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
展开1.以下各个单位换算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2.2021年,中秋国庆喜相逢,乡情伴随明月升,南北共赏一轮月,两地青山隔千层。小明和家人在东湖绿道赏月时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赏月归途,小明的妹妹说“月亮跟着我们在走〞。妹妹和小明研究月亮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参照物分别为〔 〕
A. 树木云 B. 云月亮 C. 月亮树木 D. 云树木
3.用公式 及其变形式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B. 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C.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
C. 甲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5.以下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以下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 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的听诊器能使心脏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 甲、乙、丙、丁所示声波的四个波形图中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7.为了催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下列图,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9s,接受到第一次反射信号的同时发出第二次信号,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1s,假设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06m B.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68m
C.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34m/s D.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正在向测速仪靠近
8.以下有关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利用 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频率变小
B. 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
C.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 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利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9.“碳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 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 金属镓的熔点低于零下490℃,沸点高于30℃
10.如下列图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以下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B. 实验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错过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海波是晶体
C. 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即处于熔点的时间〕
D. 实验中不需要控制海波与石蜡的质量相等
11.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
B. 夏天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是冰棒汽化形成的
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时此地河水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
D. 冬天烧开水时,水壶壶嘴较远处出现大量“白气〞,而壶嘴最近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温度太高,水蒸气无法液化
12.如下列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就制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以下有关这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塑料膜应该选用半透明的,所成的像与人眼处于塑料膜的异侧
B. 为了更好看清蜡烛的像,应该尽量让塑料膜处于较暗的环境
C.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D. 将小孔对着烛焰,烛焰靠近小孔时,塑料膜上烛焰的像会变小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假设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那么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 〕
A. 蜡烛A的像和蜡烛B B. 蜡烛B C. 蜡烛A的像 D. 蜡烛B的像
14.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游动,有经验的渔民看到鱼后,可以用鱼叉将鱼叉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造成的
B. 渔民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渔民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经折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
D. 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
15.以下有关光现象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 常温物体也可以发出红外线,响尾蛇具有红外线感觉器官
C. 三棱镜对七种色光中的红光偏折能力最强
D. 感应水龙头中具有对紫外线感应的电子元件
16.以下估值最不合理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
B. 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
C. 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崖约510m
D. 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17.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是非常常见的方法之一,以下有关各种图像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向东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下列图,0~2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B.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甲假设是固体,那么它一定是晶体,它第10min全部熔化为液体,乙假设是液体,那么它在6~10min内还是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它的沸点是60℃
C. a、b两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向东运动, 图像如下列图,0~6s内a运动比b慢,a相对b向西运动,6s后,两物体相对静止
D.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下列图的图象,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此时水上方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二、多项选择题
18.以下有关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教室里长时间使用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凝固现象
B.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了层白花花的“粉〞,它是凝固现象
C.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冻肉出冷库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接触后凝华成霜附着在冻肉上
D.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外外表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三、实验题
19.在如下列图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 cm,如果测得时间 ,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 = m/s。
〔2〕.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 〔选填“大〞或“小〞〕。
〔3〕.下表是小红重复三次实验测得AC段获得的数据,那么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应该记为 cm/s。
20.小明在自学了声音的特性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音调和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找了一把钢尺紧贴桌面做了如下实验:
〔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用较大的力拨动时,钢尺的 较大,声音的 较大;
〔2〕.接着小明又改变钢尺露在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较 〔选填“长〞或“短〞〕时,钢尺振动 较快,声音的 较高。不断增加伸长的长度,无论怎样用力拨动尺子,都无法听见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3〕.在此实验中,小明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21.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旁边气压计显示此时气压刚好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 〔填“甲〞或“乙〞〕图中的装置。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 〔选填“初温〞或“质量〞〕不同。
〔3〕.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烧杯中有局部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 〔填“能〞或“不能〞〕重新沸腾。局部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 〔填物态变化〕成冰。
22.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实验中应选用 ;〔填“大冰块〞和“碎冰块〞〕
〔2〕.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2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甲 乙
〔1〕.如图甲,先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OF射出,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假设将EO向平面镜靠近,那么OF 〔选填“靠近〞或“远离〞〕ON;假设光线沿FO入射,那么经镜面反射后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 。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NOF向后旋转,那么在纸板NO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关系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4.某同学利用如下列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选填“A 〞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5.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 ;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 、3和 、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水中光路,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图丙中当激光笔从水中沿4'方向射入O点,那么折射光线将会沿着 〔填“1〞“2〞“3〞或“4〞〕的方向射出,说明 的;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丁中面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四、计算题
26.一列火车沿着一条平直铁路匀速驶向一座大山,火车速度为30m/s,途中火车鸣汽笛一次,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到达隧道口后,以原来的速度通过该大山中的一条隧道,全车处于隧道中的时间为30s,这列火车长200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火车鸣汽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米?
