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3 短文两篇综合与测试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3 短文两篇综合与测试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字词认读,字形辨析,词语释义,多音多义,妙语佳句,疑难探究,写作特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又名邓子健,福建闽侯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
吹毛求疵( )
孜孜不倦( )
这里是衡量、检验的意思。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和作用,使论辩有力,气势贯通。
2.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这几句话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从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这几句话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这几句话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探究一: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儒家与道家之间区别很大。儒家入世,为国、为家、“克己”、无我;道家游世,以宇宙自然为本,张扬个体生命。两家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道家的读书方法以陶渊明说得最为明确:“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成为儒家批评的目标。
探究二: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其实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旨在删除枝叶,达到提要钩玄、取其精髓的目的。这是道家不拘形式,专注精髓的一种方法论。
探究三:《谈读书》运用了哪些说理论证方法?
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
《谈读书》:语言精辟,层次清晰
《谈读书》一文,篇幅虽短,却警句迭出,精彩语段纷呈,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并受到心灵深处的陶冶。文章围绕读书的益处这一中心话题,从谈读书的益处、谈读书的方法、谈“学问改变气质”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论述时,重在发表观点,而轻论说的周密性。
文中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一部分,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最后引用名言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由于前边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很令人信服。
《不求甚解》:细腻翔实的道理论证
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第5段从反面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6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经验。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有理有据,是议论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明晓读书的意义,掌握立论和驳论,是学习本文的收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同步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求甚解,学习目标,走近作者,背景链接,学习生词,文体知识,理清反驳思路,批驳观点,树靶子立观点,树靶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背景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谈读书ppt、谈读书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