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秋学期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_7单元课件新人教版专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1文艺复兴,知识点2但丁,知识点3达·芬奇,知识点4莎士比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0·南京)这场运动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该运动( )A. 促进了思想解放 B. 摧毁了封建统治C. 指导了工人运动 D. 推动城市化进程
2. (2020·福建)14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开始以更写实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诗人们则更关注人的天性。这表明当时文艺作品宣扬的思想是( )A. 神权至上 B. 君权神授C. 人文主义 D. 君主立宪
3. (2020·日照)14—16世纪,文艺复兴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诸国。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复兴C. 文学艺术领域内的革命 D. 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4. (2020·东营)他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腐,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A. 但丁 B. 薄伽丘C. 彼特拉克 D. 莎士比亚
5. 列表比较同类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列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A. 《蒙娜丽莎》 B. 《神曲》C. 《哈姆雷特》 D. 《最后的晚餐》
6. 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中, 女主人公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人文主义 B. 民主共和C. 社会主义 D. 自由平等
7. (2020·威海)丘吉尔曾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提升了英国的人文色彩。下列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的是( )A. 《神曲》 B. 《蒙娜丽莎》C. 《安娜·卡列尼娜》 D. 《哈姆雷特》
8. (2019·包头)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并逐渐扩展到法国、英国等国家。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B.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C. 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D. 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9. (2020·河北衡水武邑中学期中)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文艺复兴》中的一段,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是( )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和他一起探讨了③哥白尼的悲剧《哈姆雷特》,欣赏了④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A. ②③ B. ①③C. ③④ D. ①②④
10. (2019·河南)绘画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机械”技艺,人们将画家和工匠联系在一起。后来,一位画家评价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人们并不尊崇伟大君主的名望,只把画家称作神圣的人。这里画家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开辟 B. 人文主义流行C. 大学的兴起 D. 启蒙思想传播
11. (2020·河南洛阳五十五中学期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人们认为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文艺复兴( )A.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B. 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C. 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D. 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12. 以下有关文艺复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否定神的绝对权威 ②鼓励人们探求知识,追求幸福生活 ③强调人的价值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 ④宣扬忍受苦难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中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一位学者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1)材料一中“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其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2)分别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一例。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请说明其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哪一则相矛盾?为什么?
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属于。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文化成就。
与材料三相矛盾。材料三认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材料四认为文艺复兴是“恢复古代传统”。
14.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4—16世纪,欧洲的文化领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崭新的思想文化冲击着封建统治的藩篱,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黎明,揭开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的真谛。【阻碍与反抗】材料一 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材料二 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许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渴望摆脱宗教的束缚。(1)材料一中的“新鲜思想”通过哪一事件涓涓流出?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事件兴起的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伟人与名著】材料三 (它)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达到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了现世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2)材料三是哪一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一作品反映了什么时代精神?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请举一例说明。
《神曲》。人文主义思想。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或《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或《哈姆雷特》)。(任举一例即可)
【探究与评价】材料四 如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课文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快速对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课文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备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4课,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及成就,《蒙娜丽莎》,《大卫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