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9.水杯琴发声音调的高低与它振动的频率(它质量的大小)有关吗?【详解】瓶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水量多的瓶子不容易振动,水量少的瓶子容易振动,因此瓶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根据以上现象,可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水杯琴发声音调的高低与它振动的频率(它质量的大小)有关吗?20.见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从声源处向外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小偷的耳朵里,还可以传到距声源一定距离内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把耳朵塞住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掩耳”既不能阻止大钟发声,也不能阻止钟声的传播。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