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24 愚公移山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4 愚公移山综合训练题,共8页。
太行 万仞 冀 州 惩
北山之塞 曾 不能 魁 父 箕畚
荷 担者 孀 妻 始龀 智叟
穷匮 亡 以应 厝 雍 南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方七百里
(2) 高万仞
(3) 河阳之北
(4) 惩山北之塞
(5) 出入之迂
(6) 毕力平险
(7) 指通豫南
(8)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 投诸渤海之尾
(10) 始龀
(11) 长息曰
(12) 固不可彻
(13)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4) 负二山
(15) 汉之阴
(16) 无陇断焉
文言知识整理。
(1) 通假字。
i 甚矣,汝之不惠 同 ,
ii 始一反焉 同 ,
iii 河曲智叟亡以应 同 ,
iv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同 ,
(2) 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
其妻献疑曰 独行其道
之:跳往助之 虽我之死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固:汝心之固 吾义固不杀人
亡: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而: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
而山不加增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许: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诚: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 特殊句式。
i 甚矣,汝之不惠! 句
ii 帝感其诚。 句
iii 何苦而不平? 句
iv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句
v 告之于帝。 句
请用“/”为下面句子画出停顿处。
(1) 惩山北之塞。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再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3)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即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 甚矣,汝之不惠!
读了此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故事吗?
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 原因:
(2) 目的:
(3) 方法:
(4) 信心:
(5) 结果: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什么深刻的道理?
愚公移山艰巨吗?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文章用如此多笔墨强调移山任务之艰巨,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你认为智叟是不是很“智”呢?为什么?
名为“愚公”的人做事并不“愚”,名叫“智叟”的人做事却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以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寓言故事。
B.愚公是一个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有雄心壮志、目光高远的人。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D.智叟之所以“智”,是因为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四小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i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ii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iii 惧其不已也: 已:
iv 无陇断焉 断: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 甚矣,汝之不惠!
ii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i 江(长江)阴
ii 洛(洛河)阳
iii 衡(衡山)阳
iv 华(华山)阴
(4)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i 贫者语于富者曰
ii 子何恃而往
iii 贫者自南海还
iv 西蜀之去南海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一贫,其一富B.而山不加增/买舟而下
C.以告富者/以君之力D.吾欲之南海/送往之门
(3) 翻译下列句子。
i 吾欲之南海,何如?
ii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4) 课文与本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
1. 【答案】háng;rèn;jì;chéng;sè;zēng;kuí;jī;běn;hè;shuāng;chèn;sǒu;kuì;wú;cuò;yōng
2. 【答案】
(1) 方圆
(2) 形容极高
(3) 山之南,水之北
(4) 苦于
(5) 绕远
(6) 全
(7) 直
(8) 连……都
(9) 之于
(10) 换牙
(11) 叹
(12) 通
(13) 穷尽
(14) 北
(15) 山之北,水之南
(16) 高山阴险
3. 【答案】
(1) i 惠;慧;聪明
ii 反;返;往返
iii 亡;无;没有
iv 厝;措;放置
(2) 将近;况且;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代词,他;代词,他的;代词,他;取独,无实义,不译;的;这;哪里;语气助词;顽固;本来;逃走;通“无”,没有;表修饰;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赞成;左右;诚意;确实
(3) i 主谓倒装
ii 被动
iii 宾语前置
iv 定语后置
v 状语后置
4. 【答案】
(1) 惩/山北之塞。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 【答案】
(1)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过去都要绕道。
(2)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除州两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3)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4) 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5) 于是愚公领本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6) 你太不聪明了!
6. 【答案】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7. 【答案】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通豫南、达于汉阴
(3)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 【答案】《愚公移山》是一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9. 【答案】①山之高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愚公的年事已高:年且九十。③移山的工具简陋:叩石垦壤的工具,箕容。④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 【答案】强调移山困难,才能衬托出愚公高尚的思想,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11. 【答案】(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目的是出入不塞、不迂;(2)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相信“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愚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
12. 【答案】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于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重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禺”。
13. 【答案】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能够这样做的人,才是聪明的。
14. 【答案】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与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的形象更为伟大,感人。
15. 【答案】A
16. 【答案】D
17. 【答案】
(1) i 草木
ii 亡,通“无”
iii 停止
iv 隔绝
(2) i 你太不聪明了。
ii 你的心态顽固了,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连寡妇弱子都比不上。
(3) i 在长江南岸
ii 在洛河北岸
iii 在衡山南面
iv 在华山北面
(4)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18. 【答案】
(1) i 告诉
ii 依靠
iii 回来
iv 距离
(2) D
(3) i 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ii 我几年想买船顺水而下(去南海),依然还没能做到。
(4) 愚公移山与蜀鄙之僧告诉我们一个共同道理是: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两文的结尾形式不同处:前者以神话结尾,后者以议论结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优秀练习,文件包含第26课《诗词五首》教师版docx、第26课《诗词五首》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 皇帝的新装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案】, 【答案】示例, 【答案】讽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米长、4 米高、1, 【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