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馒头 B.白菜 C.花生油 D.牛肉
2.(1分)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多喝的饮品是( )
A.苹果醋 B.柠檬水 C.苏打水 D.碳酸饮料
3.(1分)肼(化学式为N2H4)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肼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
A.﹣4 B.﹣2 C.+2 D.+4
4.(1分)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小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气体分子数增多
5.(1分)下列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A.CO(NH2)2 B.Ca3(PO4)2 C.(NH4)2SO4 D.KCl
6.(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刚石用作钻头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C.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7.(1分)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
8.(1分)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一致的是( )
A.水银 Ag 单质
B.消石灰 Ca(OH)2 碱
C.乙醇 C2H5OH 有机物
D.苛性钠 NaHCO3 盐
9.(1分)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0.(1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 )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11.(2分)“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使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
C.食用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D.用燃烧硫磺的方法熏制银耳
12.(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铜生成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烟
D.木炭还原氧化铜中玻璃管内的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13.(2分)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 )
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喝完汽水打嗝﹣﹣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C.氢氧化钠固体做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溶于水
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14.(2分)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CaCO3(CaCl2)
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MnO2(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NaOH溶液[Ca(OH)2]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原子 。
(2)一种液态氮肥 。
(3)硝酸根离子 。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5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A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C、D、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②B、C、D、E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下同)。
③图中B、C、D、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所示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有 种。
②反应后生成C、D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8.(4分)在防疫工作中,校园内同学们配戴口罩,学校做好消杀清洁等十分重要。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医务人员佩戴的N95口罩生产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N95口罩时应注意 。
(3)“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的化学式为 。
(4)在室内不要喷洒大量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 。
19.(5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
(3)将等质量的乙、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1℃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少的是 。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5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答一种物质);国家提倡使用电动汽车,北京市已出台电动汽车不限行措施,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答一点)。
(2)目前我市部分公交线路已引进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做法无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使用节能灯泡
B.用秸秆制秸秆燃气
C.加大石油进口,减少国内原油开采
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21.(6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我国已步入高铁时代,高铁的机身采用铝合金材料,下列属于该合金性质的是 (填字母)。
A.硬度大 B.密度大 C.耐腐蚀
(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工人师傅常用稀硫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其意义在于 (答出一点即可)。
(4)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22.(5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为红棕色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物质的名称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现象是 。
(4)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图B所示,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3)图C实验中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4)图D实验中高锰酸钾可以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溶于汽油,此实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 不同。
24.(6分)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和装置,请回答。
(1)利用仪器A~H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的仪器为 。欲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I,则混合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上述提供的仪器外,还应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说明氧气已集满。
25.(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他们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现象分析】(1)甲实验中表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
(2)乙实验中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
(3)丙实验滴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此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通入CO2后的溶液中滴入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交流讨论】由上述实验得知,实验乙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与乙采用了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 (填“甲”或“丙”)。
【归纳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既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证明 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拓展迁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氢氧化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其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NaOH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2分)绿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有提高记忆力的功能,请计算。
(1)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34.8g茶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27.(6分)小希同学欲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g该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g不饱和溶液.求:
(1)稀盐酸的质量.
