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03单元(A卷·夯实基础)
一、基础知识(31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绝巘(yǎn) 横柯 汉塞(sāi) 沉粼竞跃
B. 属引(shǔ) 轩邈 燕然(yān) 鸢飞唳天
C. 沿溯(shù ) 漂碧 藻荇(xìng) 侯骑
D. 素湍(tuān ) 萋萋 襄陵(xiāng) 夕日欲颓
【答案】D
【解析】A.错误,“汉塞”的“塞”应读“sài”,“沉粼竞跃”应为“沉鳞竞跃”
B.错误,“属引”的“属”应读“zhǔ”
C.错误,“沿溯”的“溯”应读“sù”
故选:D。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B
【解析】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阙处
B.窥谷忘反
C.遂至承天寺
D.蝉则千转不穷
【答案】C
【解析】A.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
B.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
C.句意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无通假D.句意为:蝉儿长久地叫个不
停.“转”通“啭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虽乘奔御风
B.绝多生怪柏
C.负势竞上
D.互相轩邈
【答案】B
【解析】A.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B.句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
C.句意: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D.句意: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形容词作动词用,往高处伸展.
故选:B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隐居山中时,梁武帝仍问其国事,故人称“山中宰相”。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答案】A
【解析】A.有误,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散文家、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选:A
6.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⑴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⑶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⑷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⑸攀条折其荣, 。 (《古诗十九首》)
⑹风声一何盛, 。 (刘桢《赠从弟》)
⑺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⑻柴门何萧条, 。
【答案】(1)山山唯落晖(2)芳草萋鹦鹉洲(3)大漠孤烟直(4)山随平野尽(5)将以遗所思(6)松枝一何劲(7)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8)狐兔翔我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晖”“鹦鹉”“洲”“何劲”“鸢”“戾”“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2分)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二)第二环节: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四)第四环节:
(3)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有苏东坡、杜甫、李白等著名文人的诗词为证。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诗词与大家共享。(4分)
春: (作者: )
夏: (作者: )
秋: (作者: )
冬: (作者: )
【答案】
(1)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二)第二环节诵四季诗
(四)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3)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
(1)要拟写活动主题语,首先要明确活动的内容,然后再来拟写。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领略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情操,热爱自然。主题语的语言要简洁、形象,要能概括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2)本题要求在大活动“感悟自然”的主题下,再设置两个活动环节,感悟自然的活动很多,比如听四季赞歌,赏四季美景等等。
(3)题干要求写出描绘四季的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描绘四季”,如果写成其他的诗句则不符合题意。
二、阅读与理解(39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6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8.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答案】视听结合;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也可以)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需要学生深入诗歌,理解诗歌大意,然后认真阅读首联,找出首联描写的意象,根据写作意象分析写景的特色,然后在分析怎样写景的
10.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因而惋惜、惆怅,表达对“远客”的同情。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首诗,了解这首诗蕴含的情感,然后认真分析尾联,诗人“临觞忽不御”的原因想起了远游在外的游子,所以临觞忽不御,表达了诗人对游子的远游的同情。
阅读甲、乙两段短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作响;好鸟相鸣,嘤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节 (乙)仆去月谢病,还藓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后人常以此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负势竞上 (2)窥谷忘反
(3)既素重幽居 (4)遂葺宇其上
【答案】①向上②同“返”,返回③一向④修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上:向上
②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③句意: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素:向来;
④句意: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葺:修建。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梅溪之西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但微颔之(《卖油翁》)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例句“梅溪之西”中的“之”是助词,的;
A.“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之”是补足音节,不译;
