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练掌握明朝建立、灭亡,清军入关的基本史实。明朝建立后君主专制加强、海疆管理、边疆管理的基本史实。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比明清时期中外发展的不同趋势,理解明清时期开始落后世界。
3、让学生熟练掌握明朝时期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难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程概况: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具备一定的史实基础。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基本定位在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的思路指向聚集在学生的如何建构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学生在认识历史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发展。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本课的导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早年经历,由此引入第一目录开始部分明朝建立的相关内容。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而成为统一王朝开国君主,这样的经历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教材配图是安葬朱元章父母的凤阳明皇陵。
本课在逻辑关系上采取先内后外的原则。第一目录讲明朝的内政,以专制强化为重点。第二、三目录讲明朝的边疆问题和外部环境,其中先讲沿海,再讲内陆。第三目录讲内陆边疆的时候,顺便带出清朝建立、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从而结束全课。
二、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 明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影响: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立内阁制度
①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②设立:明成祖时。
③权力: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的出现
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②表现:获得协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温馨提示】明中后期阁臣权力出现膨胀的现象,并且还有伴随而来的太监乱政问题,说明明朝的内阁制度不是一种理想的辅政制度。清朝的探索相对比较成功,其辅政机关实行的是内阁和军机处并行的双轨制,重要的事务由皇帝在军机处的协助下完成,一般事务由内阁来处理。这样既照顾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又分散了中央权力,二者相互牵制,保证君主集权。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评价
(1)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2)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结果: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3)欧洲殖民侵略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1)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温馨提示】明朝对内可以简单归纳为:传统制度的新变化,例如上个问题中讲到的的废除丞相制度就属于传统制度的新变化。对外可以简单归纳为:新挑战的传统应对,例如,面临海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新的挑战,明朝依然采用传统的应对方式——抗倭、海禁而不是积极顺应世界潮流,当然也就开始显现出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迹象。
四、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蒙关系
(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蒙古人逐渐形成了鞑靼和瓦剌,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2)瓦剌还曾俘获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经略西藏
(1)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2)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3)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4.明清易代
(1)清朝建立
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③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2)明清易代
①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②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③经过20多年的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温馨提示】
1、边疆问题可以按照方位叙述,增强地理空间概念,强调版图的奠定;重点在于阐释明朝与他们的关系,如和议、封授、设机构管理等。
2、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同时,君主专制下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导致了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顺势爆发并推翻了明朝。利用明朝内乱的有利时机,清军入关并再一次统一了全国。
【知识拓展】
1、明朝内阁制的特点
信息提取:秦朝设立的丞相一直是法定的中央官职,而明代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机关。
2、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教后反思】
教材重点讲解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侧重于问题层面。教师课后可以适当地补充这一时期中外经济发展概况。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全面看待此时世界时代潮流的变化对明朝的影响,进而理解其内部外部问题。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与目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思想,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