(2)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馒头 B.白菜 C.花生油 D.牛肉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分)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多喝的饮品是( )
A.苹果醋 B.柠檬水 C.苏打水 D.碳酸饮料
【分析】根据题意,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多喝显碱性的饮品,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苹果醋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不能多喝,故选项错误。
B、柠檬水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不能多喝,故选项错误。
C、苏打水显碱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能多喝,故选项正确。
D、碳酸饮料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不能多喝,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分)肼(化学式为N2H4)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肼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
A.﹣4 B.﹣2 C.+2 D.+4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解答】解:设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1)×4=0,解得x=﹣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合价的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分)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小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气体分子数增多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是因为夏季气温高,原子之间的间隔比冬季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等,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是因为空气中的分子进入气球,气球内气体分子数增多,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下列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A.CO(NH2)2 B.Ca3(PO4)2 C.(NH4)2SO4 D.KCl
【分析】常用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此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解答】解:A、CO(NH2)2属于氮肥,不是铵态氮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B、Ca(H2PO4)2属于磷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C、(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选项正确;
D、KCl属于钾肥,因此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肥的种类、有关氮肥的性质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刚石用作钻头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C.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金刚石用作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是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金刚石、氢氧化钠、氮气、小苏打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1分)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1分)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一致的是( )
A.水银 Ag 单质
B.消石灰 Ca(OH)2 碱
C.乙醇 C2H5OH 有机物
D.苛性钠 NaHCO3 盐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选项物质的俗称、化学式不一致。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一致。
C、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为C2H5OH,属于有机物,故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不一致。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属于碱;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小苏打属于盐;故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不一致。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1分)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解答】解:A、电器着火,不可以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错误。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油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从而灭火,故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 )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解:A.C60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单质,转为二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2分)“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使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
C.食用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D.用燃烧硫磺的方法熏制银耳
【分析】A、根据霉大米中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碘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进行分析;
D、根据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毒性和漂白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不能食用,故选项错误;
B、因为甲醛醇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故选项错误;
C、加碘盐中加入了碘元素,故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D、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毒性,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铜生成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烟
D.木炭还原氧化铜中玻璃管内的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铜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还原氧化铜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3.(2分)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 )
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喝完汽水打嗝﹣﹣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C.氢氧化钠固体做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溶于水
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而不是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喝完汽水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做干燥剂,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酸的化学性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沉淀、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CaCO3(CaCl2)
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MnO2(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NaOH溶液[Ca(OH)2]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得到氯化钾,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原子 Cl 。
(2)一种液态氮肥 NH3•H2O 。
(3)硝酸根离子 NO3﹣ 。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H22 。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氨水是一种液态氮肥,进行分析解答。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氯原子表示为:Cl。
(2)氨水是一种液态氮肥,其化学式为NH3•H2O。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4)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22。
故答案为:
(1)Cl;
(2)NH3•H2O;
(3)NO3﹣;
(4)H2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5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A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C、D、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8.96 。
②B、C、D、E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E (填字母,下同)。
③图中B、C、D、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所示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有 3 种。
②反应后生成C、D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6:5 (填最简整数比)。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故填:78.96;
②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所以在B、C、D、E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E;故填:E;
③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B、C、D、E四种粒子中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BC;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
①图中所示A、B、C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填:3;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生成C、D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6:5;故填:6:5。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8.(4分)在防疫工作中,校园内同学们配戴口罩,学校做好消杀清洁等十分重要。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 过滤 操作。
(2)医务人员佩戴的N95口罩生产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合成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N95口罩时应注意 远离火源 。
(3)“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的化学式为 Cl2 。
(4)在室内不要喷洒大量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
【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聚丙烯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N95口罩时应注意远离火源,以防发生火灾;故填:合成材料;远离火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式NaClO+2HCl═NaCl+X↑+H2O可知:
反应物中:Na原子为1个,Cl原子为3个,O原子为1个,H原子为2个;
生成物中:Na原子为1个,Cl原子为1个,O原子为1个,H原子为2个;还缺少两个氯原子。
故X是Cl2。
故填:Cl2;
(4)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给可燃物提供温度,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评】本题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解题时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9.(5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
(2)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将等质量的乙、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1℃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少的是 乙 。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丙>乙>甲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成分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2)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乙、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1℃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少的是乙;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析出较多的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析出较少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丙>乙>甲。
故答案为:(1)20g;
(2)蒸发结晶;
(3)乙;
(4)丙>乙>甲。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5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汽油或柴油 (答一种物质);国家提倡使用电动汽车,北京市已出台电动汽车不限行措施,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一点)。
