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51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51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51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小明在公园游玩时发现师傅制作棉花糖的过程如下:先将白糖倒入机器中加热,使白糖粒变成糖浆,然后经过出丝口的高速旋转将糖浆甩出,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马上就凝聚成长长的糖丝,用竹签绕在一起就制成了棉花糖。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先汽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 B.先熔化后升华,先放热后吸热
C.先熔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 D.先升华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2.烤冷面是同学们喜爱吃的小吃之一,关于制作烤冷面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撒在冷面上的糖粒变为糖汁是熔化过程需要放热
B.冷面下的油冒出气泡是汽化过程需要放热
C.冷面上冒出“白气”的形成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D.涂抹在冷面上的酱汁变干是凝固过程需要吸热
3.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草地上凝结的霜,是凝华现象 B.烧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4.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5.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6.下列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乙图中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液化现象
C.丙图中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丁图中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温度保持不变
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8.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措施是( )
A.沙漠植物的针叶 B.盖上酒精灯的灯帽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9.物质在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且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则该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10.在图描述的四个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寒冬,边防军人睫毛上出现了白霜
B.幼儿园阿姨用墩布擦拭过的地面很快变干
C.炼钢工人将回收的废铁化成铁水
D.面点师傅端着刚出锅的馒头冒着白气
11.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B.积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
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 D.海洋中水蒸发升上天空
12.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C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二、填空题
13.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4.秋天由于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雾会影响视线;寒冬的早晨,由于_________(填物态变化)会结霜,造成路面湿滑。
15.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A中的水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B中的水不沸腾,原因是 ______ 。
16.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____℃。
17.炸油条、鸡翅膀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人们可以对不同食物在烹饪时选择不同的方法,主要是为了给食物提供各自所需的加工__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选填“比热容”“密度”或“沸点”)。
18.实施人工降雨时,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___________,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____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___________而形成雨。(以上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简答题
19.如图,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
20.在干旱的夏季,一些地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缓解旱情,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撒播到云中使其降雨,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
21.盛夏的晚上,小明在房间感到很热,他打开电风扇,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请你就上述过程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解答。
22.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连起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吸热或放热情况.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凝华( )
装开水杯子冒出的“白气” 升华( )
冬天早晨草上有霜 液化( )
23.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如图),橘子保住了.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24.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并达到节能的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白糖通常状态为固态,由白糖变成糖浆,是白糖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喷射出的糖浆遇冷又变成糖丝,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会向外放热;所以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为:先熔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撒在冷面上的糖粒变为糖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而不是放热,故A错误;
B.冷面下的油冒出气泡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而不是放热,故B错误;
C.冷面上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正确;
D.涂抹在冷面上的酱汁变干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而不是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A正确;
B.“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错误;
C.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C错误;
D.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凝固,故A错误;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使冷藏室里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甲图中山间的雾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液滴形成的,故A错误;
B.乙图中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丙图中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丁图中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蜡烛不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水银的凝固点高,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时需要吸热,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得舞台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目的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被烫伤,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A.沙漠植物的针叶减小蒸发面积使蒸发变慢,故不符合题意;
B.盖上酒精灯的灯帽使灯芯隔绝空气蒸发变慢,故不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增大了空气流速,使蒸发变快,故符合题意;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减小了蒸发面积,使蒸发变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物质在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该物质在物态变化前后为液态或者气态。
A.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态变化前为固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态变化前为固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用墩布擦拭过的地面很快变干,是液态水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回收的废铁化成铁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刚出锅的馒头冒着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
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这个雨水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这是机械运动,不涉及到放热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积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雪是固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从液态水凝固成固态冰晶,凝固要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
D.海洋中水蒸发升上天空,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气,汽化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A.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其示数是99°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所以并不是只有空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至水面破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且持续吸热,所以要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凝固 熔化
【详解】
[1][2]“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凝固过程;“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水凝固和冰熔化共同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14.液化 凝华
【详解】
[1]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15.能 B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
【详解】
[1]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A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热,所以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2]加热过程中,B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B杯中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16.25
【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中间是92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27℃,距离4℃有(27-4)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详解】
由题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17.温度 沸点
【详解】
[1][2]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和鸡翅膀;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玉米、煮地瓜。人们可以对不同食物在烹饪时选择不同的方法,主要是为了给食物提供各自所需的加工温度,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18.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
[1]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干冰升华吸热,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凝华成小冰晶。
[3]小冰晶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为水形成雨。
19.答:温度计被取出,液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液泡温度降低,从而使温度计的示数减少;待酒精蒸发完毕后,外界空气温度高,将热量传给液泡,直到空气与液泡温差为0,所以温度计的温度又回到与室内相同的温度24℃。
【解析】解答:当将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了,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周围热量,从而使温度计温度降低,示数减少;待酒精蒸发完毕后,外界空气温度高,将热量传给液泡,直到空气与液泡温差为0,所以温度计的温度又回到与室内相同的温度24℃。
20.见解析
【详解】
装有特殊装置的飞机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撤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就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这些越聚越大面下落,遇到暖气流而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在一定条件下而形成人工降雨.
21.见解析
【详解】
问题1:风扇对着人吹,为什么人感到凉快?
答: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
问题2:电风扇的扇叶为什么能转动?
答: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2.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解: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是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
装开水的杯子冒出的“白气”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23.水凝固结冰会放出热量使气温升高,从而保护橘子树不被冻坏.
【解析】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吸热,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凝固结冰会放出热量使气温升高,从而保护橘子树不被冻坏.
24.当气温升高超过40℃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低于15℃时,该材料 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 从而调节室温,达到节能目的
【解析】
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超过40℃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低于15℃时,该材料 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 从而调节室温,达到节能目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特点,重点是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中考的热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