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4.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8368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贾思勰在农田耕作,“割圆术”,甲骨文,吾将上下而求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局部,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的科技成就。
2. 掌握魏晋时期书法、绘画、雕塑艺术方面的成就。
3.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 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 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 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背景
简历: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
籍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知识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的烹饪百科全书"
作品目录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篇。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酿酒4篇。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卷十:非中国(指北魏以外)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① 总结农业生产经验②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③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其精髓即在于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约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有关《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一、名人小档案
简历:早年因战乱迁居江南。 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
籍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
数学: 圆周率 《缀术》 天文:《大明历》机械: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知识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
数学: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即3.1415926 ~ 3.1415927之间,这个成就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研究成果《缀术》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 乐 苦 煞 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3.14159 26535 897 932 384 626
1、理解: 圆周率=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
西汉 刘 歆 3.1547
东汉 张 衡 3.16
曹魏 刘 徽 3.14
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
从圆内接正六边形起,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它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
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定时器等。
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知识点三 书法、绘画与雕塑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开始发生变化。
曹魏时期书法家:钟繇、胡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兰亭序》摹本(局部)
“翩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云流水,酣畅自然极富变化,神采各异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女史”是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徜徉于水面,“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情脉脉,仪态万千。
佛教盛行;外来文化……
四、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魏】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1.江南经济的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民族大融合。3.前代秦汉文化的基础,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下列关于圆周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刘徽
②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祖冲之
③我国数学家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人早约1000年
④我国数学家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人早约1600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 D、东晋时期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兰亭序》 B、《桃花源记》C、《孔侍中贴》D、《快雨时晴贴》
(1)__________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2)__________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3)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很多,以东晋的__________最为出色,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材料: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晋书》请回答:1、这是人们对谁的书法作品的赞誉? 这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朝代?2、这位书法家的代表作是什么? 这部作品有什么美誉?后人怎样评价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材料研读,继承与创新,探索精神不急功近利,认真严谨专心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质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ppt、王羲之的故事wmv、顾恺之画画2wmv、齐民要术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秀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圆周率,重点知识总结,材料二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