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后作业题
展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题易错题加强(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一、实验题
1.实验中小文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最好在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位置进行;最好选择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玻璃板做实验;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文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
(3)请在图乙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的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______。
2.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_____,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虚/实)像。
(4)移动蜡烛________(A/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__(向右移动/向左运动/不变)。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 ________放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 ________。
(3)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着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
(4)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________像。
4.小涵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小涵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涵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实验中小涵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5.晓彤和小雪在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中间画有直线的不透明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竖立一个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面,他们发现此时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晓彤取出一只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较短的未点燃的蜡烛B,想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你认为晓彤能否完成实验___________。
(3)晓彤和小雪相互配合,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你认为他们确定像的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在没有其它器材辅助的情况下,晓彤和小雪想通过理性探究认识“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是否垂直”,请你为他们提供探究思路。__________
6.小凡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时: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________,此时成像的亮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镜___________一些(选填“好”或“差”);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A的像重合,蜡烛B的位置即是_______的位置。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乙中________处观察(选填“a”、“b”),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____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
(4)在实验中,小凡看到蜡烛A有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减小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5)小凡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蜡烛的像也跟着向上平移
7.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选填“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用镀膜玻璃板和蜡烛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____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①或“②”)。
(4)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6)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7)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8)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
(9)如图2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__。
(10)某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8.如图甲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透明璃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实验中,首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的位置画一条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另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新进行实验,白纸上记录的信息如图乙所示。移去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3)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
(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在图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_____)
(5)该小组同学为了使实验操作更简便,将实验进行改进,刻度尺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刻度尺上,将没有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的刻度尺上,如图丁所示,结果无论怎样在刻度尺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
9.“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较明亮/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 ;进一步观察A、B两个棋子在白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
(3)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因为:______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4)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A/B)这一侧观察。
(5)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实验时应选______(较厚/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______。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1.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的距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1.较暗 较薄 反射 等效替代
【详解】
(1)[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故最好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
(2)[3][4]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5]眼睛看到蜡烛S点的像S',将眼睛与像S'连接,玻璃板前的即是反射光线,同时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确定像的位置 像物大小关系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虚 A 相等 不变
【详解】
(1)[1]玻璃既能反射成像,又能透光,利用玻璃板能看到A蜡烛的像,也能看到代替A蜡烛的B蜡烛,当B蜡烛和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B蜡烛的位置就是A蜡烛像的位置,所以利用玻璃板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3][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方法,属于等效替代法。
(3)[5]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6][7]要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完成多次实验,多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8]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蜡烛A和玻璃板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
3.垂直 未点燃 相等 相等 不透过 虚
【详解】
(1)[1]实验时,为了使像成在桌面内,应将玻璃板与纸面垂直放置。
(2)[2][3]若蜡烛B点燃了,则无法看清A的像,故蜡烛B应未点燃;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相等。
(3)[4]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说明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5][6]若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上成的是虚像。
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玻璃板向蜡烛方向倾斜
【详解】
(1)[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透明,能够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便于寻找确定像的位置。
(2)[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使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完全重合,便干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3)[4]因为玻璃板未垂直于桌面,根据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会偏离桌面;因为玻璃板向蜡烛方向倾斜,所以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
5.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不能 自己眼睛是否看到像 小雪手上没有蜡烛的像 将不透明白纸从中间直线对折,然后展开,将蜡烛放在折线处进行实验。
【详解】
(1)[1]使用平面镜时无法看到平面镜后面物体,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可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此时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像。
(2)[2]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使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晓彤取出一只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较短的未点燃的蜡烛B,故晓彤无法完成实验。
(3)[3]晓彤和小雪两人一个能看到一个没看到,理解的像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确定像的位置的依据是自己眼睛是否看到像。
[4]虚像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图中,小雪手上没有蜡烛的像,即可以证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4)[5]在没有其它器材辅助的情况下,晓彤和小雪想通过理性探究认识“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是否垂直”,可以将不透明白纸从直线中间对折,然后展开,将蜡烛放在折线处进行实验。
6.较暗 像的位置 差 像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a 蜡烛B b A D
【详解】
(1)[1]实验环境应选放在较暗的地方,这样增加烛焰、像与环境的对比度,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2][3]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烛焰射出的一部分光线,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玻璃板成的像比平面镜成的像清晰度差一些。
(3)[4]实验时,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蜡烛B的位置即是像的位置。
[5]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
[6][7][8]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乙中a处观察,蜡烛B的位置即是像的位置。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9]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选A。
(5)[10]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根据物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在竖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光的反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① 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不需要 大小 虚像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5° B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2)[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用镀膜玻璃板和蜡烛做实验,实验环境在几乎无光的实验进行实验效果好,成像更清晰;
(4)[4]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因为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
(5)[5]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6)[6]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支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7)[7]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8)[8]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9)[9]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连接A、A1,做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移动后平面镜位置,如下图:
可知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
(10)[10]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测量了玻璃板厚度,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8.较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虚 相等 垂直 直尺与玻璃板不垂直
【详解】
(1)[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成像更清晰。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对像和物体进行比较。
(2)[3]平面镜成的像是由镜面反射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一侧观察。
[4]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5][6]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将像点和对应的物点连接,可以发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7]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作出AB两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将两点连接,即为物体的像,故作图如下:
(5)[8]蜡烛B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直尺与玻璃板不垂直,使蜡烛A的像不在水平面内。
9.较黑暗 棋子B 完全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2 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 A 虚像 B
【详解】
(1)[1]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3][4][5] [6]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可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7][8]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4)[9]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5)[10]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6)[11]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10.较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较黑暗 等效替代 不能 虚
【详解】
(1)[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观察。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实验现象更明显。
[2]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3]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的眼睛刺激越强,人眼会感觉物体更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觉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的光线射向人的眼睛,干扰人的视线。所以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更好。
[4]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便于确定物像大小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3)[5][6]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就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11.较黑暗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大小 平面镜 不能 虚 不变 镜面与桌面不垂直
【详解】
(1)[1][2]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人感觉蜡烛最亮,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3]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4]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4)[5][6]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7]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因为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它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6)[8]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镜面与桌面不垂直。
物理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物理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