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3 信息技术教案
展开【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编写的思路是: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管理。可见,信息的获取是学好其它后续信息知识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实际,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出发,突出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取明确、准确的信息,能否高效率解决实际需求。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能够从周围的一些事物发现信息,能够简单地获取一些信息,但总体获取信息的思路和方法狭窄、死板,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不高。另外,有一小部分同学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能够深入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3)能够深入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原因,选择恰当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
(4)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并能够学会适当调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信息需求和来源的确定和对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信息获取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2.信息获取的方案选择
【教学难点】
1.信息获取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题1]
请阅读课本上关于杨叔子院士年轻时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大猪菜的故事并思考:①杨院士是如何出色、超额完成任务的?②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同桌同学组成探究小组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最后可能的答案为:①像杨院士那样直接将猪赶到现场进行观察;②通过问别人;③从书中认识猪菜;④通过电视等媒体获得相关的知识;⑤其他。
[方案评价]
按照第一种方案,若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应采取何种方案呢?
[问题2]
杨叔子院士年轻时候,现代媒体几乎没有,通过这种途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了,媒体丰富,选择方式多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什么选择?
[教师总结]
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了:①有效获取信息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②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信息获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起点。
二、从简单例子说起——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阅读回答]
课本14页资料——刘蕾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3]
1.请表述刘蕾是如何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的。
[学生讨论]
2.请对小雷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做简单评价。
[教师总结]
刘蕾对一系列可能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来源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通过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天气信息——天气晴好。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刘蕾同学获取周日天气情况信息的过程。
(1)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2)选择信息的来源是什么,通过比较决定选择12121信息台。(3)拨打12121电话查询天气预报信息;(4)如果获取不成功或不合适,则需调整重新获取信息。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学生阅读]
从商业间谍中学习信息的获取的一般过程
(实例:日本人最先判断出了大庆油田)
[学生讨论交流]
你从这些材料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报告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和评价]
学生的发现的信息
[教师梳理总结]
梳理日本间谍获取信息的过程,引导得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总结与剖析具体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范围;②地域范围;③内容范围。也就是说“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
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的好处:确保信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使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样。阅读参考书本P15“表2-1信息来源的分类”,说明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附:信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文献型信息源 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③电子型信息源 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注:不同的信息来源还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举生活中两例: 报纸与网络联姻,电视与网络、电话互动,网络与报纸、电视、广播同步)。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做选择。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①现场观察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访谈法 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 ⑤实验法
4.评价信息
即是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时效)为依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其实在获取信息的过程就一直在评价及挑选,即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在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包括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学会多方位选择信息来源,能够确定出恰当的方法获取有用的信息,信息获取是信息加工、信息交流的起点,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个起点出发,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五、达标检测
1.小明通过电视广告了解到有一款个性化十足的新手机上市。这一信息来源属于( )
A.媒体或电子型信息源
B.他人或口头型信息源
C.事物本身或实物型信息源
D.行为或文献型信息源
2.小明决定采用上网的方式查找“编程语言流行程度排行榜”这是获取信息过程中的( )阶段。
A.确定信息需求 B.确定信息来源 C.采集信息 D.保存评价信息
3.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信息来源中哪一种获得的信息最可靠?( )
A.报刊杂志 B.朋友、同学 C.亲自进行科学实验 D.因特网
4.李小刚寒假期间要去西藏旅游,需要了解西藏的旅游资源、天气状况及民俗民风。为了能更完整地收集到信息,小刚制定了获取信息的步骤,依次为( ).
(1)选择信息来源
(2)定位信息需求
(3)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价
(4)确定如何获取信息
A.1 2 3 4 B.2 1 3 4
C.3 2 1 4 D.2 1 4 3
参考答案:1.A 2.B 3.C 4.D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假如你是我校的讲解员——要将我们学校介绍给来校参观你的领导和朋友,请你就某些方面确定介绍的主题(如:校园风貌、历史沿革、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文化活动、教育成就等),然后确定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得出最终的介绍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材处理方面做到扬弃,把滞后的内容和方法做了思辨和处理,结合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对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课堂注重了学生的思维锻炼,充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引领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加强。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定位信息需求 2选择信息来源
4评价信息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二、剖析信息获取各环节
(副板)
教科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6.3 信息交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6.3 信息交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1.3 信息技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1.3 信息技术教案及反思,共8页。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3 信息技术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3 信息技术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