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14:第2课故都的秋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初读•整体感知,理理文章思路,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参考答案,技法借鉴,素材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并在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于8月写下了本文。
    创造社: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郭沫若的诗作、郁达夫的小说在创造社中影响很大,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深情,并流露出特定时代给作者带来的忧郁、孤独的心境。
    【任务一】 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第1段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2.文章写了哪些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参考答案:主要写了五种景象: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
    3.“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参考答案:“故”,有历史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
    4.关于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是怎样认为的?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作者爱秋,颂秋。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有:“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任务二】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1.本文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在第2和13段,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
    2.作者抓住江南秋天的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参考答案:分别抓住江南秋的“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段,后者在第13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照应关系。
    3.文章第12段并不是写“故都的秋”,而是写古今中外对“秋”的感喟,这段议论性的文字有无必要?为什么?参考答案:有必要。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说明对秋进行赞颂与悲啼的文人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4.作者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故都的秋景图,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或者没有顺序?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清”“静”“悲凉”这一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是文章不散的“神”。
    故都北平有很多风景名胜,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而写这萧瑟的秋风秋雨、秋槐落蕊和秋蝉残鸣?提示:作者所选的景物由作家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应结合这些分析。
    如何做到融情于景融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法。在自然界,“景物”自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但是景物被写入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了生命,并表现出鲜明的感情倾向性。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达到融情入景呢?
    首先,必须把握好抒发感情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描写的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抒发的感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如本文,紧扣“清”“静”“悲凉”,选择不同景物,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的景物进行一番独特的装点与解说,注入了自己特有的感受与情趣。
    其次,要注意对景物的选择。即为情感的抒发找好载体。挑选景物时,所选景物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比如那牵牛花的蓝朵,秋蝉的残声以及秋雨秋风,乃至被作者称为“奇景”的枣树,无不充满着浓浓的、悲凉的秋意。它们是经过感性过滤后的“结晶”,因而也无不笼上了一层“清”“静”“悲凉”的主观感情色彩。
    最后,要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充分调动起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象征、联想等表现手法,丰富景物的刻画点,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
    1.郁达夫:眷恋故都清秋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描绘了故都北平的秋天,表达了对故园的殷殷思念。如他写“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溢于言表。他还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秋花、秋草、秋蝉、秋雨、秋实等景物,对故都之
    秋进行了烘托,那清静且悲凉的情韵,含蓄且坚韧的品格,自然而然拨动了思念的心弦。“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虽然“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但哪一点不流露出赤子对故都家园的依恋,不流露出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2.古代文人士子的悲秋情怀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以“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
    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欧阳修除有名的《秋声赋》以外,还有多首写秋的诗篇。“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这首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3.“秋”写尽天下离人愁秋,这是一个引人生“愁”的字眼,不记得是谁一语道破了“愁”的天机——“离人心上秋”,于是,在中国自古至今的诗文中,就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惆怅,有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落寞,有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无奈,有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喟,有了“秋风秋雨愁煞人”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授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标题探究,品味故都的秋味,一字一句见情思,青天鸽声,牵牛花,清静苍凉,郁达夫,故都的秋,手法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描写秋天的诗句,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郁达夫,故都的秋,秋景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