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学课件ppt
展开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划分文章节奏。(重点)2、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难点)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划分节奏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3.感知内容,梳理情节简要概括每段段意,梳理故事情节
朗读课本P132《愚公移山》,5分钟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寓言的结构寓言具有双重内容结构特点,结构的表层是一个故事,我们叫它寓言的“寓体”;结构里层是作者寄托的另外意旨,我们叫它寓言的“寓意”,寓意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本体”。“寓体”与“寓意”紧密结合,既有故事性,又有寄托性,这就是寓言区别于其他问题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说寓言的特点是运用一个故事寄托另外的意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重内容结构。这就是寓言的本质特征。
寓言的寓意寓意是寓言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特征,寓言的寓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意旨,即有直接具体的影射对象,这叫作“具体寓意”,另一种是普遍的启示意义,叫作“普遍寓意”。每片寓言作品都具有“普遍寓意”,却不一定有“具体寓意”。
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曾不能(zēng)荷(hè)担者三夫 箕畚(jī běn)
亡以应(wú)孀妻(shuāng)穷匮(kuì)一厝朔东(cuò)智叟(sǒu)始龀(chèn)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道:“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金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有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壤”。
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长,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最后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
检查点拨—梳理故事情节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无陇断焉( )
毕力平险( )箕畚( )面山而居( )帝感其诚( )
动词的被动用法,被….所感动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
3.古今异义(1)河阳之北( )(2)达于汉阴( )(3)指通豫南( )(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北山愚公长息曰( )(6)虽我之死( )(7)惧其不已也( )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 :太阳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古义:直 今义:手指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冀州之南( )以君之力( )投注渤海之尾( )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甚矣,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 )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讽刺意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二山雄立图,移山动员图,毕力平险图,愚公智叟辩难图,神灵移山图,愚公移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一等奖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一等奖习题ppt课件,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