(2)目前我市部分公交线路已引进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3)下列做法无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是 C 。
A.使用节能灯泡
B.用秸秆制秸秆燃气
C.加大石油进口,减少国内原油开采
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分析】(1)根据石油分馏的产物以及使用电动汽车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只要符合该理念的做法都是正确的。
【解答】解:(1)汽车中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电动汽车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其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3)A、使用节能灯泡,有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故选项错误;
B、用秸秆制秸秆燃气,能废物利用,清洁污染小,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故选项错误;
C、加大石油进口,减少国内原油开采,不会减少对空气及环境的污染,无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故选项正确;
D、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对自然界没有污染,并且可以减少对电的消耗,可以节约很多电能,有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1)汽油或柴油;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2)CH4+2O2CO2+2H2O;(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石油分馏等方面的知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能源的利用等知识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1.(6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我国已步入高铁时代,高铁的机身采用铝合金材料,下列属于该合金性质的是 AC (填字母)。
A.硬度大 B.密度大 C.耐腐蚀
(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工人师傅常用稀硫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3)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其意义在于 节约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答出一点即可)。
(4)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Mg(NO3)2、Fe(NO3)2 (用化学式表示)。
【分析】(1)根据铝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3)根据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4)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高铁的机身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硬度大、耐腐蚀,密度小。
(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3)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能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冶炼过程中的污染,减少能源的消耗等。
(4)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由于无法确定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的程度,硝酸银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NO3)2、Fe(NO3)2,可能含有硝酸银。
故答案为:
(1)AC;
(2)隔绝氧气和水;Fe2O3+3H2SO4=Fe2(SO4)3+3H2O;
(3)节约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4)Mg(NO3)2、Fe(NO3)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5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为红棕色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物质的名称是 氢氧化钙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3)反应②的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分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根据B为红色固体,B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成A,A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A是铁;根据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D和盐酸、碳酸钠会反应,所以D是碱,D可以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根据B为红色固体,B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成A,A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A是铁;根据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D和盐酸、碳酸钠会反应,所以D是碱,D可以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正确,所以D是Ca(OH)2;
(2)反应①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或H2、C还原Fe2O3);
(3)反应②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3)A与C反应,即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钙;
(2)3CO+Fe2O3 2Fe+3CO2(或H2、C还原Fe2O3);
(3)有白色沉淀产生;
(4)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图B所示,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3)图C实验中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与水接触 。
(4)图D实验中高锰酸钾可以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溶于汽油,此实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 溶解性 不同。
【分析】(1)根据热水能提供热量分析;
(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
(3)根据实验的现象和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4)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解答】解:(1)图A所示实验中热水的温度高,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图B所示,读数时是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多,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图C实验中在干燥的空气中铁不易生锈,在蒸馏水中能生锈,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4)图D实验中高锰酸钾可以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溶于汽油,此实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故答案为:(1)提供热量。(2)偏小。(3)与水接触。 (4)溶解性。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4.(6分)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和装置,请回答。
(1)利用仪器A~H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的仪器为 ABGH 。欲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I,则混合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通入。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除上述提供的仪器外,还应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试管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向外冒出 时,说明氧气已集满。
【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解答】解:(1)利用仪器A~H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的仪器为ABGH;
欲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I,则混合气体应从b端通入。
故填:ABGH;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除上述提供的仪器外,还应补充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集满。
故填:2KClO32KCl+3O2↑;试管;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向外冒出。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他们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现象分析】(1)甲实验中表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2)乙实验中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 酸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
(3)丙实验滴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此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通入CO2后的溶液中滴入 氯化钙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交流讨论】由上述实验得知,实验乙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与乙采用了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 丙 (填“甲”或“丙”)。
【归纳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既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证明 反应物的消失 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拓展迁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氢氧化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其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有白色沉淀产生
NaOH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现象分析】(1)(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回答此题;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性质回答此题
【交流讨论】根据反应原理回答此题;
【归纳结论】根据实验设计的过程总结实验结论;
【拓展迁移】根据题目信息,判断碳酸钠的溶解度,回答此题。
【解答】解:【现象分析】(1)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显碱性,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所以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酸性物质;
故答案为:酸性。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加入盐酸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为了验证碳酸钠的存在,也可以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以观察白色沉淀证明碳酸钠的存在;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氯化钙。
【讨论交流】乙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丙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乙和丙是根据生成物再检验,所以二者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丙。
【归纳结论】甲和丙,通过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测定了反应物的消失,验证了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消失。
【拓展迁移】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所以会形成沉淀,因此会看到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2分)绿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有提高记忆力的功能,请计算。
(1)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填最简整数比)。
(2)34.8g茶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5.6 g。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1)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7×12):(1×14)=6:1,
34.8g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4.8g××100%=5.6g。
答案为:(1)6:1; (2)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6分)小希同学欲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g该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g不饱和溶液.求:
(1)稀盐酸的质量.
(2)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得到的20g不饱和溶液质量可以计算稀盐酸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稀盐酸的质量为:20g﹣10g=10g,
答:稀盐酸的质量是10g.
(2)设1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0g×7.3%
=,
x=0.8g,
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厨房中有下列物质,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