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设计,共2页。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四年级
2、知识储备与技能:通过对前面教材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美术欣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基本的绘画基础。
3、认知特点:此阶段的学生对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认识较陌生,形象思维能力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概括分析能力欠缺。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请仔细观察此幅画,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跳皮筋)---主体环境(校园)——背景
老师揭开主题:主体与背景(出示课件)
2、整体感知形成表象
(1)、老师出示几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如家里、游乐场所等。
3、技法示范学生实践
老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老师总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拓展延伸自主创作
一副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作为主体,而背景就成了陪衬。主体与背景如果表现的好,画面就会更加生动感人。如何做到生动感人呢?
讨论作画步骤: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然后小组讨论分工问题,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最后让负责完成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相互学习,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团结意识。)
A、先画主体B、添加陪衬背景C、整理完成
5、作业展品课堂小结
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由1至2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提出评价标准:运用绘画的形式鲜明的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使表现的绘画内容和谐统一。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总结
在制作本节课的课件时,我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了多组图片比较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并知道主体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加入其中,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第11课 走进春天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学生用具,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 设计文化衫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第3课 “五谷”作画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