〔2〕.听到回声时,火车到大山山脚的距离约为多少米?
〔3〕.该隧道长为多少米?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错误,应为110mm=110×10-3m=0.11m
A不符合题意;
B.换算过程错误,应为20kHz=20×1000Hz=20000Hz=2×104Hz
B不符合题意;
C.换算过程错误,应为72km/h=72× m/s=20m/s
C不符合题意;
D.进率及过程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长度、速度、频率的单位换算解答。
2.【答案】 A
【解析】【解答】“月亮跟着我们在走〞,我们和月亮相对静止,以树木为参照物,我们和月亮是运动的;“月亮在云中穿行〞,以云为参照物,月亮和云有了位置变化,那么月亮是运动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3.【答案】 D
【解析】【解答】A.运动的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的物体所用时间越少,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速度相同的物体,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就越大,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不随路程和时间发生变化,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4.【答案】 B
【解析】【解答】A.由图知,前2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600m、450m,那么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B符合题意;
C.由图知,甲车在20s~30s之间和乙车在20s~30s之间通过的距离均为300m,所用时间均为10s,由 可知甲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由 可知在4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同时间的路程不同,表示速度不同;利用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5.【答案】 A
【解析】【解答】A.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符合题意;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6.【答案】 B
【解析】【解答】A.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化,响度变化,所以实验时,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高,那么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B符合题意;
C.听诊器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造成能量损耗,提高传递到医生耳朵中声音的响度。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跳动的振幅与响度,更不能改变音调和音色,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丁的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甲、乙、丁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不同发声体的声波图像不同。
7.【答案】 C
【解析】【解答】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 ×0.9s=0.4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1=v波t1=340m/s×0.45s=153m
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 ×1.1s=0.55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波t2=340m/s×0.55s=187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2-s1=187m-153m=34m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34m;假设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那么34m共用时间为t′=Δt-t2+t1=1.1s-0.55s+0.45s=1s
汽车的车速为v′= =34m/s
C符合题意;
D.由AB可知,s2>s1 ,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正在向测速仪远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回声现象,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和路程,可以计算车辆的速度。
8.【答案】 B
【解析】【解答】A.利用 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声音的响度变小,说明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小,A不符合题意;
B.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B符合题意;
C.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强度超过70dB,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耳塞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9.【答案】 B
【解析】【解答】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所以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B符合题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不能忽略不计,C不符合题意;
D.纳米管温度计是用以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阅读材料中对温度计的介绍,了解其使用的特点。
10.【答案】 C
【解析】【解答】A.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A不符合题意;
B.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过程可能持续时间比较短,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错过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海波是晶体,B不符合题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不会改变熔化时吸收热量的快慢,不会改变熔化时间,C符合题意;
D.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需要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的特点,不需要控制质量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不符合题意;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面上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此时此地河水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C不符合题意;
D.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故壶嘴最近处没有“白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白气〞是气体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12.【答案】 D
【解析】【解答】A.塑料膜应该选用半透明的,半透明的塑料膜便于观察和成像,所成的像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人眼处于塑料膜另一侧观察,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的像比较弱,塑料膜处于较暗的环境,光线较弱,便于观察,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成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小孔对着烛焰,烛焰靠近小孔时,塑料膜上烛焰的像会变大,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小孔、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13.【答案】 C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虚像,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纸,从蜡烛C处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前面蜡烛像重合,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14.【答案】 A
【解析】【解答】A .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经折射进入人眼,而不是人眼发出的光,A错误,符合题意;
B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人眼,由于光的折射,人眼看到的是水中的鱼经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鱼经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鱼的上方一点,故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叉到鱼,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空气中看到水中的物体是光的折射造成的,看到水中的像是比实际变浅的虚像。
15.【答案】 B
【解析】【解答】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较多,响尾蛇的头部拥有特殊器官,可以利用红外线感应附近发热的动物,B符合题意;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而紫光在最下方,因此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在最上方,因此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弱,C不符合题意;
D.感应水龙头中具有对红外线感应的电子元件,因为人体靠近时发出红外线,控制水龙头的开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不同。
