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 碘B. 汽油C. 高锰酸钾D. 面粉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太阳能B. 煤C. 石油D. 天然气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用铜作导线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
为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焚烧废弃塑料B. 重复使用塑料袋
C.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D. 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是( )
A.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 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C. 发霉的大米清洗后煮熟食用
D. 为了防止缺锌大量服用含锌保健品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验满氧气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D. 用滴管取液体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氯酸钾B. 臭氧C. 硫化氢D. 五氧化二磷
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则X是( )
A. NO2B. COC. NOD. N2O5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C.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B. 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硝酸钾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都显中性
C. 碳酸和醋酸都含有碳元素,所以都属于有机物
D. 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汞原子______。
(2)钾离子______。
(3)标出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葡萄糖______。
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B~F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
(2)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______(填数字)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水和空气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______(填元素名称或符号)两种元素组成的。
(2)生活中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请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
(4)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5)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
(6)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级别越高则空气污染程度越______(填“轻”或“重”)。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3)t2℃时,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是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请计算:
(1)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丙氨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3)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取6.5g锌粒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50g。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C的用途为______。
(3)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B→D发生的反应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常施用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其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______,逸散到空气中,降低肥效。
(2)生活中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______。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
(4)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4)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任意开采矿物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用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管道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图二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图三实验中,氢气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检验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里选择装置A和E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______。
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2)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碘难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
故选:C。
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答案】A
【解析】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A、太阳能不属于化石燃料,故A正确;
B、煤属于化石燃料,故B错误;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C错误;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记忆。
3.【答案】D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应浇水,因油的密度比水小,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故A方法错误;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
C、液化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故做法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故选:D。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日常经验和燃烧的物质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是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氧气、铜、熟石灰、氢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A
【解析】解:A、焚烧塑料产生烟雾和毒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故A做法错误;
B、废旧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占用较大空间;塑料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析出添加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回收利用。故B做法正确;
C、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用布袋、纸袋代替塑料袋,减少使用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做法正确;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做法正确。
故选:A。
根据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制糖工业可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故选项说法正确。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清洗后煮熟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不能大量服用含锌保健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属于人体的必须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醇、黄曲霉素等)、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A错;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氧气验满要放在集气瓶口;
B、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在密封体系内;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引燃;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臭氧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硫化氢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X的化学式是NO2。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C
【解析】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可以分成质子和中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3.【答案】C
【解析】解: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量筒、胶头滴管由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混匀操作,细口瓶用于盛放25%的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步骤确定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溶液显中性,但并不是盐溶液都显中性,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醋酸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生理盐水和水都没有气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加适量Ba(NO3)2溶液,过滤即可除去硫酸钠,该选项设计合理;
C、氧化铜和木炭都是黑色固体,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氢氧化铜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铜,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B。
A、生理盐水和水都没有气味;
B、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C、氧化铜和木炭都是黑色固体;
D、氢氧化铜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Hg K+ 2 C6H12O6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汞原子表示为:Hg。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钾离子可表示为:K+。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0价可表示为:2。
(4)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故答案为:
(1)Hg;
(2)K+;
(3)2;
(4)C6H12O6。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根据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36 4 B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解:(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6。
故填:36。
(2)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4种元素,即氦元素、氧元素、镁元素、钙元素;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D,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是2并且核外电子层数是1时,是一种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稳定结构;
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填:4;B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8.【答案】H、O(或氢、氧) 肥皂水 用淘米水浇花 0.94% 温室效应增强 重
【解析】解:(1)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H、O(或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3)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有很多,例如,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水冲厕等。
(4)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5)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6)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级别越高则空气污染程度越重。
故答案为:(1)H、O(或氢、氧)。
(2)肥皂水。
(3)用淘米水浇花。
(4)0.94%。
(5)温室效应增强。
(6)重。
(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分析回答;
(2)根据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回答。
(3)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分析回答。
(4)根据空气中成分分析回答。
(5)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根据空气质量级与空气污染程度的关系分析回答。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
19.【答案】丙>甲=乙 降温结晶 2:7 丙>乙>甲
【解析】解:(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
故填:丙>甲=乙。
(2)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填:降温结晶。
(3)t2℃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40g,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0g:(100g+40g)=2:7,
故填:2:7。
(4)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由于甲的溶解度差比乙大,因此甲析出晶体比乙多,得到的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故填:丙>乙>甲。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答案】3:7:1:2 碳 64
【解析】解:(1)由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O2可知,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7:1:2。
(2)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是:(12×3):(1×7):14:(16×2)=36:7:14:32,所以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
(3)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78g×=64g。
故答案为:(1)3:7:1:2。
(2)碳。
(3)64。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计算。
(2)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大的元素质量分数大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
x=9.8g,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2.【答案】CaCO3 用作食品干燥剂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不属于
【解析】解: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钙,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D是碳酸钠,A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则C是氧化钙,E是氢氧化钙,且D和E可发生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A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2)C是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D是碳酸钠,E是氢氧化钙,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4)B→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CaCO3;
(2)用作食品干燥剂;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不属于。
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钙,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D是碳酸钠,A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则C是氧化钙,E是氢氧化钙,且D和E可发生反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糖类 氨气(或NH3) 抽丝,灼烧,闻气味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2H5OH+3O22CO2+3H2O
【解析】解:(1)玉米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糖类;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其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或NH3),逸散到空气中,降低肥效;
(2)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生活中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抽丝,灼烧,闻气味;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
(1)糖类;氨气(或NH3);
(2)抽丝,灼烧,闻气味;
(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分)
(4)C2H5OH+3O22CO2+3H2O。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羊毛属于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而棉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灼烧有纸张燃烧气味分析;
(3)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涉及内容较多,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CuO+COCu+CO2 铁、铜 AC
【解析】解:(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故填: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Cu+CO2。
故填:CuO+COCu+CO2。
(3)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
故填:铁、铜。
(4)A.任意开采矿物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C.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D.用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管道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故填:AC。
通常情况下铝和以前反应生成氧化铝;
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保护金属资源。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5.【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淡蓝 检验氢气的纯度
【解析】解:(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均属于可燃物,且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蒸发结晶的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填:淡蓝;检验氢气的纯度。
(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燃烧的条件;
(2)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来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以及氢气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蒸发结晶的注意事项以及氢气燃烧的现象以及氢气验纯的必要性等,难度适中。
26.【答案】水槽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均匀连续气泡冒出 CaCO3+2HCl=CaCl2+H2O+CO2↑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
故填:水槽。
(2)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故填: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均匀连续气泡冒出。
(3)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答案】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BE Fe2O3+6HCl=2FeCl3+3H2O 无 二 氯化钠、氯化氢 氢离子
【解析】解:(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故填: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2)能产生气泡的是BE,B中产生氢气,E中产生二氧化碳。
故填:BE。
(3)C烧杯中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进一步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猜想二正确;
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故填:无;二;氯化钠、氯化氢;氢离子。
稀盐酸不能和铜反应,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显酸性溶液pH小于7;
酸溶液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A
鉴别生理盐水和水
分别闻气味
B
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Na2SO4
加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D
除去CuSO4固体中混有的Cu(OH)2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 ______ 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保护环境卫生,学会垃圾分类,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验操作确的是, 下列含金属元物质是 ), 肼, 下列观事实的微观释错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