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2课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组合点时,能够排列出富有创意的图形或画面。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身边的美。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容易被直观的形象物体吸引。具有了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强,上课气氛也比较活跃。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美术素养,但直观的感受点在纸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讲即抽象又具象,让了解体会其中的奥秘对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创作,尽可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效的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体悟点的魅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造型要素中点的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用点来组合、排列各种图形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童谣,请你认真听童谣里说的是谁?……(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
师:童谣里说的是谁呀?
生:集体回答...
师:提问:
1、点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说说看,你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名回答。
2、是不是只有圆形的点?
生:集体回答。
师小结:生活中的点可真多,它们色彩不同、形状各样,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师:有一位艺术家她特别喜欢点,她被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结合课件,讲授新知。
第一步:课件展示,欣赏感受。
师:她用点组合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你们看:她用点表现了什么?
生:(指名回答...)
师:请你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颜色、形状
小结:画家草间弥生利用很多色彩、形状不同的点创作了这么多独特的作品。
第二步:课件展示,巧妙深入,突出重点。
师:很多的点可以组合成这么美妙的画面,那么一个小小的点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请你细细的体味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1)引导分析第一幅。
师:点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老师有一种危险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它会...?
生:略。
小结:点在纸的上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下落感。
(2)结合图片感受第二幅。
师:瞧,它可真调皮,它又落在了画面的下方,想一想它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指名回答。
师: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呢,出示太阳初升时的照片对比分析讲解。
小结:点在纸的下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上升的感觉。
(3)谈话复习,感受第三幅。
师:平时老师说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有位同学把主体画在了这个位置,你们看画面稳定吗?放在这里呢?那放在哪里它会比较稳定呢?
小结:点在画面的中间位置会给人产生稳定的感觉。
师: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那么,具体在画家的作品中又是怎样表现不同位置的点的呢?出示吴冠中的《春风》欣赏分析。
师:咦,每个点上都系着一条长长的线,画家想表现春风中的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画家把风筝比喻成了一个个的点,点的位置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小结:高的点给人感觉风筝飞得高、远,低的点给人的感觉风筝飞的近、低。
师:那这几个点又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呢?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略。
小结:边缘位置的点给人感觉画面的外面还有很多的风筝,使人产生联想。
第三步:静动结合,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一个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现在看看老师手上有几个点呀?我要把它摆成吸引的感觉,想一想吸引是什么意思,这样摆对吗?(把点的距离拉大)应该怎样摆?
生: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下摆法。
师:两个点的距离很近会给人产生吸引的感觉,那么更多的点摆成一排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请你动手在桌面上摆一摆,体会一下。
师:在白板上把点排列成一排,引导分析,感受线的感觉。
师:出示点的直线渐变图片,老师是怎样进行排列了,它又给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对比分析引出远近的感觉。
师:原来不同的排列方式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你们看老师今天带的作品又是怎样进行组合、排列的。(出示作品对比讲解)
1、渐变式的排列方法。
2、发射式的排列方法。
3、组成具体的形象。
4、没有规律的聚散式。
小结: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结合我们刚才讲的色彩、形状、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这样画面才能更加富有创意。
师:板书位置、大小。
师:那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播放微视频)
第一步:课件展示,欣赏感受。
师:她用点组合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你们看:她用点表现了什么?
生:(指名回答...)
师:请你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颜色、形状
小结:画家草间弥生利用很多色彩、形状不同的点创作了这么多独特的作品。
第二步:课件展示,巧妙深入,突出重点。
师:很多的点可以组合成这么美妙的画面,那么一个小小的点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请你细细的体味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1)引导分析第一幅。
师:点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老师有一种危险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它会...?
生:略。
小结:点在纸的上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下落感。
(2)结合图片感受第二幅。
师:瞧,它可真调皮,它又落在了画面的下方,想一想它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指名回答。
师: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呢,出示太阳初升时的照片对比分析讲解。
小结:点在纸的下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上升的感觉。
(3)谈话复习,感受第三幅。
师:平时老师说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有位同学把主体画在了这个位置,你们看画面稳定吗?放在这里呢?那放在哪里它会比较稳定呢?
小结:点在画面的中间位置会给人产生稳定的感觉。
师: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那么,具体在画家的作品中又是怎样表现不同位置的点的呢?出示吴冠中的《春风》欣赏分析。
师:咦,每个点上都系着一条长长的线,画家想表现春风中的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画家把风筝比喻成了一个个的点,点的位置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小结:高的点给人感觉风筝飞得高、远,低的点给人的感觉风筝飞的近、低。
师:那这几个点又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呢?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略。
小结:边缘位置的点给人感觉画面的外面还有很多的风筝,使人产生联想。
第三步:静动结合,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一个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现在看看老师手上有几个点呀?我要把它摆成吸引的感觉,想一想吸引是什么意思,这样摆对吗?(把点的距离拉大)应该怎样摆?
生: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下摆法。
师:两个点的距离很近会给人产生吸引的感觉,那么更多的点摆成一排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请你动手在桌面上摆一摆,体会一下。
师:在白板上把点排列成一排,引导分析,感受线的感觉。
师:出示点的直线渐变图片,老师是怎样进行排列了,它又给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对比分析引出远近的感觉。
师:原来不同的排列方式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你们看老师今天带的作品又是怎样进行组合、排列的。(出示作品对比讲解)
1、渐变式的排列方法。
2、发射式的排列方法。
3、组合成具体的形象。
4、没有规律的聚散式。
小结: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结合我们刚才讲的色彩、形状、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这样画面才能更加富有创意。
师:板书位置、大小。
师:那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播放微视频)
第一步:课件展示,欣赏感受。
师:她用点组合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你们看:她用点表现了什么?
