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一、单选题
1.帝企鹅繁殖期间,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什么性质(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2.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众从听到的声音中分辨出使用了铜鼓伴奏,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3.如图所示的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实验中应该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C.钢尺越短,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D.该实验还可以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5.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同一面铜锣,铜锣发出的声音不同点是( )
A.音量B.音调C.音色D.音频
6.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汽车的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C.丙图: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D.丁图:通过改变瓶中的水量,可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7.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空气B.金属物质C.真空D.绝缘物质
8.手机里正播放抖音视频,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更不能听清楚这声音,其原因是( )
A.抖音的声音音色不好B.抖音的声音频率较低
C.远处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近处听到的声音振幅小
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编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只要敲击编钟,听力正常的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0.大剧场四周的墙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加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装饰剧场D.为了增大音量
11.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
A.都是噪声波形B.都是乐音波形
C.只有甲是噪声波形D.只有乙是噪声波形
12.以下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二、填空题
13.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和长笛发出的C调1(d)的波形图。
(1)由图可知,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相同的特性有______,不同的特性有______;
(2)你是通过观察波形的______程度来知道声音的音调特性,音色是由波______的不同反映出来的。
14.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人们在有时需要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声音,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___________不同。
15.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钢尺振幅越大,则声音的________越大,改变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改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
16.祥符区、杞县和兰考的人们说话声有明显的不同,是因他们说话声的____不同。祥符区世纪广场有很多广场舞的爱好者(如图所示),跳舞时的激情乐曲是____传入跳舞者人耳的,中考时期,广场舞活动要停止,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7.细心观察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明同学观察到我市交通道路旁的标志牌如图所示,图甲中65.0dB表示的是当前环境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表示的是在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8.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______产生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三、简答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2)超声波的奇异特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
(3)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再举一个应用超声波的类似实例_____。
(4)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
20.阅读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动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
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以上提供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处减弱;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时,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漫画中的许多现象可用物理知识解释,请从漫画中找出两个与声有关的现象 进行解释.
22.地震来临前夕,为什么狗狂咬不止,而人却感受不到?
2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
⑵海洋的深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
⑶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____________
24.向暖瓶灌开水时,根据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水快要满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声音的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响度、音调都有可能相同,但是音色一般不同。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音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A.听众从听到的声音中分辨出使用了铜鼓伴奏,听音辨别乐器,故是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A符合题意;
BCD.音调是指的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的声音的强弱,频率是指声源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均与听音辨乐器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在30~60赫兹,而次声波的频率要小于20赫兹,所以该装置发出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比较低,但响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实验中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应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控制了响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实验中,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即音量不同,故A正确。
故选A。
6.D
【详解】
A.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多的瓶子振动慢,发声的音调低,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只需要薄薄的的一层真空带就可以阻隔声音的传播。
故选C。
8.C
【详解】
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人更不能听清楚手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较远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太小了,声音的响度除了受到振幅影响,还与发声休的距离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能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敲击编钟时,若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人就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为此,大剧场四周的墻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或多次反射被吸收,从而减弱声音的反射,这样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
甲是规则的波形图,故甲是乐音,乙是不规则的波形图,故乙是噪音,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特色,即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能够将小石头粉碎,故D正确。
故选D。
13.音调、响度; 音色 疏密 形
【详解】
(1)[1][2]由图可知,三个声音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但波形是不同的,即音色是不同的。
(2)[3][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波形越密,则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可以通过观察波形的疏密程度来知道声音的音调特性;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所以音色是由波形的不同反映出来的。
14.声源处 音色
【详解】
[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将手机设置为静音,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时的音色不同。
15.振动 空气 响度 钢尺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频率太低,小于20Hz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3]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钢尺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
[4]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钢尺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5]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一定发出了声音,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很慢,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是次声波。
16.音色 空气 声源处
【详解】
[1]不同人说话声的音色不同,祥符区、杞县和兰考的人们说话声有明显的不同,由于他们说话声的音色不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跳舞时的激情乐曲通过空气传入跳舞者人耳的。
[3]在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同学们考试,广场舞活动要停止,这是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响度 声源处
【详解】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因此图甲中65.0dB表示的是当前环境声音的响度。
[2]图乙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表示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8.振动 不同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2]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所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19.高于20000Hz 空化效应 传播特性 能量 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2][3]由题意可知,超声波的奇异特性主要有空化效应、传播特性。
(3)[4][5]能够清洗物件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比如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4)[6]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0.无规则 声源 传播 人耳 (1)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3)用双层玻璃的窗户.
【详解】
(1)由物理学角度对噪声定义的规定可知: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用双层玻璃的窗户.
【点睛】
(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为噪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想出三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
21.人发出喊声——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能听到声音——空气可以传声
【详解】
由漫画知,人通过喊话在寻找孩子,人能发出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小宝能听到喊声,是因为空气可以传声.
22.狗感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故狂咬不止;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类感受不到.
【详解】
在地震时会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狗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而人类听不到次声波;
所以地震来临前夕,狗狂咬不止,是因为狗感受到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故人类感受不到.
【点睛】
注意牢记人耳的听觉范围,即20Hz-20000Hz,高于此频率的为超声波,低于此频率的为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而某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或超声波.
23.不能 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人耳可听声范围。3000m不能 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详解】
(1)超声波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12×4s=2s
由v=st可得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点睛】
(1)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能否听到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频率是否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判断.
(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4.因为随着暖瓶中水位的升高,空气柱变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越来越高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音调的高低判断水快要满了.
向暖瓶灌开水时,暖水瓶上方的水柱越来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音调变高,根据音调的变化可以判断水要满了.
答案:因为随着暖瓶中水位的升高,空气柱变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越来越高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