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18 等差数列(练习)(原卷版)

    考点18 等差数列(练习)(原卷版)第1页
    考点18 等差数列(练习)(原卷版)第2页
    考点18 等差数列(练习)(原卷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8 等差数列(练习)(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8 等差数列(练习)(原卷版),共15页。
    考点18 等差数列【题组一 定义的运用】1.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为等差数列;【解析】证明:可得:时,时,,可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首项为2.已知数列中, .设,求证:是等差数列;【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1),又是等差数列,首项为3,公差为3.3.在正项数列中,已知.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数列是等差数列.4.已知数列满足.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1)由,所以数列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5.已知数列满足,且.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答案】(1)见解析,(2)【解析】因为两边都加上,得所以,即所以数列是以为公差,首项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即6.数列中,,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答案】见解析【解析】,而.因此,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题组二 中项性质】1.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角的值为  【答案】【解析】由题意得:由余弦定理得:    2.设的等差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解析】的等差中项,∴,即.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9.3.正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答案】55【解析】由是等差数列,得,因为,所以,又,得,所以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的值为______.【答案】【解析】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因此,.故答案为:.5.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且,则       【答案】12【解析】设数列公差为,则..6.已知的等差中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解析】因为的等差中项则所以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此时所以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题组三---前n项和的性质】1.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0,前6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9项的和为     【答案】210【解析】∵等差数列{an}的前3项和为30,前6项和为100,即S3=30,S6=100,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2(S6S3)=(S9S6)+S3,即140=S9﹣100+30,解得S9=210。2.已知等差数列项和为,若,则     【答案】280【解析】等差数列项和为也成等差数列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答案】20【解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成等比数列又4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则    【答案】【解析】设,根据是一个首项为a,公差为a的等差数列,各项分别为a,2a,3a,4a..5.已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且,则       【答案】【解析】依题意,故.6.已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则等于      【答案】【解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7.有两个等差数列,若,则( )A. B. C. D.【答案】B【解析】设等差数列项和分别为,故选B.8.已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的个数是___.【答案】5【解析】解:根据题意,两个等差数列=7+为整数,则n+1为12的因数,又n为正整数,为正整数,验证可得:当n=1,2,3,5,11满足题意,故答案为:5.9.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使取得最大值的n为_______.【答案】6【解析】因为等差数列中,,所以,∴Sn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项数n的值为6.故答案为:610.已知是等差数列,其公差,其前n项和记为,且,则当取最大值时的________.【答案】8【解析】,即前项和最大故答案为:11.在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大值为    【答案】【解析】∵等差数列中,,∴,又,∴,即数列的前15项为正值,从第16项开始为负值.∴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大值为12.已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且奇数项的和为40,偶数项的和为32,则     【答案】8【解析】设等差数列有奇数项.公差为奇数项和为40,偶数项和为32,,即等差数列项,且1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使的个数为     【答案】5【解析】因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所以,所以为使,只需,又,所以可能取的值为:因此可能取的值为:.【题组四  实际运用】1.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白米一百八十石,令三人从上及和减率分之,只云甲多丙米三十六石,问:各该若干?”其意思为:“今有白米石,甲、乙、丙三人来分,他们分得的白米数构成等差数列,只知道甲比丙多分石,那么三人各分得多少白米?”.请问:丙应该分得       白米【答案】【解析】依题意,设甲、乙、丙分得的米的重量分别为石、石、石,并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解得,因此,丙应该分得石白米.2.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一座9层塔共挂了126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比上一层灯数都多为常数)盏,底层的灯数是顶层的13倍,则塔的底层共有灯       【答案】26盏【解析】设最顶层有盏灯,则最下面一层有盏,(盏),所以最下面一层有灯,(盏).3.《张丘建算经》是公元5世纪中国古代内容丰富的数学著作,书中卷上第二十三问:“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半月积几何?”