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第1页
    人教统编版(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第2页
    人教统编版(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西欧庄园中,佃户,《查士丁尼法典》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1.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C.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2.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由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A.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 B.君主和市民无矛盾冲突C.市民成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王权不受其他因素制约3.在西欧庄园中,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   )A. 维护领主的权益                             B.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 限制了领主特权                              D. 维护佃户的利益4.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则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独立 C.严格的等级制 D.相对自由与平等5.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则变得次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7.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但到帝国时期,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实权日削,失去了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这从本质反映出(   )A.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趋势 B.古罗马法律制定权已发生转移C.古罗马统治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D.古罗马走向衰落已成历史必然8.“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9.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 B.彰显了民众意愿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 D.消除了内部分裂10.《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11.《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 D.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
    12.“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1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14.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15.《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于1377年编写。它和完成于14世纪末15 世纪初的《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实生动,富有戏剧性。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   ) 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古代中国城市的区别。       17.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主耳其大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3)从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2.答案:A解析:3.答案:B解析: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封君与封臣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具有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精神。因此材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双向的权利与义务,故选ABC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均排除。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4世纪西欧城市建设变化的影响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教堂在西欧城市中的位置变得次要,而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建设的这一变化体现了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人文精神萌发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6.答案:B解析:A项中“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对封建制度的挑战,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自治城市斗争的结果,而非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领主与市民之间的税务关系,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从罗马共和国“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到帝国“元老院实权日削,失去了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可知这体现了古罗马权力中心的转变,从本质上反映出古罗马奴隶制社会向民主方向发展的趋势,故选A项。B项只是表象。C项忽略了材料中所说的元老院依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材料中没有指出罗马社会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体现不出其衰落,D项不符合题意。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文明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故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故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突出了国王的作用,即国王在其领地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其领地外是仲裁者,这彰显了王权的强大,故选择A项,排除B项;材料内容局限于法国,并非整个欧洲,故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10.答案:A解析:11.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也就是强化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即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外族的打击下,476年灭亡。长期的战争和动荡使古代罗马和希腊的文化受到严重破坏,而相对稳定的东罗马帝国抵抗住了外族入侵,保存了大量的文化。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地理位置及内容看,此帝国应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并未保存古典文化,A项排除。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与材料中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不符,排除CD两项。13.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的侧重点在于强调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A项正确。BC两项说法与实际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可见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15.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两份文献主要记载了12世纪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而基辅罗斯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可能在文献中有所反映,故选A莫斯科公国在16世纪初建立起统一的俄罗斯国家门547,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17世纪末,俄罗斯扩张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6.答案:(1)不同特征:古代西方城市,世俗皇权与教权鼎立,皇权受制于教权,所以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在古代中国,帝王集王权与神权为一身,世俗王权大于神权,导致王宫建筑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地位突出,城市建筑等级性的特点明显。(2)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古代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解析:17.答案(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内部矛盾;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3)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归纳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回答。第(2)题,从材料二提取信息“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落后、保守的”“确保过去的一切”,从材料三提取信息“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并结合所学分析。第(3)题,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导致其灭亡,据此分析谈感悟。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时间,内容,评价,影响,文化,文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巩固练习,共6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