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共39份)
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5单元 第15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5单元 第15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A级·基础练‖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数量比接近1∶1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解析:选A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要严格“去雄”并“套袋”,进行人工授粉。
2.孟德尔利用高茎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证明了分离定律真实可靠
D.若让F2中的高茎豌豆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矮茎植株约占2/3
解析:选B 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豌豆闭花自花受粉,不受其他花粉的影响,但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工授粉的操作,A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B正确;孟德尔就是在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后来采用测交法验证分离定律的真实可靠,C错误;F2高茎豌豆中有1/3纯合高茎、2/3杂合高茎,所以自交后只有杂合高茎才有1/4的矮茎子代,故理论上子代矮茎植株占2/3×1/4=1/6,D错误。
3.(2020届龙岩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一株高茎豌豆与一株矮茎豌豆杂交,F1植株自交得到F2,F2植株中高茎∶矮茎=3∶5,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高茎与矮茎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B.亲代、F1、F2矮茎植株基因型可能不同
C.高茎为显性,亲代高茎植株为杂合子
D.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均表现为矮茎
解析:选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植株自交得到F2,F2植株中高茎∶矮茎=3∶5=3∶(4+1),说明F1植株中高茎(Dd)∶矮茎(dd)=1∶1,因此可判断,亲本高茎植株为杂合子,C正确。
4.(2019届南阳一模)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AA和Aa)、白色(aa)两种。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2代,得F2,如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下列关于F2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A个体占3/8
B.Aa个体占3/8
C.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不同
D.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
解析:选B 根据分析,显性纯合子AA个体占3/8;杂合子Aa的比例为1/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分别为3/4和1/4;F2中AA=3/8,Aa=1/4,所以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4÷(3/8+1/4)=2/5。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测交是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于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C.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D.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
解析:选D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正确;测交是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于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B正确;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若自交后代均为显性性状,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C正确;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D错误。
6.(2019届茂名模拟)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所得F1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E、E1、E2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
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
解析:选C 亲本是小翅(E1_)和残翅(E2E2)个体,F1中没有残翅个体,有小翅和长翅个体,可推知亲本小翅雌蝇的基因型是E1E,F1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E1E2、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是EE2,因此E1对E为显性,E对E2为显性,A错误;E、E1、E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由题意可得,F1表现为小翅和长翅,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C正确;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E1E1、EE、E2E2、E1E、E1E2、EE2,共6种,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9届太原模拟)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让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将F1与皱粒豌豆交配(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是由________及________构成的。
(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个实验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分离定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却出现了矮茎后代。为探究导致矮茎豌豆出现的原因,将这些矮茎种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再自花传粉,若是________________,则其后代全为高茎;若为______________,则其后代全为矮茎。
解析:(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F1与皱粒豌豆交配)。(2)杂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3)测交实验是让F1圆粒个体与皱粒个体交配,由于F1圆粒个体基因型为Rr,则测交后代中圆粒∶皱粒=1∶1。(4)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分裂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5)生物的变异可能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设相关基因为D、d,如果该矮茎豌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则该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仍为DD,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让该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将全为高茎;但如果该矮茎豌豆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则它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将全为矮茎。
答案:(1)杂交实验 测交实验 (2)为什么F2中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性状分离比(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圆粒∶皱粒=1∶1 (4)减数分裂 假说—演绎法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 (5)受环境影响 基因突变
8.通常母鸡的羽毛宽、短、钝且直,叫母羽;雄鸡的羽毛细、长、尖且弯曲,叫雄羽。所有的母鸡都只具有母羽,而雄鸡可以是母羽也可以是雄羽。鸡的这种羽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H、h表示)。现用一对母羽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子代中的母鸡都为母羽,而雄鸡中母羽∶雄羽=3∶1,请回答:
(1)亲本都为母羽,子代中出现雄羽,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母羽和雄羽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在子代中,母羽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将子代的所有母鸡分别和雄羽鸡杂交,理论上后代雄鸡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表现型鸡的品种,为进一步验证亲本中的母鸡是杂合子,请另行设计一杂交实验,用遗传图解表示(须写出配子)。
解析:(1)亲本都为母羽,子代中出现雄羽,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说明母羽对雄羽是显性,亲本都是杂合子,即Hh。(2)在子代中,由于所有的母鸡都只具有母羽,所以母羽鸡的基因型为HH、Hh、hh。由于雄羽为隐性性状,所以雄羽鸡的基因型为hh。母鸡的基因型有HH、Hh、hh,比例为1∶2∶1,将子代的所有母鸡分别和雄羽鸡hh杂交,理论上后代雄鸡的基因型有Hh和hh,比例为1∶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是母羽∶雄羽=1∶1。(3)为进一步验证亲本中的母鸡是杂合子,可用母羽母鸡(Hh)与雄羽雄鸡(hh)杂交,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1)性状分离 母羽 (2)HH、Hh、hh 母羽∶雄羽=1∶1 (3)如图所示
‖B级·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19届娄底期中)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先后生出两匹白色母马。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
B.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
C.两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白色公马与白色母马基因型一定不同
解析:选C 由于亲代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后代数目又较少,所以不能确定白色与栗色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如果白色为显性,则可能是伴性遗传;如果栗色为显性,也可能是伴性遗传,所以不能确定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B错误;如果白色对栗色为显性,则子代中两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一定相同,都是杂合体,为Aa或XAXa,如果白色对栗色为隐性,则两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一定相同,都是纯合体,为aa或XaXa,C正确;如果亲本中的白色公马为Aa、栗色母马为aa,则子代白马的基因型与亲本中的白色公马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D错误。