C.“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D.“之”是助词,的。
故选D。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答案】①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虚言啊。
②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仁智,仁人智士;岂,哪里;徒,仅仅。句意为: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虚言啊。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鸢,老鹰;戾,至;息,平息。句意为: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15.《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及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分析作答。甲文由“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见作者有归隐山林之意;乙文中的“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一句,也流露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9分)
运动——无价良药
【健康调查】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材料三:美国一项基于54000人的死亡风险因素调查
图
可能导致的死亡率(%)
【健康咨询】
某社区医生一天的健康咨询记录:
1.方××,男,13岁,初一学生;身高1.60米,体重163斤,食欲旺盛,走路易气喘,时常提不起精神。
诊断: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
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好运动45—60分钟,通过出汗来消耗身体热量,排出毒素,减轻体重。
2.李××,女, 15岁,初三学生;脸色蜡黄,消瘦,食欲不振。
诊断:学习紧张、久坐不动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
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运动,如课间做一做蹲立的动作或者跳绳、爬楼梯等,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以积少成多的运动方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3.徐××,男,62岁,退休工人;近期吃得多,喝得多,尿频,易疲乏无力,体重有所下降。
诊断:疑似糖尿病早期症状。
建议:(1)需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2)加强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等,在身体无不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提高运动强度;运动时尽量不要空腹,最好饭后1小时进行。
……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运动的瘦子比常运动的胖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可能更大。
B.运动时出汗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消耗热量,燃烧多余脂肪,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C.运动后,人往往会增进食欲,从而增加摄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可能会增加体重。
D.运动后会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症状,休息一两天后会自行消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健康知识中的“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可知运动后的一些不适症状,休息一两天不一定能消除.故第四项分析有误,故选D
17.围绕文本主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健康调查】材料三图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静态生活方式是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或静态生活方式是危害健康的最大因素、静态生活方式最容易导致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把表格转换成文字.作答此类问题,需要联系表格的题目,分析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如果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据此可得出结论:静态生活方式是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
18.班主任陈老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运动,体质不太好,最近老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加强运动。她制定了第一个星期的运动方案,这个方案还有不够科学的地方,请你帮助陈老师提出修改建议。(4分)
时间
周一至周五
周六
周日
运动项目
每天步行
15分钟
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
打羽毛球
1小时
时间安排
上下班途中
晚饭后40分钟后
早饭前
修改建议:
(1)
(2)
(3)
【答案】(1)周一至周五应增加运动量.(2)周六应减少运动量,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3)周日打羽毛球的时间最好调整到早饭后1小时之后.(4)周六、周日最好不要连续打羽毛球.(每条建议1分,写出三条即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答本题,需结健康知识中关于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表述根据这一部分的内容可知,陈老师周一至周五运动量过少,应适当增加.周六和周日连续两天打羽毛球不合适,最好休息一天.饭后不宜剧烈运动.周六同周一至周五相比,运动量突然加大,容易使身体不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12分)
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张 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色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⑨原来,考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
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看,那里!”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
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桐树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谢谢。”之后,便你说我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
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答案,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121把伞啊,一把不少!这金灿灿的遮阳棚,在青春少年里,熠熠生辉啦!
