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安塞腰鼓(原卷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79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安塞腰鼓(原卷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79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安塞腰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792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安塞腰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792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安塞腰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7924/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练习题,文件包含第3课安塞腰鼓原卷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doc、第3课安塞腰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课 安塞腰鼓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四川南充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安塞腰鼓(节选)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二)(2020年山东菏泽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①好一个安塞腰鼓!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5.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6.“好一个安塞腰鼓!”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7.第②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形容后生们擂鼓的动作,突出的是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______。8.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10.“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11.“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中“壮阔”“豪放”“火烈”各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12.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一)(2019·江苏盐城市八年级期中)阅读《锣鼓声处是故乡》,完成后面小题锣鼓声处是故乡陈志光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鈀。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朝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春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锣鼓响到哪,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物、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钙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13.文中拿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对比,作用是什么?14.家乡的锣鼓的用武之地主要有哪些?15.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段提及“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乡的锣鼓。B.“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一句中“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包括作者自己。C.家乡的锣鼓队规模只有七人,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D.“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元宵节的龙灯会,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陕北秧歌张亚宁①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②惊叹是什么如此振奋人心。循声望去——蜚声海内外的陕北秧歌扭得正欢。③你瞧,七八个剽悍的陕北汉子打着红边牛皮鼓,拍着大小铜镲,敲着小铜锣……呵,中年伞头手中的大花伞犹如旋转的螺旋桨,十字步扭得天旋地转。哦,一群英俊的后生和俊俏的姑娘踏着鼓点,个个生龙活虎,活灵活现……哦,已一把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也不甘示弱,与小伙姑娘媲美,摇着、扭着、跳着……④仔细听,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鼓点你扭头看去,乐队的汉子们忘乎所以,恨不得把那个红边鼓敲碎,巴不得把那把铜唢呐吹破,真想把那大小铜镲拍烂,一心想把那小铜锣击个窟窿……闭上眼睛,静心地听。时而粗犷奔放,能使河流为之激扬动荡;时而稳步柔美,能使无数人为之心醉;时而缓和细腻,能使大地为之倾倒。⑤仔细看,一群男女老少扭起来了。排是排,行是行。一会儿排成“龙摆尾”;一会儿犹如“梅花盛开”;一会儿好像“老虎扬尾”;一会儿胜似“大灯笼”;一会儿能比得过大姑娘的长辫子;一会儿好像一朵朵枣花……红与绿的扇子在姑娘们手中飞起来转起来,红与绿的丝带飘起来,观者不仅是眼花缭乱,而是眼神跟着扇子起落,不知道最后的眼神落在何方。花折伞在后生们手中撑起来舞起来,撑起时,似乎要直穿云霄,舞起时,犹如飞轮旋转。手、脚、头,全部是活的,真是眼光不知道放在哪里。放在哪里都是恰到好处的。⑥一声惊吼,两只水船上场了,像在水中一样,轻飘飘地游来游去。坐在船舱里俊俏的姑娘唱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里几十几条船……”这边声音一落,那边的艄公接着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九十九只船……”酸酸的唱曲惹得人心里暖暖的,你瞧那些小孩子,被架在父亲或者爷爷的肩膀上,笑着,鼓着掌。你看看,那群帅气的小伙子,捧腹大笑……⑦忽然,两只威风凛凛的雄狮不知从何方而出,摇着脑袋,摆着身子,张着血盆大口,或凭空后仰翻滚,或高台俯卧衔球,或单狮走桩,或双狮争戏,或扮鬼脸。起势、奋起、迎宾、施礼、惊跃、酣睡、道谢,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时间,场内场外一只只眼睛齐聚在威武的狮子身边,整个场里凝寂一般。一个转身,狮子落地,场内场外齐声欢腾,掌声、喝彩声震荡着天空,老太太的两颗门牙差点飞落出来,歪着脖颈双手慌忙捂住。⑧随即,一系列小节目开幕了。一群孩子戴着可爱的头盔,摇摇摆摆,可爱至极;跑驴背上的姑娘们时不时做个鬼脸,让你笑弯腰;一首首酸曲、一折折小戏、一个个滑稽小品……男女老少目不暇接。⑨这就是陕北人死了都要扭的秧歌,独具特色的陕北秧歌。18.仔细阅读⑥⑦两段,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示例)第⑤段:扭动的男女老少,飞舞的彩扇;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选文以“铿锵的锣鼓声”开头,有什么用意?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1.陕北秧歌分为“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形式。队员无定数,只要喜爱扭秧歌,谁都可以进入。“踢场子”主要就是表演小节目,由过去的扳“水船”、踩“高跷”等发展到现在把陕北道情、双人舞蹈、地方小戏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形式。据此可以推断,第⑤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第⑥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22.本文在描绘场面时,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任找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同步训练题,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03: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用原文语句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用原文语句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