2.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F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解析:选C 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杂合红果肉西红柿(Dd)自交,F1中红果肉西红柿基因型为1/3DD、2/3Dd,F2中DD所占的比例为1/3+2/3×1/4=1/2,Dd所占的比例为2/3×1/2=1/3,dd所占的比例为2/3×1/4=1/6。F2中性状分离比为5∶1,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1/3÷(1/2+1/3)=2/5;在F1中就已经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个体(dd)。
3.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7∶1、7∶1 B.7∶1、15∶1
C.15∶1、15∶1 D.8∶1、16∶1
解析:选B 由题意知,豌豆的基因型是AA、Aa,且比例是1∶1,因此豌豆间行种植后,其自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是:A_∶aa=eq \b\lc\(\rc\)(\a\vs4\al\c1(\f(1,2)+\f(1,2)×\f(3,4)))∶eq \b\lc\(\rc\)(\a\vs4\al\c1(\f(1,2)×\f(1,4)))=7∶1;玉米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Aa=1∶1,玉米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eq \b\lc\(\rc\)(\a\vs4\al\c1(\f(1,2)+\f(1,2)×\f(1,2)))∶eq \b\lc\(\rc\)(\a\vs4\al\c1(\f(1,2)×\f(1,2)))=3∶1,因此玉米间行种植后,自由交配aa的基因型概率为eq \f(1,4)×eq \f(1,4)=eq \f(1,16),则显隐性的比例关系是A_∶aa=15∶1。
4.蜜蜂中蜂王和雌蜂(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杂合体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 )
A.雌蜂均为黄绿色眼
B.雌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
C.雄蜂均为褐色眼
D.雄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
解析:选D 杂合体的蜂王Aa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1,正常褐色眼的雄蜂A只能产生一种精子A,两者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有AA和Aa,都是褐色眼;雄蜂的基因型有A和a,表现为褐色眼和黄绿色眼,比例为1∶1。
5.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马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错误的是( )
A.随机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后代白色马明显多于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小马都是栗色,则栗色最可能为显性
C.自由放养的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
D.选择多对栗色公马和栗色母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解析:选B 设控制马毛色的基因为A、a,由于两基因频率相等,则A=1/2,a=1/2,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哪种性状在后代占优势,哪种性状为显性,A、C正确;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交配,所生后代数量太少,有偶然性,B错误;选择多对栗色马杂交,后代都为栗色,说明栗色为隐性,白色为显性,D正确。
6.(2019届辽宁一模)已知某植株的高产与低产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300对亲本均分为2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
B.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甲组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eq \f(1,3)
D.甲组中高产亲本个体自交产生的低产子代个体的比例为eq \f(1,16)
解析:选C 由分析可知,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A正确;遗传信息储存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甲组实验,高产与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7∶1,说明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假设控制该性状基因为A、a,则甲组实验中子代低产个体占eq \f(1,8)=eq \f(1,2)×eq \f(1,4),说明亲本杂合个体的比例是eq \f(1,4),C错误;由C项可知,甲组高产亲本中纯合个体AA占eq \f(3,4),杂合个体Aa占eq \f(1,4),故自交出现低产个体aa的概率为eq \f(1,4)×eq \f(1,4)=eq \f(1,16),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9届雁塔区一模)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和a)控制。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请回答: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操作)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__(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________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未成熟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甲(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Aa,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紫叶鞘,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2)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因此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绿叶鞘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3)要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答案:(1)未成熟去雄 乙 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
(2)绿叶鞘 如图所示
(3)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8.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但是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一),现在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如表二),其中雄性亲本在室温(20 ℃)长大,分析表格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表二:
(1)亲代雌果蝇中________(填表二中序号)一定是在低温(0 ℃)的条件下饲养的;亲代果蝇中③的基因型一定是________。
(2)果蝇翅型的遗传说明了生物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调控的。
(3)亲本①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为确定其基因型,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思路,首先将第Ⅰ组的子代进行随机自由交配得F2,然后把F2放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________,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本①与亲本②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子代果蝇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⑤残翅与⑥正常翅杂交,后代在室温条件下,子代果蝇出现正常翅∶残翅=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亲代雌果蝇中⑤一定是在低温(0 ℃)的条件下饲养的。由于亲代果蝇中③是正常翅,与④残翅杂交,后代正常翅∶残翅=1∶1,所以其基因型一定是Aa。(2)基因型Aa的个体在室温条件下表现为正常翅,而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为残翅,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3)亲本①为残翅,其子代又在低温条件下饲喂,所以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因型,所以可能是AA、Aa、aa。将实验组Ⅰ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把F2放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 ℃)条件下饲喂”,因此②残翅的基因型为aa,若①残翅的基因型为Aa,则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1/4,a基因频率为3/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二代中aa占9/16,则A_ 占7/16,因此正常翅∶残翅=7∶9。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本①与亲本②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后代正常翅∶残翅=1∶1。如果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都为正常翅果蝇的概率是1/2×1/2=1/4,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1/4=3/4。
答案:(1)⑤ Aa (2)基因与环境 (3)AA、Aa、aa 7∶9 室温(20 ℃) (4)3/4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组
高产×低产
高产∶低产=7∶1
乙组
低产×低产
全为低产
饲喂条件/基因型
AA
Aa
aa
室温(20 ℃)
正常翅
正常翅
残翅
低温(0 ℃)
残翅
残翅
残翅
组别
雌性亲本
雄性亲本
子代饲喂条件
子代表现及数量
Ⅰ
①残翅
②残翅
低温(0 ℃)
全部残翅
Ⅱ
③正常翅
④残翅
室温(20 ℃)
正常翅91 残翅89
Ⅲ
⑤残翅
⑥正常翅
室温(20 ℃)
正常翅152 残翅4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7单元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6单元 第20讲 基因的表达,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4单元 第12讲 细胞的增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