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主要内容,三国形势图,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第二讲,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讲,第四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这是事情的起因。第二段(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第三段(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本文是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四部分。具体分法为:
第一段(1~2自然段)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
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
当时曹操率军南下,企图攻打东吴,之后再攻打刘备,以便一统天下。东吴和刘备看清了曹操的阴谋,因此才会联合起来抗击曹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揭穿周瑜的阴谋,怕的是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战线会破裂,导致被曹军各个击破的危险。周瑜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诸葛亮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周瑜还会有阴谋。主动请任,其目的是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麻痹周瑜,使之觉得自己很高明,连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都不知道。这样一来他必然特别得意,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使诸葛亮掌握主动权。
诸葛亮与周瑜对话时,两人分别的心理活动是怎样?
周瑜:面和心毒,在一句一个“先生”的虚假恭维之中包藏着杀机。事后喜形于色,自以为得计。诸葛亮:早已对周瑜的祸心了如指掌,显得平静自若,胸有成竹。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这么短的时间要造那么多的箭,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诸葛亮才用草船向曹操去“借箭”。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此,实质上是由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千方百计为难他,陷害他,才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第二段(3~5自然段)
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 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3 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并且思考:
第三段(6~9自然段)
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的?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诸葛亮把船停在哪儿?为什么?船是怎样停在那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船停下来,诸葛亮让兵士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与鲁肃各有什么不同反应?说明什么?曹操是怎么做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又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在船队刚到时是怎样布置的?后来又怎样调动的?这样安排为什么?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三段,并且思考:
物质准备:二十只快船,每船三十个军士,青布幔子,草把子。借箭气候条件: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都看不清。借箭经过:1 船靠近曹军水寨。2 先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3 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4 曹操令一万多个弓弩手朝江中放箭。5 受箭到一定时间,再把船调过来,让船的另一面受箭。
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
奸诈狠毒,心胸狭窄面善心毒,妒贤忌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识人心,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第四段(第10自然段)
诸葛亮按规定期限超前完成造箭任务以后,本可以讽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却不露一面,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这是为什么?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起了哪些作用?
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同时思考:
第一大段: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使周瑜很“妒忌”,所以才设下“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陷害诸葛亮。这才是事情的起因。第二大段:周瑜一方面不给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另一方面让鲁肃去查看动静,而诸葛亮却向鲁肃借船,还不让他告诉周瑜,这是事情的发展。第三大段:是整个“借”箭的经过,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是事情的高潮。第四大段:从表面看事情的结果是如期交箭。但再看看起因,我们会发现,全文这件事的起因由周瑜妒忌开始,因此结果也该由周瑜“自叹不如”而结束。
分清前因后果,把握故事情节整体:
周密准备:船、军士、草把子
借箭经过:四更出发、擂鼓呐喊、两面受箭、得胜回营
如期交箭、周瑜叹服、神机妙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草船借箭,三国形势图,诸葛亮,神机妙算,词语学习,按事情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诸葛亮鲁肃在船内饮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作业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罗贯中,事情发展,快乐阅读,旁边好像没有人一样,大惊失色,告诉大家不要惊慌,神机妙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备课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