生:(指名回答...)
师:请你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颜色、形状
小结:画家草间弥生利用很多色彩、形状不同的点创作了这么多独特的作品。
第二步:巧妙深入,突出重点。
师:很多的点可以组合成这么美妙的画面,那么一个小小的点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请你细细的体味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1)引导分析第一幅。
师:点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老师有一种危险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它会...?
生:略。
小结:点在纸的上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下落感。
(2)结合图片感受第二幅。
师:瞧,它可真调皮,它又落在了画面的下方,想一想它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指名回答。
师: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呢,出示太阳初升时的照片对比分析讲解。
小结:点在纸的下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上升的感觉。
(3)谈话复习,感受第三幅。
师:平时老师说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有位同学把主体画在了这个位置,你们看画面稳定吗?放在这里呢?那放在哪里它会比较稳定呢?
小结:点在画面的中间位置会给人产生稳定的感觉。
师: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那么,具体在画家的作品中又是怎样表现不同位置的点的呢?出示吴冠中的《春风》欣赏分析。
师:咦,每个点上都系着一条长长的线,画家想表现春风中的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画家把风筝比喻成了一个个的点,点的位置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小结:高的点给人感觉风筝飞得高、远,低的点给人的感觉风筝飞的近、低。
师:那这几个点又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呢?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略。
小结:边缘位置的点给人感觉画面的外面还有很多的风筝,使人产生联想。
第三步:静动结合,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一个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现在看看老师手上有几个点呀?我要把它摆成吸引的感觉,想一想吸引是什么意思,这样摆对吗?(把点的距离拉大)应该怎样摆?
生: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下摆法。
师:两个点的距离很近会给人产生吸引的感觉,那么更多的点摆成一排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请你动手在桌面上摆一摆,体会一下。
师:在白板上把点排列成一排,引导分析,感受线的感觉。
师:出示点的直线渐变图片,老师是怎样进行排列了,它又给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对比分析引出远近的感觉。
师:原来不同的排列方式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你们看老师今天带的作品又是怎样进行组合、排列的。(出示作品对比讲解)
1、渐变式的排列方法。
2、发射式的排列方法。
3、组成具体的形象。
4、没有规律的聚散式。
小结: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结合我们刚才讲的色彩、形状、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这样画面才能更加富有创意。
师:板书位置、大小。
师:那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播放微视频)
第一步:课件展示,欣赏感受。
师:她用点组合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你们看:她用点表现了什么?
生:(指名回答...)
师:请你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颜色、形状
小结:画家草间弥生利用很多色彩、形状不同的点创作了这么多独特的作品。
第二步:课件展示,巧妙深入,突出重点。
师:很多的点可以组合成这么美妙的画面,那么一个小小的点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请你细细的体味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1)引导分析第一幅。
师:点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老师有一种危险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它会...?
生:略。
小结:点在纸的上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下落感。
(2)结合图片感受第二幅。
师:瞧,它可真调皮,它又落在了画面的下方,想一想它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指名回答。
师: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呢,出示太阳初升时的照片对比分析讲解。
小结:点在纸的下方位置会使我们产生上升的感觉。
(3)谈话复习,感受第三幅。
师:平时老师说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有位同学把主体画在了这个位置,你们看画面稳定吗?放在这里呢?那放在哪里它会比较稳定呢?
小结:点在画面的中间位置会给人产生稳定的感觉。
师: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那么,具体在画家的作品中又是怎样表现不同位置的点的呢?出示吴冠中的《春风》欣赏分析。
师:咦,每个点上都系着一条长长的线,画家想表现春风中的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画家把风筝比喻成了一个个的点,点的位置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生:指名回答。
小结:高的点给人感觉风筝飞得高、远,低的点给人的感觉风筝飞的近、低。
师:那这几个点又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呢?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略。
小结:边缘位置的点给人感觉画面的外面还有很多的风筝,使人产生联想。
第三步:静动结合,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一个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现在看看老师手上有几个点呀?我要把它摆成吸引的感觉,想一想吸引是什么意思,这样摆对吗?(把点的距离拉大)应该怎样摆?
生: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下摆法。
师:两个点的距离很近会给人产生吸引的感觉,那么更多的点摆成一排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请你动手在桌面上摆一摆,体会一下。
师:在白板上把点排列成一排,引导分析,感受线的感觉。
师:出示点的直线渐变图片,老师是怎样进行排列了,它又给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对比分析引出远近的感觉。
师:原来不同的排列方式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你们看老师今天带的作品又是怎样进行组合、排列的。(出示作品对比讲解)
1、渐变式的排列方法。
2、发射式的排列方法。
3、组合成具体的形象。
4、没有规律的聚散式。
小结: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结合我们刚才讲的色彩、形状、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这样画面才能更加富有创意。
师:板书位置、大小。
师:那我们在创作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播放微视频)
活动3【练习】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学会了怎样用点组合图形了吗?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生:略。
出示作业要求:
1、利用点组合各种有创意的图形。
2、构图和色彩搭配。安全和卫生习惯。
学生设计用点组合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使用剪刀注意安全,纸屑杂物集中堆放。
活动4【作业】评价展示,取长补短。
1、学生自评:你认为你们小组的作品中令你最满意的地方在哪?
2、他评:你还有好的建议吗?使得他的作品更漂亮。
3、师评:鼓励性评价。
活动5【活动】拓展,学以致用。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大家交流分享。
2、教师鼓励学生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情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 点的魅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a href="/ms/tb_c1171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点的魅力教案</a>,共3页。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 点的魅力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a href="/ms/tb_c1171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点的魅力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2课 点的魅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课 点的魅力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