其意思为“有个女子织布,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五尺,一个月(按30天计)共织布9匹3丈.问:前半个月(按15天计)共织多少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可估算出前半个月一共织的布约有      【答案】133尺【解析】9匹3丈为390尺,每天的织布数成等差数列,首项,记公差为4.朱世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卷中“如像招数”五间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官司差夫一千九百八十四人筑堤,只云初日差六十四人,次日转多八人,每人日支米三升”.其大意为“官府陆续派遣人前往修筑堤坝,第一天派出人,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派出的人数比前一天多人,修筑堤坝的每人每天分发大米升”.在该问题中前天共分发         升大米。【答案】【解析】记第一天共分发大米为升,由题意,每天分发的大米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因此,前天共分发大米为升.5.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提出如下问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思是将996斤绵分给八个人,从第二个人开始,每个人分得的绵都比前一个人多17斤,则第八个人分得绵的斤数为   【答案】184【解析】设第一个孩子分配到a1斤锦,则由题意得:7=996,解得a1=65,∴第八个孩子分得斤数为a8=65+7×17=184.6.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金锤,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       斤?【答案】15斤【解析】因为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数列的前5项和为.即金锤共重15斤,7.中国古代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答案】184斤【解析】用表示8个儿按照年龄从大到小得到的绵数,由题意得数列是公差为17的等差数列,且这8项的和为996,,解得.∴8.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gui)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周而复始.若冬至晷长一丈四尺五寸,夏至晷长二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第三个节气(立秋)晷长是  【答案】五尺五寸【解析】设晷影长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则,解得夏至之后的第三个节气(立秋)晷长是五尺五寸.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裹、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意思:“共有五头鹿,5人以爵次进行分配(古代数学中“以爵次分之”这种表达,一般表示等差分配,在本题中表示等差分配).”在这个问题中,若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则公士得   答案】三分鹿之一【解析】显然5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设公士所得为,则,解得10已知从2开始的连续偶数蛇形排列形成宝塔形数表,第一行为2,第一行为46,第三行为12,10,8,第四行为14,16,18,20.如图所示,在宝塔形数表中位于第i行,第j列的数记为,比如,,若,则    【答案】71【解析】由图可知,第一行放1个偶数,第二行放2个偶数,第3行放3个偶数…
    又因为指图中摆放的第行第列,
    所以先求第行的最后一个偶数,
    该偶数小于2020且是最接近的,并且还能成为每一行最后一个数字的,时,第44行的最后一偶数是1980,又第45行的第45个偶数为1982,
    利用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之间关系可知2020应出在该行的第45-19=26列,故
    所以
    11.《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 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 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个橘子.这个问题中,得到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        【答案】18【解析】设第一个人分到的橘子个数为,由题意得,解得.12.《九章算术》卷第六《均输》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若将这五人从上到下分别记为甲、乙、丙、丁、戊,且五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则乙与丙两人共分得      【答案】【解析】设甲、乙、丙、丁、戊五人所得分别为,公差为,则有,所以.13.《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译文是“现有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的五个不同爵次的官员,共猎得五只鹿,要按爵次高低分配(即根据爵次高低分配得到的猎物数依次成等差数列),问各得多少鹿?”已知上造分得 只鹿,则大夫所得鹿数为     【答案】【解析】设爵次高低分配得到的猎物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则        ,即大夫所得鹿数为14.“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2019这2019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4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答案】169【解析】由题意得,被3除余1且被4除余1的数就是能被12除余1的数,,由,得,∵,∴此数列的项数为169.15.《莱茵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20个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个人所得份量成等差数列,且较大的三份之和的七分之一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大一份的个数为         【答案】46【解析】根据题意,设递增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则所以解得所以最大项.  

    相关试卷

    新高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卷18(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卷18(原卷版+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 SKIPIF 1 < 0,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18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专题18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原卷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4 排列、组合(练习) (原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34 排列、组合(练习) (原卷版),共4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