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 学科:历史教学内容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时计划1课时主备人 备课组七年级历史备课组课型新授课执教人 计划授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过程与方法1、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 2、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情感态度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教学手段 五步三查、多媒体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主备教师二备教师其他教师第一步:明确目标1.使学生了解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为代表的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3.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第二步:自主学习1.中国是__农业大国__,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2.距今_ 一万__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3._稻____、__粟___和__黍___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4、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6、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是什么? 7、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是什么? 8、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合作探究1、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一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的耕种。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答:农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是什么? 答: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农耕作物:粟 原始饲养业:猪、狗等定居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始手工业:彩陶、陶埙、纺织、制衣4、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是什么? 答: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农耕作物:水稻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水井 原始饲养业: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雕刻、会使用天然漆 5、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答:半坡原始居民住房是半地穴式房屋。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房是干栏式房屋,原因: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第四步:展示交流学习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质疑、点评,老师作必要补充、总评。(详见课件)教师点评要点:1、河姆渡人的生活特征与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有很大的区别,这与他们的生活的环境有关。2、原始农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第五步:达标测评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D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C ) A.小麦和玉米 B.小麦和水稻 C.水稻和粟 D.水稻和玉米 板书设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发展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地点: 2.时间: 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定居生活:6.原始饲养业:7.原始手工业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 2.地点: 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原始饲养业:6.定居生活:7.原始手工业:学教反思(手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