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章 第1节 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章 第1节 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第1页
    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章 第1节 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跟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记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3.知道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
    利用回声原理计算距离.
    知识点一 感知人耳声音传播的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7-38,完成以下问题: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
    【合作探究】
    演示一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
    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
    答:人都会失去听觉.
    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
    答:是骨传导方式.
    知识点二 声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7-38,完成以下问题:
    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合作探究】
    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
    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
    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
    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答:不是一样快.
    演示二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
    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
    【教师点拨】
    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
    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
    【跟进训练】
    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知识点三 回音(或回声)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8,完成以下问题:
    1.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
    2.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可以听到回声.
    【合作探究】
    演示三 回声
    如图所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
    1.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会听到回声.
    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声音的反射.
    3.听到回声的条件?
    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
    【教师点拨】
    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
    (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
    【跟进训练】
    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510 m.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
    空气(15 ℃)
    340

    3 230
    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相关教案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自主学习,跟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跟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跟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