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教案
展开课题:《民俗与旅游》
一、 课标及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课标中的动词有“说明”。课标行为内容为“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其中的“举例说明”,“结合有关材料说明”这些都隐藏了考验学生运用例子和资料的地理素养。
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学生可以自主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展示。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资料、以及找出影响因素。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对’ 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也就是透过现象,分析内在联系。
二、 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内容: 广东教育出版社《地理》(八上),第四章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教材分析:
- 地位与作用
从宏观上看,本课不是全册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但是在八上学过了中国的地理概况之后,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山川,农业工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基础了。而本节课正好位于全册书的最后一课,各种民俗非常的新奇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外体现了人和自然关系,体现了学科理念“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锻炼地理学科思维,读图能力。
2.教材结构
教材在前几章对中国的各方面的概况有了详细介绍。使得学生在学习民俗与旅游这最后一课的时候,不仅仅看到的现象,而能体会其中潜在的规律。
3.教材评价与处理
教材的民俗文化部分较凌乱,没有给学生整理出各民俗的一些规律。可将教材处理如下:
“衣食住行”四大方面,课本没有全部介绍,只介绍了“衣”“食”和“住”,所以可以将“行”稍微提一下即可,这一知识点也比较简单,教材配有相对的图,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认识。教师可以进行的补充是给学生播放各种拍摄解说都很好的优秀纪录片。例如《世界遗产在中国》。
三、 学情分析
- 已有的知识
学生虽然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学生具有生活常识,另外本学期前三章也让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本着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希望可以从表面认识上升到规律认识。
- 能力
初一半学期以来学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能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事物的一般能力。再加上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析图能力,为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现状:经验和不足
对中国地理知识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步具备学习地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在深圳的中学生在平时的旅游过程中,以及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了一些全国各地的民俗和旅游地点,所以教学要尽可以先让知识比较广博的学生先讲,教师再补充。
但学生缺乏联想、分析的能力,对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影响因素。
四、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同时结合学情和教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分享交流分析归纳课堂总结课堂反馈”的流程完成本课教学。
在设计上利用多种图表、案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并尽可能从深圳的气候类型具体实例入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目标
① 结合各地生活的实例,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②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相互合作,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③ 学生收集广东省特色民俗,体会对家乡的热爱,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④ 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分析思路与方法,学会构建地理方法与规律。
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学生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等方式,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方法。地理事物分布都会遵从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这种“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地分析地理事物,这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有趣的民俗文化照片。
| 学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小组整合。带着对新知的渴求,进入新课学习。 |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与热情。 |
进入新课 | 先了解“文化”“菜系”的知识。 | 阅读 | 了解 |
| 老师巡堂查看各组收集的优秀图片和实例。 | 学生上台展示。 |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以及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
| 引导学生探究各民俗文化内在的影响因素。 | 思考内在联系。 | 培养地理思维,找出规律。 |
拓展引申
| 生活中的其他例子。例如蒙古包。
| 分析 |
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
| 旅游文化:在全国图中找出各文化遗产的位置。 |
| 读图能力 |
课堂总结 |
| 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回顾新知 |
进一步巩固提高对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规律的掌握。 |
九、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教学、案例、图表、实际生活
八、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
评价项目 | 评价等级 | 评价类别 | |||||
A(8-10分) | B(6-8分) | C(4-6分) | D(1-4分) | 自 评 | 组 评 | 师 评 | |
民俗文化 |
|
|
|
|
|
|
|
旅游 |
|
|
|
|
|
|
|
学会地理资料的分析方法 |
|
|
|
|
|
|
|
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能力 |
|
|
|
|
|
|
|
检测性评价:
必做题)
1.1.傣族聚居在云南省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
A.炎热气候 B.干旱环境
【解析】选A。
2.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 )。
A.西双版纳 B.内蒙古高原
【解析】选C。
3.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喜欢吃麻辣食品,这是因为当地( )。
A.气候寒冷干燥 B.气候炎热干燥
【解析】选C。
4.藏族群众的藏袍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
A.寒冷、温差大 B.炎热、温差小
C.温暖、温差小 D.干燥、温差大
【解析】选A。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位于江西省的是( )。
A.泰山 B.黄山
【解析】选C。
选做题)
1.从地理角度,分析广东开平碉楼。
【解析】开平碉楼建在江门地区,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地区,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另外外敌入侵也在这里上岸,所以以前的碉楼,地层只有小的窗户,相当于我们现在楼房的架空层,可以减少外敌入侵。在楼房的高层才开始正式居住,有利于人身安全和财产保护。
2. 分析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及其地理原因。
【解析】福建围屋从建筑结构来看,圆形的房屋中间是院落,有利于族群的聚集。另外外墙很少门窗,可以防御外敌。
板书设计
初中粤教版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粤教版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工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工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指导,基础巩固,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候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质教育目标,学法指导,重点,教学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师生互动设计,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