16.【答案】 A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dm左右,A错误,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中学生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12s,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为 , 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1.5s=510m,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大约是23℃,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时间的大小,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17.【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0~2s内,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由 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0~2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4s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甲可能是非晶体,如果热源的温度是80℃,那么甲的温度上升至80℃时就不会再升高了,乙假设是液体,那么它在6~10min内还是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是液体的沸腾过程,它的沸点是60℃,B不符合题意;
C.a、b两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向东运动,0~6s内两个物体加速运动,a的平均速度比b的平均速度大,a相对b向东运动,6s后,两物体速度相同,它们相对静止,C不符合题意;
D.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根据Q吸=cmΔt知,那么
cm1Δt1=cm2Δt2
可得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
所以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都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和时间图像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在液体沸腾的图像中,液体先升温,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二、多项选择题
18.【答案】 C,D
【解析】【解答】A.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时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冰棍上面挂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棍瞬间凝华而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冻肉刚出冷库时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冻肉会迅速凝华成霜附着在冻肉上,这是凝华现象,C符合题意;
D.霜、窗户冰花、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三、实验题
19.【答案】 〔1〕40.0;0.2
〔2〕小
〔3〕26.69
【解析】【解答】〔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3〕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应该记为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路程;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测量时间时,停止偏晚,计算偏大,计算的速度偏小;
〔3〕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20.【答案】 〔1〕振幅;响度
〔2〕短;频率;音调;此时尺子发出声的频率低于20Hz,〔或此时尺子发出的是次声波〕
〔3〕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1〕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了钢尺的振幅,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故可知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相同,因此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钢尺振动的频率将不同,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不断增加伸长的长度,钢尺伸出的越长,振动频率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当频率低于20赫兹时,人耳就听不到了。
〔3〕此实验要探究多个声音特性,故要用控制变量法将多因素问题控制成单因素问题进行研究。
【分析】〔1〕拨动物体的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2〕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上下不同;
〔3〕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保持其它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
21.【答案】 〔1〕乙
〔2〕质量
〔3〕减小;降低;能;凝固
【解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2℃,甲图上面没有容器盖,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小明使用的乙装置。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水上方的气压相同,水的沸点相同,b从加热到开始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由图可知,两图象的起点相同那么两组水的初温相同,b的图象升温较缓慢,是因为b的质量大造成的。
〔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降低温度时放出的热量,正好用来沸腾,所以水不加热时,水也能沸腾;不停的抽气,容器内气压不断降低,水的沸点不断降低,水不停的沸腾,水不停的放出热量,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
【分析】〔1〕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升高,加热时,加盖的容器气压较大;
〔2〕相同环境中同种液体沸点相同,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不同,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3〕从密闭容器中抽出气体,气压降低,沸点降低;当温度低于液体的凝固点,液体会发生凝固现象。
22.【答案】 〔1〕秒表;碎冰块
〔2〕固液共存;4
【解析】【解答】〔1〕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用到秒表。
较大的冰块受热不均匀,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碎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3~7min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表示冰正在熔化,冰的熔化时间为
7min-3min=4min
第6min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试管内的物质为固液共存的状态。
【分析】〔1〕探究熔化规律时,需要秒表记录时间;碎小的固体进行实验,受热均匀;
〔2〕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固液共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所用时间;
23.【答案】 〔1〕靠近;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不能;在
【解析】【解答】〔1〕将EO向平面镜靠近,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那么OF也靠近平面镜;故那么OF远离ON;假设光线沿FO入射,那么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将纸板NOF向后旋转,此时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可逆;
〔2〕折转光屏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4.【答案】 〔1〕前面;反射
〔2〕不点燃;完全重合
〔3〕B
【解析】【解答】(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 点燃后,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 的像.
蜡烛在后面所成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板外表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 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 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并记录下蜡烛 的位置.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人在玻璃板前观察;平面镜成像是根据光的反射形成的;
〔2〕玻璃板后的蜡烛和前面蜡烛大小相等,探究时不点燃;
〔3〕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5.【答案】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增大;小于
〔3〕水中滴几滴牛奶
〔4〕4;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
【解析】【解答】〔1〕将光屏的右半局部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图丙可以看出,当入射角逐渐减小,那么折射角逐渐减小,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光路,应使水稍微混浊一些,可以放入少量的牛奶,就能看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4〕在图丙中将光沿着4′方向射入O点时,光在空气中沿着4方向射出,这说明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5〕光线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两个界面上过折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如图:
【分析】〔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可以折转的光屏能探究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在水中滴入几点牛奶,便于呈现光路;
〔4〕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再离开玻璃时,折射角先减小后增大。
四、计算题
26.【答案】 〔1〕解:从火车鸣汽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为
答:从火车鸣汽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为 。
〔2〕声音在2s中传播的距离为
听到回声时,火车到大山山脚的距离约为
答:听到回声时,火车到大山山脚的距离为 。
〔3〕全车处于隧道中是通过的隧道长度为
该隧道长为
答:该隧道长为 。
【解析】【分析】〔1〕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距离,结合回声现象计算距离;
〔3〕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距离,再计算车长计算隧道长。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速
1
2
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