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
原来,他是去年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忧愁,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9.请简析标题的含义。(3分)
【答案】意指班主任、爱心志愿者、绿T恤男孩,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正好需要的帮助、鼓励、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好。
【解析】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那些色彩”指“红色T恤”“黄色遮阳棚”“绿T恤”“温暖青春”理解为,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正好需要的帮助、鼓励、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好。
20.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3分)
【答案】临考前班主任老师到考场外给孩子们加油;爱心志愿者给孩子们送伞;绿T恤男孩为孩子们免费拍照。
【解析】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②-⑩写临考前班主任老师到考场外给孩子们加油;⑩-写爱心志愿者给孩子们送伞;⑦-⑩9写绿T恤男孩为孩子们免费拍照。
21.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3分)
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伞”比作“花儿”,比作“笑脸”,生动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①将“伞”比作“花儿”,比作“笑脸”,生动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
22.文章第段中写道“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温馨提示:恰当运用描写手法,80字左右)(3分)
【答案】示例:一帮少男少女聚集在操场上,或坐或立或卧,有的四目相对击掌相庆,有的两头相靠无限亲密;最抢眼的是一个着红T恤的少年,只见他侧身双脚跳起,双拳紧握,飘动的头发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仿佛快乐已实在没法掩藏。
【解析】本题是对补写的考查.补写内容要根据上文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内容补充完整即可。
三、写作(50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终于,我读懂了你
庄子,我也许读懂了你,也许我自以为读懂了
在我小时候,只是在片断的信息中接触到了你,更多的时候那是加着书名号的《庄子》。
我虽小,但已知道“子”是对一个人的敬称,就像孔子。但是何以一个人的敬称为书名?这个人定很伟大,我想,至少没有一本书叫“孔子”。
那时候不能称为我不懂你,因为我不了解。我不知道我不懂的事情自然我就不懂。
小学时候,我从成语词典中时常看到你的名字。有很多成语都标明出于《庄子》。很多的典故也出于《庄子》,其中丰富奇特的比喻也使我对它有丝期待。
中学时候,我终于接触到了你。
最初是通过濠梁之辩。你站在河桥上看到鱼在水中游动,说道:鱼能出游,这是鱼的快乐呀。你的朋友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啊!你反驳,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这个故事我看了三遍都没明白,因为当时是古文。当我理解了语句,又思索了很长时间,其中智慧又深沉的语言令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
读到你的文章,有时尽管不能完全理解,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一股浪漫与神气令我想象出了绚丽而宏大的远古景观,自然地领会了你的观点
你著作不多,却是字字珠玑。李白用酒和诗发泄愁闷,你却用哲理来发泄。比起李白,你的文章更像一个报国无门的游子的呐喊。李白用酒和诗,世人认为他放浪形骸,你却用诸多的诡辩和歪理令人感受你的无可奈何
有人说你是精神病,人格缺陷,心理疾患。可是在那样一个时代,浪漫而又惨烈的时代,你的心理是合理的。
诸侯的征战频繁,人民被驱使进行战争,而内部统治越残酷的国家越强大,至少在军事力量上。你痛心,却又无能为力。
孟子忙于奔走各国。善意地夸张着“仁政”的益处,而你却只有独自发泄。人各有志,你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你知道自己太弱小,与人类本身的矛盾抗衡根本不可能。于是,当楚王的相位在你的面前,你断然推辞了,这一点,我本无法理解,这是士人们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你知晓你的目标与贵族们相去甚远,不可能成功。
当我理解了这一点时,我甚至认为我读懂了你。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难度较大。
【审题立意】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把它转化为一篇半命题作文:读懂某某,这样难度就会降低很多。“读懂”的理解。读懂是一个动补式的动词,“读”得怎么样,“懂”了。细品一下,就会感到这中间有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思路点拨】“读懂对象”的理解。①“读懂对象”是个第二人称单数的代词,不能扩大为“你们”或“他们”“自己”之类。②“读懂对象”可指具体的人或物,也可指抽象的东西。具体的“人”指自己身边的人(亲人、朋友等)、当代的人(球星、歌星、影星、运动员、时代的风云人物等)、现代的人(鲁迅、李叔同、曾国藩、谭嗣同、孙中山等)、古代的人(孔子、庄子、曹操、诸葛亮、嵇康、岳飞、郑板桥等)、外国的人(凡高、贝多芬、伦勃朗、李斯特、莫扎特等)等,具体的“物”指小屋、一条河、一座山(如《泰山赋》中读出泰山的公正阅世,刚正不阿),一句诗、一首诗、一本具体的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抽象的东西指某种好的品质(诚信等)、某种处世态度(如寂寞等)、酸甜苦辣的生活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第02单元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docx、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第02单元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 期中测试 (A卷·夯实基础): 这是一份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 期中测试 (A卷·夯实基础),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docx、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第06单元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docx、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卷第06单元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